鬥笠杯,型如蓑翁之鬥笠,敝口、斜壁、矮圈足、杯身線條極為典雅,因倒置過來形似鬥笠,故名。
鬥笠杯源自宋代,蘊藏着中國數千年的曆史底蘊,是曆史上最為悠久的一款茶杯。持鬥笠杯品茶,猶如姜尚釣于渭水,于山水間心懷天下,于平凡中窺大智之道。
拙樸的鬥笠杯被古人賦予了一種逸然世外,天高雲淡的道韻。文人雅客認為用鬥笠杯品茶,才能充分體會茶道的韻。如今尚存的茶道流派,都對鬥笠杯用情頗深。
每次看到白系列,内心也安靜而溫暖。而茶亦是如此。
白如凝脂,素如積雪。和亮釉比起來,無光釉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與溫和。亞光的釉色懸在胎上,胎體摸索有肌膚的觸感。
這盞九土全手工大鬥笠茶杯,是1320℃燒制的高嶺土,景德鎮白胎手工拉坯成型,素雅百搭。
線條樸質而簡約,器型大方,薄胎透。如同月白一般,安靜而又透着微微的光。
顔色釉:手繪花色,透光靈動
陶瓷器物的美,往往都是體現在釉色的差異,釉色可以說是陶瓷器物的靈魂,釉色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每一個器物都有一顆獨一無二的靈魂,但這個靈魂有時候又非常的讓人捉摸不透。
顔色釉是世界瓷都景德鎮燒制的精品,釉色可謂五彩缤紛,晶瑩奪目,被譽為人造寶石,是瓷都四大傳統名瓷之一。
這款品茗杯,手繪的花色,經典鬥笠杯器形,靓麗的釉色,無論放置在哪裡,都是那麼耀眼、亮麗,如靜谧的少女,充滿靈動之美。
運用高難度的釉下技藝,清新靈動,氣韻隽永,色彩渲染恰到好處,與杯内壁純白色彩融為一體。每一隻品杯燒制好後,都會進行進一步的打磨篩選,因此呈現出口沿、足底平滑。
脂白釉:傳統釉色,瑩潤如玉
在曆史上,有一種瓷器,用一抹白驚豔了世界,在海内外被争相尊崇收藏。它就是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因其産品制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德化白瓷在中國外銷瓷貿易中充當重要角色,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出自南山先生的脂白鬥笠杯,看似簡潔平凡,卻處處細膩,大氣古樸,器質非凡。看似無飾,又百搭任何器物。
德化高品質瓷土燒制,色澤均勻明亮,倒入濃香型茶湯,瓷的潔白與茶湯的厚重,宛如天地各執一色。
鐵胎: 薄胎厚釉,紫口鐵足
鐵胎早在宋代時用于官窯、哥窯和龍泉窯。具備古籍上所介紹的驗相例如“薄胎厚釉”、“紫口鐵足”、“金絲銀線”、“蚯蚓紋脈”與“細泡如玉”等特征。
由于施有乳濁性厚釉,口沿處釉層較薄,泛出比黑胎稍淺的紫色;底足無釉處則呈現胎的顔色。它和青釉配合,既能襯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産品具有挺拔秀麗的質感。
産自龍泉的手工鐵胎鬥笠杯,蘊含着無窮的奧秘,從胎體的選擇,杯型的拿捏,精湛的雕刻,施釉的工序,1300℃的燒制,都蘊藏着大學問。
鐵胎是一種含鐵量極高的胎,不吸釉,燒成後釉面晶瑩剔透,像一層玻璃,胎體清晰可見,非常漂亮。冰裂紋仿佛讓人聽見那如澗如泉、如琴如鈴的開裂聲,猶如隐于大山深處的天籁之聲,讓人如癡如醉。
錘目紋:風拂波瀾,雪花紛落
錘目紋是日式器物上常見紋理,紋理是間于肌理和紋飾之間的裝飾手法。從底部向上延伸,捶打的目紋漸漸拉開間隔,依靠制器人的技巧展示器的樸素。
一錘一打間呈現千變萬化的風格,傳達器的寓意,将器似人生的意義傳達——杯壁被捶打的烙印似世間萬事,一生中會遇千萬事,總會或深或淺的在心上烙下印記,每一次的烙印總會被總結,改正而後再次嘗試,這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
這款鬥笠雪花杯,無鉛的鈉鈣玻璃,經融化,并依靠離心力甩制而成 手工制作,杯口描金,鬥笠經典錘紋造型。
不規則的冰淩肌理層層疊疊,紋理倒映折射出這隻杯子獨特的美,沒有華麗的裝飾或鮮豔的顔色,但卻在倒入茶湯時,茶色與晶瑩的錘目紋相映,太驚豔了。
金斑玻璃:耐熱安全,美豔華麗
金邊帶金斑鬥笠杯,要的就是外觀的華麗,為茶室增添美色。
高硼矽的玻璃,要的就是能承受瞬間溫差150℃左右,可以盛放冷熱飲的安全。質地厚實,手感舒适,晶瑩剔透,也是為了更好地欣賞杯中的茶湯變化。
無論何種釉色,無論何種材質,鬥笠杯的器形都如同田園生活的縮影,甯靜,安詳,流露着一股自由閑适,不由讓人心安,充滿向往。
手持鬥笠杯品茗,就如解下鬥笠,享受清風。茶湯滑入喉頭的那一刻,仿若站在江邊田野,仿若置身于山林泉石之間山,更若在冬夜雪地……一盞熱茶,有了靈性,有了詩情,有了逸然世外,天高雲淡的道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