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0:07:31

《楚辭》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相傳,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

“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屈原 、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産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被流放後屈原去占蔔)1

《蔔居》就出自《楚辭》,是收錄于這部巨著裡的一篇經典之作。

有人說《蔔居》的作者就是屈原,也有人說這隻是楚人為了紀念他的高潔情操而創作出來的作品。說起這篇文章的構造,有點像是現代的散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複見。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蔔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将何以教之?”

......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被流放後屈原去占蔔)2

文章開篇講到屈原被國君流放,“三年不得複見”,郁郁不得志的他流落江湖。迷茫的屈原找上了太蔔鄭詹尹,讓他為自己答疑解惑。

既然是占蔔,那麼,屈原自然要将自己的困頓如實道出,于是,屈原向太蔔鄭詹尹叙述了當今世道人心不古,是非善惡颠倒的現狀。很顯然,這些問題通過占蔔是無法獲取答案的,所以,太蔔鄭詹尹不得不向屈原表達歉意:“龜策誠不能知事。”

不過,詹尹從個人角度給屈原做出了開釋:“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其實,這個回答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隻是一句安慰之語罷了。所以,這篇文章雖然名為“蔔居”,也借助了占蔔問答這種形式鋪陳了屈原所面對的困境,但實際上占蔔決疑的作用隻是引出這段對話,發洩作者心中對社會現狀的不滿罷了。

不得不說,作者的文筆功力非常紮實,且用占蔔決疑這種方式來揭發社會矛盾的筆法也是十分巧妙的。以占蔔決疑的對問體,錯落有緻地鋪陳問題,讓這篇文章比其他長篇大論式的論述更加靈活,毫不呆闆。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被流放後屈原去占蔔)3

“吾甯悃悃款款樸以忠乎?将送往勞來斯無窮乎?”

屈原何時開始産生這樣的疑問呢?

結合他的人生經曆來看,早在屈原青年時代修身立業時,他就已經有這樣的思考了。這個問題代表了當時廣大郁郁不得志的青年人才的心聲:我想興邦治國,也想要發揮畢生所學,可時代為什麼不給我提供有所作為的機遇呢?

“吾甯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将遊大人以成名乎?”屈原用反問的形式,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在《橘頌》裡我們能看到屈原類似的态度。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耕”,達成“誅鋤草茅”的宏願。屈原希望普天下的高潔君子都應該是“蘇世獨立”的,他們不該折腰事權貴。

然而,屈原的願景達成了嗎?

并沒有,大部分士子為了跻身更高的階層,他們不惜鑽營于權貴的宅邸,出賣自己的尊嚴和志向。“甯正言不諱以危身乎?”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被流放後屈原去占蔔)4

說到這裡,屈原不由得回想起當年他在楚懷王麾下擔任左徒的那段時光。那時,屈原還隻是個初出茅廬滿懷壯志雄心的小夥子,他的心中滿是“乘骐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的熱誠。當時的屈原不顧一切,想要将自己的前途當作籌碼,賭在振興大楚的改革浪潮中。

殊不知,像屈原這種不顧一切撞南牆的正義之士往往隻會落得頭破血流的下場。可以說,那個時代并不屬于屈原這種不知折彎的湖面青蓮,屈原在政治場上“竭知盡忠”,可他換來的隻有非議和排擠。偏偏那些出賣尊嚴的,肯走“婦人”後門的奸猾小人,如:楚懷王妃子鄭袖,在朝野上下十分吃得開。

遺憾的是,屈原一生都不知變通,他就像後世的包拯海瑞一樣,不屑于去效仿那些投機取巧的奸猾之輩。是以屈原“正言不諱以危身”,甘願冒着身赴黃泉的巨大風險,也要死谏楚懷王。那些“突梯滑稽”的士大夫順應楚懷王之意,開始對屈原進行了中傷和诋毀。

就像萬曆帝對張居正展開清算一樣,倘若統治者沒有處置屈原的意向,那些士大夫也不會成為推牆的衆人。

士大夫們順應了“上意”,是以屈原最終被迫害,被流放。

屈原因為被流放而自盡(被流放後屈原去占蔔)5

可是,在那個忠君思想至上的年代,屈原甯願将所有過錯都歸咎于奸佞小人,也不願相信自己招緻不幸的根源是昏君。亦或是屈原對這一切心知肚明,所以,他在回溯十多年前的這段過往時,仍不免義憤填膺。

“蔔居”的意思是什麼?

從文章中屈原的行動來看,這似乎是在向神靈請教安身立命的去處。不過,在屈原發出“甯……将……”等一系列看似設問實則反問的感慨時,顯然屈原對自己的人生境遇已經有非常明晰的認知了。所以,連當時風行中原的蔔算決疑之道都無法給屈原一個答案。

屈原站在“突梯滑稽”這種處世哲學的對立面,發出聲聲令人振聾發聩的怒吼,震懾了多少後世的狐媚鬼怪!

參考資料:

【《蔔居》、宋代朱熹《楚辭集注》、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明代許學夷《詩源辨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