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觀察】2022年完成30億銷售目标,飛利浦空調是打價格牌、技術牌還是打百年老字号情懷牌?
其實無論是打哪一張牌,飛利浦都面臨着很多的困難。市場目前對飛利浦空調的關注,不是産品本身,而是飛利浦空調一衆高管從格力抽離出來如何講一個新的故事。
就飛利浦空調而言,并沒有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論品牌影響力和創新力,不及美的格力與海爾,論全球銷量不及海爾。飛利浦空調如何打動消費者?
3月4日,飛利浦空調産研基地正式落戶安徽滁州市。據網絡公開報道,格力電器原執行總裁黃輝已加盟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擔任董事長,全面負責研發及大小事務。此外,格力電器原總裁助理胡文豐、格力電器原電商管理部部長李鵬也已加盟,分别擔任飛利浦空調中國運營總部總裁和副總裁。
原格力電器一衆人馬加入飛利浦看起來很熱鬧,但能在空調行業掀起漣漪嗎?
一、飛利浦百年品牌能為飛利浦空調加分嗎?
飛利浦作為百年品牌,在全球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主要涉足生産照明、家電及消費電子、醫療系統等領域。不過,随着市場環境的變化,飛利浦逐漸在一些業務品類上由于營收變窄甚至環境惡化而不得不做出改變。
裁員、轉讓、收購等是近幾年飛利浦的關鍵詞。這種策略調整,一方面是飛利浦更加聚焦某一領域,另一方面是通過業務方向的調整,尋找新的增量空間。
如今,中國市場和過去有質的變化。如果說二十年前購買國外品牌是身份的象征,今天的中國消費者正在抛棄這一理念。以空調洗衣機冰箱為例,前三名皆為中國品牌,國外品牌并不占優勢。在這一背景下,消費者更多關注的是産品本身,是智慧家庭下科技生活方式的變遷。與國外品牌相比,中國品牌更受消費者青睐,更符合市場訴求。
站在這個層面看,飛利浦百年品牌或許飛利浦空調加分的空間非常有限。如今的環境今非昔比,早已過了利用國外品牌吸引用戶的時代。否則,飛利浦也不會将家電業務以44億歐元出售給高瓴資本。
二、飛利浦空調有技術和品牌優勢嗎?
中國空調整條産業鍊目前發展非常成熟。具體來說,硬件部分的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等核心元器件已實現國産化,發展較為成熟,基本可全部自主或委托加工。核心部位節流裝置的技術已非常穩定,激光模組也已實現國産化,後續提升空間不大。在電器智能控制系統上,目前空調行業智能化程度較高,仍有優化空間。
由此可見,空調科技的屬性仍在,但科技加持很難給空調行業再帶來質的飛躍。中國空調業進入存量市場,格力美的海爾三足鼎立,代表着行業最高水準,而外界對飛利浦空調的技術創新認知非常有限。
以時下最流行的健康空調為例,海爾、美的、格力、海信在健康空調都有一席之地。海爾、美的在健康空調方面均有超過千餘項的技術專利,而飛利浦拿什麼與其抗衡?
我們并不否認飛利浦空調的新技術以及創新能力,而是和海爾美的相比,飛利浦空調在國内無優勢可言。
外界對飛利浦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生活小家電、醫療、照明,飛利浦大家電在中國市場做得并不好,比如飛利浦電視。因此,飛利浦這個品牌能為飛利浦空調帶來多大紅利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
在技術和品牌優勢不明顯、沒有不可替代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什麼選擇飛利浦空調?
三、飛利浦空調對标哪一個品牌?
空調行業基本形成了穩固的格局。美的格力海爾鐵三角具有絕對優勢,未來幾年之内這一格局大概率不會改變。
第二梯隊由海信、惠而浦、長虹等把持;第三梯隊價格驅動特征較為明顯,奧克斯、米家、華菱、TCL等覆蓋廣泛。
和其他國外空調品牌松下、大金、三菱電機、伊萊克斯等相比,飛利浦空調也無優勢可言。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看到中國空調行業已深處存量市場背景下,再加上美的、格力、海爾的強勢擠壓,二三線品牌的生存壓力已然很大。飛利浦入局空調陣營,從現在來看,高管及銷售團隊是其優勢之一,畢竟這些高管是從格力離開後轉身加入飛利浦空調陣營的。
但這并不等于飛利浦空調就會有一席之地。業内人士分析認為,飛利浦空調要完成今年30億的銷售目标,快速切入市場,或以價格戰作為進攻手段。
從市場規律上看,在空調領域,當一個新品牌殺入行業時,最容易引起市場關注或者短期内掀起一波銷售小高峰最有效的手段,無疑是價格。
本文原創于藍科技 未經授權任何網站及平台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