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化之什麼意思?我對“大而化之”的理解,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大而化之什麼意思?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對“大而化之”的理解
鄭鼎文(改編加原創)
《孟子·盡心》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按注釋,其大意為:值得喜愛的叫‘善’,自己确實具有‘善’就叫‘信’,‘善’充實在身上就叫‘美’,既充實又有光輝就叫‘大’,既‘大’又能感化萬物就叫‘聖’,‘聖’到妙不可知就叫‘神’。
百度上的解釋是:孟子認為美的人必須具有仁義道德的内在品質,并表現充盈于外在形式。所謂“充實”,指的是個體通過自覺的努力,把其固有的善良之本性“擴而充之”,使之貫注滿盈于人體之中。“充實”之所以能成為美,在于它能使人的外在形體“生色”,給人以美感。在這裡孟子把人格的美看作是個體人格中實現了的善,即人格的美包含着善,又超過了善,從而深刻地發展了孔子的關于美與善的内在一緻性的思想。
“化:感化。原指把真誠、善良、完美的品德發揚光大,使人的思想品德得以完美。後用來形容做事大大咧咧,不謹慎,不細緻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
大而化之,漢語成語,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後形容做事情不夠謹慎,疏忽大意。出自《孟子﹡盡心下》。
我認為,以“大而化之”來形容做事不夠謹慎,疏忽大意或粗枝大葉,這種轉義不盡恰當,簡直是把聖人心中的“大而化之”小看了。我的理解,大而化之,應該是一種胸懷,一種見識,一種境界,是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事本領,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藝術,是一種“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大人大量和寬厚包容氣度。
我順便查閱了“春風化雨”,想不到這也出于亞聖孟子。
春風化雨,漢語成語,讀音是chūn fēng huà yǔ,意思是指适宜草木生長的風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出自《孟子 盡心上 》: “有如時雨化之者。
在此,關鍵是對“化”的理解,化是感化,也是化解吧。“大而化之”應該是一種高尚的、完美的人格的感化、化解作用或神效吧。能“大而化之”的人,一般而言是賢人甚至是聖人吧。具有“大而化之”本事的人,其道德境界讓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覺,其人格魅力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感。
如果要把“大而化之”理解為有的人說話做事不夠謹慎、疏忽大意、粗枝大葉的話,那麼我建議就把那個“化”改成“話”吧,即大而話之,也就是說話大大咧咧,辦事毛毛草草,甚至荒唐可笑吧。
是故我想說:
大而化之近乎聖
大而話之缺腦筋
(說明:前半部分以改編為主,後半部分以原創為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