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的周厲王

曆史上的周厲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12:29:45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上,143件重器按“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和“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引導觀衆走入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态萬方的金文藝術。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1

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纣準确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等一批國寶級文物均在展出之列。一系列“金文之最”也亮出來了。西周一代銘文最長的方鼎是方鼎,有116字;銘文最長的觥是折觥,有40字;銘文最長的盤是逑盤,銘刻有372字……據統計,展覽中涉及國家一級文物有65件,多數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内容極其重要。有觀衆戲稱:“沒刻字的青銅都不好意思出現在展廳裡。”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2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3

一件件展品如翩翩信使,穿越時空隧道,将解鎖曆史謎案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策展人說,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曆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曆史事件的重要物證。此次展覽遴選了“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4

【亮點】

1.還是那個周厲王麼?

展廳裡,有一封來自西周晚期的“信”——㝬(hú)簋,“信”上内容與史書記載出入較大,令人不禁感歎:這還是那位周厲王麼?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5

㝬簋

這件1978年5月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齊村出土的青銅器造型雄奇,紋飾詭谲,體量巨大,堪稱簋中之王。不過,它卻是“明明可以靠臉,偏偏靠内涵”出名的典型——最重要的價值在于其表面所鑄的銘文。專家将晦澀的文字翻譯成白話,大意是周厲王㝬,如何尊崇上帝與祖先,勤于政事,治理天下。

然而史書記載的周厲王,是與自喻是太陽的桀,和大興“酒池肉林”的纣王齊名的暴君。書中記載,周厲王貪圖财力,将山林川澤盡收于己;親近小人,疏離王室舊臣;暴虐專政,百姓不敢說話,隻能“道路以目”。導緻最後國人暴動,厲王被趕下台,最終客死異鄉。

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周厲王?專家說,西周初年,為穩定政局,籠絡貴族,統治者采用了“授民授疆土”的分封政策,初期頗有成效。然而随着王室土地的縮減以及貴族土地的擴增,雙方矛盾日益尖銳。據研究,厲王的“專利”更多是一種為挽救王朝的衰亡而加強王室财政的舉措。改革觸動了大貴族的利益,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其實,曆史上真實的周厲王與史官筆下奢侈專橫的暴君形象或許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而㝬簋銘文為我們重新認識周厲王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青銅器上的“雞毛蒜皮”

在青銅器上刻銘文,費工費料可想而知,可是偏偏有人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也要記錄下來。比如,一件青銅水器(匜)上記錄了一次官司,銘文的内容大緻是“按嚴格規定,本應該鞭打你一千下,給你重刑;即使是寬赦你,還是應該鞭打一千下,給你用輕刑。現在大赦你,鞭打你五百下,再加上罰款,就免于用刑了……不過如果你再犯,就得從嚴處治了”。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6

專家說,這件匜上記錄的内容,表面上看就是一樁案子,但是内容詳實,較為完整地記錄了當時的法律訴訟程序。

展廳裡還有一件衛盉,銘文記述了西周時期土地交易的一宗典型案例。當時的土地交換價格、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土地交換的儀式及主持人、具體執行授田的過程等都被記錄在案。專家解釋,土地所有權的轉移儀式,最初要由王官主持,但後期王官不再參加,說明土地開始逐步轉向私有化。

還有不少先人用青銅器記“日記”。不過,現代人寫“今天有雨,前天天晴”,當時的人寫“月缺月圓”。周人認為月初這段時間比較吉祥,一些重要的慶典活動常常放在這幾天舉行,所以金文中的“初吉”比其他月相記錄要多出不少。

另外,現代人寫幾月幾号,周人也寫。西周中期的豐尊上就有類似記錄,銘文中的“生霸”按照月相四分法,是指一個月的第八九日至第十四五日。專家說,西周時期通常采用王世紀年法,例如何尊銘文中的“惟王五祀”,即周王五年。完整的西周曆日包括年、月、月相、幹支四項。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當時周人認為表達準确、記錄清晰的時間,今天反而成了一筆糊塗賬。因為我們早就不知道這個“王”究竟是誰,又在位多長時間。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7

豐尊

【解碼】

1.見字如面

展廳中有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名字顯得很直白——“此鼎”。專家介紹,1975年,董家村一号窖藏共發現此鼎三件、此簋8件,各器均鑄有内容大體相同的銘文。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8

雖然這8件銅器的銘文内容基本一緻,但其風格、行款卻不盡相同。字體風格也分為兩種:一種銘文字體方正、内斂,筆畫稍粗,布局疏朗,縱橫皆有行列;另一種則字體稍瘦長,多用圓筆,筆畫較細,縱向成列,橫向則錯落參差,且此種銘文字形、結構多有不合常規的特異之處。由此,專家推斷,這些風格迥異的金文,很可能出于不同的寫手。前一個寫手經驗豐富、技法純熟,後一個則很可能屬于新手。

曆史上的周厲王(周厲王的故事騙了我們很多年)9

此鼎(甲)銘文拓片

2.商周時的“小明”“小紅”

走過一個個展櫃,仔細閱讀上面的銘文,有些人名的出現概率頗大。舉幾個例子,角父就有伯角父和角父;吉父,有兮伯吉父、遣書吉父、小子吉父;魚父則有伯魚父、叔旅魚父、犀伯魚父、伯旅魚父……這些重名人士,每一位都是“實名認證”,清楚地記錄在青銅器上。

專家解釋,在社會認同、個人喜好、寄托寓意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一些較為特殊的名字重複概率确實偏大。周人還喜歡用幹支、月相、季節取名,或者幹脆以鳥獸蟲魚為名,花草樹木、器具也都曾經是大衆名。

【觀展提示】

■展期:2020年8月14日至10月13日

■地點: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

■票價:免費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冕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郭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