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每天一首古詩?石 灰 吟【明】于謙,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遊子吟每天一首古詩?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石 灰 吟
【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譯文】
(石灰石)隻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背景】
于謙從小學**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隻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脍炙人口的詩篇。于是,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隻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若隻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着志士仁人無論面臨着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将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赈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複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詩人在吟詠石灰時,采用了拟人化手法,這種修辭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現得形象生動,把石灰人格化。對石灰賦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寫出了吟詠事物的特有屬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全詩語言簡譜。詩人托物言志,通過贊美石灰,表達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為了社稷蒼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此詩卻有堅定不屈的筆意。
【作者】
一般認為《石灰吟》的作者為明代的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谥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嶽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傑”。作者還存在争議,姚廣孝和袁崇煥都在争議之中,有待專家考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