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是母親節,很多人都在網上買了一束康乃馨送給自己的媽媽,大家都知道康乃馨是母親花,但其實它是西方的舶來之物。我們中國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母親花,那就是萱草。
成語“椿萱并茂”中的萱,就是萱草,代指母親,椿是椿樹,代表父親,椿萱并茂指的是父母都很健康。
古時的遊子們在出遠門前,會在屋門前為母親種上幾棵萱草,以緩解母親的思兒之苦。為什麼要種萱草呢?因為萱草也叫忘憂草,花開之時可以使人放下憂愁,忘記不愉快的事!就是因為母親會思念孩子,想得太苦,所以種一棵萱草,能起到忘憂的作用。
孟郊在《遊子》一詩中寫到:“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
在外浪迹天涯的遊子,臨行時在堂前為母親種下幾株萱草,時隔多日,那萱草應該長得很高了。可以想像母親倚在堂門前期盼兒子回家的樣子,不知道那萱草開花了沒有,能不能讓母親暫時忘掉憂愁啊!
這是母親節最應讀的一首詩,孟郊一生困頓,常年在外漂泊,家中留下老邁的父母親,對自己“窮餓不能養其親”感到羞愧,這也使他非常惦念自己的母親,他所作的遊子與遊子吟皆是發自内心,感人至深,讀來讓人潸然淚下,蘇轼也評價其“詩從肺腑出”!
所以小孩子能讀一讀孟郊的詩是很好的。
中國與西方母子間愛的表達方式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不會像西方人表達的那樣直白,我們的愛是含蓄的内斂,深沉而久遠的,正像萱草花那樣,不張揚、不造作,反而有着頑強的生命力!
這樣的愛也許會隐藏在兒女回家時母親端上的熱騰騰的飯菜裡,隐藏在陪母親說說心裡話,給母親捶捶背,揉揉肩這樣一些小動作裡,隐藏在母親看到兒女回家時那歡喜的淚眼裡,和滿臉的皺紋裡。
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她不會對你有過多要求,無論發生什麼,母親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也永遠是孩子的避風港。在母親面前,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都是她的孩子,她的心頭肉。
老舍說: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說得多好啊!有母親在,無論你在哪裡,都有一個牽挂,一個歸處。失去了母親,就像風吹的浮萍,沒有了回家的方向。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自己與母親的緣分,在父母康健的時候好好地愛父母。
現在的人們工作忙,生活壓力大。雖然如此,但也請抽出一點時間給母親打一個電話,問候一下母親,盡量抽時間回去看望一下母親。不要在母親節的時候才想起母親。
花友們,你說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