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說文解字有540個部首

說文解字有540個部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5 03:18:12

“杲”、“東”、“杳”是一組形聲字,也是一組會意字,在《說文》的540部首中,它們都是“木”部字。構字的部件都是“木”和“日”,但由于相互的位置不同,所形成的字就不同,當然,字的意思也就不同。

先來看“杲”字。“杲”的甲骨文字形為:

說文解字有540個部首(說文解字系列之)1

《說文解字·木部》:“(杲)明也。從日在木上。”許慎的這個解釋簡潔明了,一目了然。早上太陽升起,已經高達樹頂,天地一片光明,故訓為“明也”。段注引《詩經·衛風》“杲杲日出”句,并引毛詩“杲杲然日複出矣”釋之。這個會意字的字義簡單明了,從其初文字體一看便知。故段注又說:“日在木中旸也,日在木上旦也。”故“杲”作“明亮”解。其基本字義:1,日出明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詩經·衛風·伯兮》)劉勰《文心雕龍》“杲杲為日出之容,灑灑拟雨雪之狀。”皆其本義。引申為“明亮”、“光明”。“如海之深,如日之杲。”(南朝·簡文帝《南郊頌》)3,再引申為“高遠”之義。“是故民氣杲如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淵。”(《管子·内業》)

代縣有知名文物景點“趙杲觀”,“杲”即是用作人名(趙杲)的例子。

其次來看“東(東)”字。先看“東”的初文:

說文解字有540個部首(說文解字系列之)2

從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來看,“東”的字形也是日在木中之狀。太陽剛剛出山,從遠處看,太陽還在樹林中,沒有升得太高。《說文解字·木部》:“(東)動也。從日在木中。”許慎釋“東”為“動也”,段注說是“見漢律曆志”,其說有自。但段注又說,“日在木中曰東,日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其實,說“東”為“日在木中”,與許慎所謂之“動也”并不矛盾。“日在木中”強調“日”(太陽)在天空的相對位置,而“木"(樹林)正是标明這個 相對位置最好的參照物。釋之為”動也“,則是描述“日”自身的狀态。“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太陽永不停息,東升西落,周而複始,未嘗廢怠。因為日出東方,故後來就用“東”來指稱“東南西北”之“東”,表示方位。而許慎所謂之“動也”之義,并為成為其本義及引申義項。

關于“東”的本義,還有一種說法。有人認為,“東”的古文字形,像兩頭用繩索紮住的 口袋,乃“橐”的初文。這個說法未見于《說文》及段注,恐為臆想之論。

《左傳·僖公三十年》載:春秋時期,秦晉圍鄭。鄭文公派燭子武出城遊說秦穆公退兵。燭之武在陳明利害後,又許以好處,說秦穆公如果不滅鄭國,那麼,鄭國就是秦國之”東道主“,直譯就是”東邊道路上的主人”,可以為秦國的使者提供物資和服務。後世人們即以“東道主”來泛指請客待客的主人。也簡稱 “東道”或“東”。如說“略盡東道之誼”“今天中午我作東”,即為以主人的身份待客之義。

最後說說“杳”字。“日在木下”為“杳”,段注在釋“東”的時候已有提及。《說文解字·木部》謂:“(杳)冥也。從日在木下。”段注雲:”冥,窈也。其為日且冥,杳則全冥矣。由莫而行地下至于博桑之下也。引申為凡不見之稱。”由此可知,“杳”即太陽西下,沒入林中,天色已晚,正是薄暮時分。“冥”即今之“暝”也,二者應為古今字的關系。這個時候,視線很差,不能遠望,故“杳”的本義即“昏暗”。《管子·内業》:“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淵。”其中的“杲”和“杳”,在字形及字義上恰好構成一種對照的關系,更易于使我們理解這兩個字的字義及其聯系。後由本義引申為“遠得沒有盡頭”之義。因為遠,所以看不清楚,甚至看不到。蔡琰《胡笳十八拍》有句雲:“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句中的“杳”即其引申義。我們今天常見常用的帶“杳”的詞語也很多。如:杳渺、杳然、杳如黃鶴、杳杳、杳濛、杳邈、玄杳、杳遠、杳窕、杳無音訊等等。

除此之外,“杳”還可引申為“深廣”之義。王逸《九思》:“意逍遙兮欲歸,衆穢盛兮杳杳。”

漢字是屬于表意系統的文字。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據形見義,即看到這個字,就大緻可以推測出其意思。這恐怕也是其他表音文字所不具備的特征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