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2:00:59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被騙了嗎幾十萬的保額)1

段宜江講保險,我們懂保險

這兩年随着人們保險意識的不斷增強,拒絕保險的方式也是在不斷的更新叠代啊

從最早期的見人就說“保險是騙人的”,“有社保就夠用了”,“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這種經不起推敲的,簡單粗暴的理由

逐漸的變化為更加理性的問題,比如說“我現在買了50萬的保額,但是等幾十年以後,萬一我用到的時候,還能值多錢呢?”

其實這就已經是人們在保險認知上的一個巨大的進步,思維慢慢的回歸理性,看待保險既不神話也不黑化

我反複在說,保險隻是個工具,而我們需要考慮的就隻是這個工具,有沒有被我利用的價值。有則用,無則棄,僅此而已。

今天我們就針對上面這個問題,你的保額,在未來究竟值不值錢,夠不夠用,好好的聊一聊

Q1:通脹可怕嗎?

大家最怕的就是被通脹吃掉自己的錢,不管是保險裡的錢,還是銀行裡的錢

因為對于老百姓來說,通脹是可怕的,未知的,但是又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我的錢還能值多錢

所以現在才會存也不是,花也不是

掙的錢都花了吧,雖然你能享受到金錢最大的購買力了,但是閉着眼睛也知道這不現實,未來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要應對的突如其來的風險也很多,沒存款怎麼行?

但是如果都存了呢?利息可能還跑不赢通脹!看着自己的錢一分一秒的在變少,這簡直比割肉還讓人心疼啊

我們來看看,未來的錢,價值真的未知嗎?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被騙了嗎幾十萬的保額)2

先來看一張統計圖

這是中國近十年以來通脹率的統計圖

圖裡的mean帶表均值,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近十年來通脹的平均值,也就是2%

Variance代表方差,說的是通脹率的波動情況,方差越大,波動就越大

從這張圖上我們就能看得出,我國近十年來通脹水平基本維持在2%,上下不到1%的範圍内波動

放在全球看,2%上下的通脹率是正常的,3%一般就是央行的警戒線,而5%以上就屬于惡性通脹的範疇了

這裡可以看到我們近十年以來的通脹率其實控制的是不錯的

懂點金融學的小夥伴就會知道,這個通脹率也是折現率,我們可以利用它,來計算未來的錢到底值多錢

折現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假設30年後我退休的時候,手上攢了100萬,利用折現率,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100萬放在那會到底值多錢

或者說這100萬,他的購買力,放在現在等于多錢

話不多說,先來看公式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被騙了嗎幾十萬的保額)3

通過公式,我們可以輕松的算出來,是55.2萬

也就是說,未來30年後退休的100萬,其實就相當于你現在馬上退休,手上有55.2萬,兩者的購買力是一樣的

所以結論是:

1、未知的才可怕,能計算出來的頂多算是風險,沒什麼可怕的

2、存款也好,保額也罷,都可以通過上面那個公式,輕松的算出來,未來的錢放在今天看,到底值多錢,一目了然

3、通脹率已知了,長期看就是2%。無論存款、做投資、買保險,隻要能長期的利率超過2%就算是能跑赢通脹,而超過部分就叫做真實利率。而銀行公布出來的叫做名義利率。關于利率上一篇文章有詳細的講解,感興趣的可以回去看一下

Q2:既然有通脹,保險是不是越晚買越劃算?

答案很簡單,不是的

第一個原因:就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這就好比炒股,不懂的人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看你要是在最低點的時候買了,最高點的時候賣了不就能掙很多的錢了?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真笨。

但是你讓他試試看啊?可能虧得比你還多。

這就叫站着說話不腰疼。沒風險的時候誰都不想買保險,股票大跌的時候誰也不想碰股票,但是一旦股市漲了,或者人進了醫院了,就都後悔了,當時要是買了該多好啊

保費交了5年降低保額合适嗎(被騙了嗎幾十萬的保額)4

第二個原因:

你交的保費其實是有兩種的。一種叫做均衡保費,一種叫做自然保費。

什麼意思呢?

比如給孩子買了一份重疾保險,附加了一個住院醫療

其中重疾險交20年,每年保費都一樣,交完就再也不用交錢了,這個就叫做均衡保費

而附加險的住院醫療,卻是交一年管一年的,隻要你還需要,就得一直繳費,而且費率一般每5年就會有一次小幅上漲。這個就叫做自然保費

先說自然保費吧,既然交一年管一年,而且越晚保費越貴,自然也就和你早買晚買沒關系。因為它的定價是根據你的年齡,去推斷你的疾病發生率定出來的。年輕就便宜,年邁就貴。哪年買你都吃不了虧,但是同樣也占不了便宜,就是個和風險對賭的保障而已,早買早放心。

再來說均衡保費,也就是交錢最多的,我們也最關心的,主險,重疾保險

先說結論,均衡保費的收費模式,本來已經就考慮到了貨币通脹的因素的

舉例來說,繳費20年,保額50萬的一份重疾險,預定利率是3.5%,至于什麼是預定利率,之前的文章《保險為什麼這麼貴》裡面有詳細說明,這裡不再贅述。而這個預定利率,也是一個折現率。也就是說在,在定價的時候,

你第20年的保額,實際上是按照25.1萬去計算保費的

而第19年的保額,實際上是按照26萬去計算保費的

計算方法和上面的一樣,所以以此類推

你隻有第一年的保費,是按照50萬的保額全額繳納的

但是很多人說不對啊,我每年繳費是一樣的啊

這就是均衡保費的意義,你每年對應的保額的實際價值其實是降低的,實際保費其實也是降低的

而均衡算法就像是用等額本息去還房貸一樣,把各年的保費通過折現現金流計算出一個每年一樣的值

所以結果就是你每年的繳費都是一樣的

這裡結論來了:

1、風險和明天誰先到,真不知道。就像炒股的都想抄底逃頂,都是誰都不知道底和頂到底在哪

2、自然保費的情況下,保費本來就是上漲的,而且保額也是交一年算一年的,和通脹沒什麼關系

3、均衡保費的情況下,你的保費已經考慮過了未來的通脹。也就是說,第20年的50萬保額其實是按照25.1萬去計算保費的,你并不吃虧

Q3:保險姓保

不管你買不買保險,通貨膨脹都在,意外也都在,所以還是要回歸最終的問題,保險姓保。

保障第一,财富的增值保值第二

因為:

1、所謂意外,都是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也就是說不受我們控制的,在意料之外的事情

2、保障類的産品通常杠杆率要比年金類的産品高得多。也就是繳費幾千,保障幾十萬的這種,對抵禦風險有着很好的作用

所以最後綜合總結一下

1、通脹一定會有,但是目前來看,每年2%,也不用太過于害怕

2、保險在計算保費的時候,已經考慮過通脹的因素了,所以也不用擔心自己的錢交多了

3、抵禦通貨膨脹最好的險種其實是保障類産品,例如重疾險和壽險。因為杠杆比例高,如果遇到風險賠付要高得多

4、隻有在保障類産品做充足以後,才能考慮年金類産品。因為遇到風險的時候,賠付杠杆最高的金融産品隻有保險,無可替代!而投資收益大于2%的産品,卻遠遠不隻有保險。所以保障是剛需,年金隻是錦上添花。

這裡是段宜江講保險,我們隻做科普,不推産品。也歡迎您搜索:段宜江說險,用您能聽得懂的大白話,幫您分析每一個險種,跳出保險中的大坑,讓買保險從此簡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oppo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