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隹相近的字?隹,讀“zhuī”這個字讀“zhuī”,同樣在書上你也基本看不到有使用這個字的,但是許多的漢字的字形中,我們都能看到“隹”字的身影,作為一個部首或者說作為一個漢字的構字部件,“隹”這個字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和隹相近的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隹,讀“zhuī”
這個字讀“zhuī”,同樣在書上你也基本看不到有使用這個字的,但是許多的漢字的字形中,我們都能看到“隹”字的身影,作為一個部首或者說作為一個漢字的構字部件,“隹”這個字是很重要的。
“隹”是一個象形字,勾畫的是一隻鳥的形象,通過下面的甲骨文我們可以很形象的感知到。
最早的“隹”字
《說文》裡解釋”隹“是“鳥之短尾之總名也。”所以用“隹”作為部首的漢字,字義都和鳥有關系。比如:雀、雉、隼、鷹、雁。
“雀”字的字形,由兩個部件構成,上面是“少”字,下面是“隹”字。“雀”的字形從甲骨文和金文開始,就已經是這樣寫的了。
甲骨文”雀“字
我們仔細觀察“雀”的甲骨文,“隹”字字形上面有三個豎點,這個字形是甲骨文“小”字,這些豎點是沙粒,用來表示物體很小的意思。在古文中“小”和“少”經常通用。通過“雀”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知道,“雀”就是指小鳥的意思。字典中解釋“雀”的字義——鳥類的一科,吃糧食粒和昆蟲。特指“麻雀”,泛指小鳥。
甲骨文“小”字
“雉”這個字,讀“zhì”,是一種野雞。肉可食。雄性雉雞羽毛很美,可以作裝飾品。在古代“射雉“是很重要很常見的一種田獵活動。晉朝的潘嶽寫過一篇《射雉賦》,陸遊 在《懷成都十韻》裡寫道:
放翁五十猶豪縱,錦城一覺繁華夢。竹葉春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
鬥雞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壯士臂立綠縧鷹,佳人袍畫金泥鳳。
椽燭那知夜漏殘,銀貂不管晨霜重。一梢紅破海棠回,數蕊香新早梅動。
酒徒詩社朝暮忙,日月匆匆叠賓送。浮世堪驚老已成,虛名自笑今何用。
歸來山舍萬事空,卧聽糟床酒鳴甕。北窗風雨耿青燈,舊遊欲說無人共。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了一個小故事:“昔 賈大夫 惡(長的醜),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禦以如臯(駕車來到水邊的高地),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賈大夫 曰:‘才之不可以已(總要有點才藝)。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于是“射雉”就成了一個典故——以才藝博取妻室歡心的典故。
“雉”的甲骨文,就是描摹了一副一支箭正射向一隻鳥的情景。所以,今天我們看“雉”這個字的字形,為什麼它的左邊是一個“矢”字,右邊是一個“隹”。
甲骨文“雉”
“隼”是一種猛禽,它們捕獵時,會先飛到獵物上方,然後将翅膀收攏,迅速地俯沖而下,再用腳爪精準地捉住獵物。宋朝陸佃撰寫的《埤(pí)雅》一書,是一本古代動植物詞典,書裡稱贊“隼”:鷹之搏噬,不能無失,獨隼為有準,故每發必中。
“隼”在古時候,寫成下面這樣:
隼
上面的字,右上角是一個“隹”字,指“隼”這一種鳥。下邊是一個“十”字,為什麼下邊是個“十”字呢?有種說法是:“十”是金文的“才”字,代表将一根堅實的木材牢牢地釘在地上。表示隼俯沖而下,能用腳爪精準地抓住目标。
“鷹”這個字的金文寫成下面這個樣子:
金文“鷹”
我們觀察上面的金文“鷹”字字形,右下角是一個“隹”字,指“鷹”這一種鳥,這種鳥具有什麼特點呢?我們看右邊的字形,最右邊是一個“人”字。旁邊那個短豎——是指代人的胸口被啄落的肉塊。整個字想要傳達的意思就是——鷹這種鳥會啄人落肉,是一種兇惡的猛禽。至于我們今天看到的表示“鷹”這種鳥的“鷹”字,是長時間來各種訛變的結果。
“雁”字的篆體寫作:
篆書“雁”
這個篆字“雁”,右邊依舊是一個“隹”字,表示“雁”這一種鳥類。左邊的字形是我們今天的“岸”字,表示“雁”是一種喜歡栖息在水岸邊的一種鳥。這個時候的字形,裡面還沒有一個“人”。添加了“人”,代表這是人所喜歡獵捕的生活在岸邊的一種鳥類。
說文解字裡的“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