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春秋第七篇晏子

春秋第七篇晏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6:23:15

春秋第七篇晏子?晏子《晏子使楚》,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春秋第七篇晏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秋第七篇晏子(晏子與晏子春秋)1

春秋第七篇晏子

晏子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釋

曷:何。熙:同“嬉”,開玩笑。病:辱。

譯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左右的人說:“晏嬰,齊國有名的善于言辭之人。現在要來了,寡人想要羞辱他一番,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經過。大王便問,‘這是哪個國家的人?’我們回答說,‘是齊國人。’ 大王您又問,‘他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賜宴招待晏子,酒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官吏綁着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便問:“綁着的人是哪個國家的人?”官吏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竊嗎?”晏子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我聽說: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隻是葉子的形狀相似罷了,它們果實的味道其實并不同。産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進入楚國境内就偷竊,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楚王笑了笑,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寡人反而自讨沒趣了。”

晏子春秋

本文選自《晏子春秋》,作者不詳。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彙編而成,真真假假,主要表現晏嬰的聰明和機智,這篇《晏子使楚》就是代表,在民間廣為流傳。

在春秋時期,士人作為最後一等統治階級開始崛起,很多謀士能臣遊走在各國之間,憑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縱橫捭阖,各為其主,晏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類故事在《戰國策》中比比皆是,全是舌辯之士力挽狂瀾的真實案例,如《觸龍說趙太後》、《蘇秦以連橫說秦》、《鄒忌諷齊王納谏》等。

以《觸龍說趙太後》為例,讓我們來一睹舌辯之士的機智和風采,體會他們高超的說話藝術:

觸龍說趙太後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死後,其子趙孝成王繼位,年幼不能理政,便由趙太後攝政。秦國便乘此機會,大舉進攻趙國。趙國形勢危急,便派人前往齊國求救。齊國發話說:必須得讓長安君來齊國做人質才肯出兵。長安君是趙太後最疼愛的的小兒子,根本舍不得,大臣們怎麼勸都不行。這時,觸龍來了,他先是不慌不忙地跟趙太後唠家常,還假裝舔着老臉給自己十五歲的小兒子謀一份差事。趙太後大為感動,說原來你們男人也愛小兒子啊!觸龍說:是啊!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就應該為他們的長遠做打算,我看您就不愛自己的小兒子長安君,更愛自己的女兒燕後。趙太後否認到:不對,我更愛長安君。觸龍進一步說到:不對啊!父母愛自己的子女,就該為他們的将來打算,否則等到自己死了就晚了。現在長安君活得是挺滋潤,但對趙國沒有任何功勞,等您去世後,長安君該怎麼辦呢?趙太後明白了,終于同意将長安君作為人質派往齊國,如此一來,齊國出兵,趙國的危機自然也就解除了。

本文也是一樣,也體現了晏子高超的說話藝術。

春秋時期,齊景公即位,當時的大國晉國看齊景公很不爽,便派大軍壓境。齊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晉國抗衡的,便有意與南邊的楚國修好,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既然有求于楚國,楚王便恃強淩弱,在晏子還未入都城時,就蓄意侮辱;入城後,又全然不顧外交禮節,接二連三地對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在大庭廣衆之下,他們抓來了一名盜竊犯,說是齊國人,楚王便看着晏子說:“齊國人難道本來就善于偷竊嗎?”這是在赤裸裸地侮辱齊國,說齊國人全是盜竊犯。晏子不慌不忙,說了一個形象生動的例子: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為什麼呢?因為水土不同罷了。齊國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一進入楚國境内就偷竊,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竊嗎?楚王無言以對。

面對楚王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談笑自若,針對楚王誣陷齊國人善于偷盜,晏子引用化橘為枳的故事,說明環境的重要性,後采用類比推理,指出齊國人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這恰恰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全文語言精煉,生動傳神,文中所塑造的晏子形象,遇事不亂,娴于辭令,妙語連珠,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