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沿革
長城起源
戰國時期
萬裡長城景色
中國北方的長城,開始于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2]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一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并戰争,謀求以武力統一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時,陝北、晉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北方有義渠和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褴、匈奴;燕國北界有東胡。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于他們善于騎射,長于野戰,采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于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着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至50裡,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财産受到嚴重威脅,生産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一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并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陝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陝西東北部)地。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并派軍駐守。
趙國于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于是,下令築長城,自代并陰山(今内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緻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一個,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于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甯,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将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于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了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布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餘裡。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于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等民族的劫掠,殺傷。
萬裡長城-南長城
南長城
1.楚國長城以楚、齊、魏、韓、中山國為代表的南長城,随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
楚長城築于楚懷王三十年之前,當時稱作“方城”。其位置當從今河南泌陽北到葉縣,經内鄉東北而達湖北竹山縣境内,用于防禦鄰國的進攻。
2.齊國長城
齊長城是利用堤防連接山脈陸續擴建而成的,在齊國南部,西起今山東平陰縣東北,至膠州市南的大朱山東入海,結構主要有土築和石砌兩種。
3.中山國長城
中山長城是為了防禦西南趙、晉的侵擾修築的。築于趙成侯六年(前369 )。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區。
4.魏國長城
魏長城有兩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長城(河西長城),二是南長城(河南長城)。河西長城是魏惠王在位時,利用西部邊境上洛水的堤防擴大而修築的,南起今陝西華縣華山北麓的相元洞,達内蒙古的固陽。魏惠王晚年,修築了保護國都大梁的南長城,經今河南原陽縣境轉向東南,向西直達新密市。
5.韓國長城
長城先為鄭國所築,後韓滅鄭,繼續修築使用。
折疊
漢朝時期
萬裡長城景色
漢初,匈奴乘中原戰亂,越過秦蒙恬所築長城,複與漢以戰國秦、趙、燕長城為界。由于這條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因此,強大的匈奴不斷進入長城以内擄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漢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嫁公主給單于為阏氏(即王後),并賜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這樣一條破爛不堪的長城,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軍事防禦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軍,一般不能進入長城擄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縱有匈奴大軍,也進不了長城。程不識也是守長城的名将,與李廣齊名,他治軍很嚴,随時防禦匈奴突襲,匈奴也不敢來犯,也說明戰國長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後衛青、霍去病、公孫賀、公孫敖等出擊匈奴,均以趙、秦長城為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這表明,直到西漢前期,戰國秦、趙、燕長城仍在發揮軍事防禦作用,雖然它的防禦能力已大不如戰國時期了。直到漢武帝把匈奴趕到漠北以後,修複蒙恬所築秦長城和修建外長城,這條戰國秦、趙、燕長城才被放棄,它的軍事防禦作用也才随之終結。
明長城
修複後的長城為明長城,又張居正部下戚繼光所督築,秦代長城已成為廢墟
然而戚繼光修建的長城又有南山嶺長城,八達嶺長城(為實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所修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