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西毒”肉桂,高深莫測,愛恨交錯
武夷山風景
上一回,我們說到,武夷岩茶五大系列之水仙,就如“東邪”黃藥師,内力深厚,百年世家。這一回,我們就要說到武夷岩茶五大系列中最重要的系列----肉桂了。肉桂這個品種,如今是武夷岩茶的當家系列,因其香似中藥肉桂的香氣而得名,純度較高,與其它茶葉相比來說較為獨特。
把肉桂比作“西毒”歐陽鋒是再貼切不過了,歐陽鋒武功高深莫測,忽而九陰真經攪動風起雲湧,忽而蛤蟆功忽悠的一衆高手目瞪口呆。于是愛恨交錯人消瘦!岩茶的江湖,炒的最厲害的品種亦非肉桂莫屬,于是悲歡起落人靜默。愛的是香氣清高口感醇厚,恨的是花樣品種實在太多,悲的是其中的水實在太深,歡的是到手的貨漲價升值!
武夷肉桂屬灌木晚生種,和武夷水仙一道, 已成為武夷岩茶中的當家品種之一。有說肉桂最早産自武夷山慧苑坑,也有說它原産于馬枕峰。現在,肉桂已遍布武夷山正岩産區的九龍窠、水簾洞、三仰峰、馬頭岩、桂林岩、天遊岩、仙掌岩、響聲岩、百花岩、竹窠、燕子窠等地,并且已發展到閩北各縣市廣泛種植。
牛欄坑側肉桂茶園
武夷岩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之說,講的就是肉桂品種香氣奇高,以其香氣辛銳持久而備受人們的喜愛,肉桂除了具有其他岩茶的滋味特色外,更具有典型的桂皮香;品質上佳者,往往還會帶有乳香味。根據工藝和樹齡的不同,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花香、果香、花果香或其它高級香味。肉桂成茶其條索,相比水仙細長小巧,茶湯明淨透亮,顔色橙黃;其香氣豐富,極具層次,仔細聞來,變化萬千,直至尾水,香氣猶存;其口感厚重,水中沉香,啜上一口,唇齒留香,回甘輕快,收斂性強。
不同山場的肉桂,其特征變化各有不同,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武夷肉桂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喝“山場”。不同山場的地理因素會對茶葉品質産生不同的影響。即使是同一個山場,在陰面和陽面的茶都會較大差異,岩石上和坑澗底的茶更是各不相同,甚至茶樹周圍植被不同都會造成茶葉滋味的細微差異。總體來講,岩上肉桂霸氣側漏,香氣逼人,口感辛辣,那是因為茶葉吸收了天之陽;而坑澗肉桂則幽長深遠,香氣内斂,柔中帶剛,那是因為吸收了地之陰。拿“牛肉”來說,坑口坑尾、崗上崗下、坑上坑底的茶品質和價格差異都很大,因此被茶友們趣分為牛頭、牛背、牛肚、牛腳和牛尾的肉桂等等。
牛欄坑不可思議山場環境
首先,介紹一下肉桂的典型山場,勸君認真來學習,研究裝逼兩相宜。
“牛肉”(牛欄坑肉桂)。“牛欄坑”地處武夷岩茶核心産區,是“三坑兩澗”(慧苑坑、大坑口、牛欄坑、流香澗、悟源澗)之一。
“龍肉”(九龍窠肉桂)。“九龍窠”是母樹大紅袍所在地,因其間有一條溪澗叫九龍澗而得名。
“虎肉”(虎嘯岩肉桂)。虎嘯岩景區面積17平方公裡,是武夷山屈指可數的獨具泉石天趣的佳境之一。虎嘯岩盤據在九曲溪之二曲南、一線天北面,怪石崔覽,流水遷回,有“極目皆圖畫”的美稱。虎嘯岩“虎溪靈洞”四個大字高勒岩壁。
“獅肉”(青獅岩肉桂)。青獅岩位于水簾洞北側,形如一頭蹲伏在山林的獅子。
“鬼肉”(鬼洞肉桂)。鬼洞(此間鬼洞特指外鬼洞)種植的肉桂故名“鬼肉”。由于這裡的光照時間極短,氣候更陰冷,這裡的肉桂特征最為獨特,其香氣愈加幽郁綿長,茶湯滋味順滑清甜,有典型的坑潤型山場特征。
“羊肉”(三仰峰肉桂)。三仰峰位于武夷山景區核心位置,海拔729米,是武夷山景區中的最高峰。“羊肉”,大概是取“仰”與“羊”諧音之故吧。
“馬肉”(馬頭岩肉桂)。馬頭岩位于大紅袍景區南面,該峰北面有小徑可登,十分險峻,有勇氣攀登峰頂者,可環視武夷山景區大部分岩峰,風景極美。山峰四周皆為茶園,是武夷山正岩茶的主要産地。“馬肉”是典型的岩上特征,其香氣高昂,滋味醇厚。“馬肉”也是武夷山正岩肉桂的典型代表品種之一。
“竹肉”或“豬肉”(竹窠肉桂)。竹窠環境較鬼洞稍陽則水厚,較牛欄坑則稍陰則香幽。竹窠肉桂目前是市場上産量相對較大的一類品種。
馬頭岩山場實景
等一等,是不是來到動物世界的錯覺?除了以上,其他一些山場,也在逐漸形成自己的品名。諸如:“貓肉”(貓頭岩肉桂),産自馬頭岩山場的一個小區域;“蝦肉”(霞濱岩肉桂),産自霞濱岩山場;“燕子肉”(燕子窠肉桂)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大大今年剛去的那個燕子窠生态茶園;“豬仔肉”(豬仔洞肉桂),産自豬仔洞山場;“仙肉”(仙人岩肉桂),産自仙人岩山場;“心頭肉”(天心岩肉桂),産自天心岩上天心寺,武夷山無人不知,誰人不曉?……
武夷岩茶正岩肉桂,因山場不同,而各顯其美。正岩肉桂已成為武夷岩茶中最大最獨特的品系,這在全國所有茶葉品種中,絕無僅有。武夷肉桂仿佛已成了“全肉宴”,走遍大大小小山場,吃遍各種各樣的“肉”,成了茶葉發燒友們的一大追求目标。其實,所謂的各種各樣的“肉”是茶友對武夷岩茶的另類示愛,也許這正是武夷岩茶肉桂的獨特魅力吧。
肉桂,真可謂武夷岩茶江湖上的“西毒”歐陽鋒,高深莫測又讓人愛恨交錯!資質愚鈍的我們嚴重表示眼花缭亂。其實,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學習肉桂品鑒,正岩太貴太少,半岩開始剛好。洲茶或外山茶這兩個檔次,建議您不品鑒,個中道理在于:要在短時間内快速、準确喝懂肉桂,将其特點銘記于心,選擇半岩是性價比最佳的方式,入門之後再慢慢過渡到正岩,則登堂入室矣;如将洲茶和外山茶作為學習品鑒之用,無異于先繞地球一圈,再回來登堂入室,相反時間長,成本高,容易建立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知,恰如練功走火入魔,積重難返矣。
牛欄坑肉桂葉片細節
于一款好喝的肉桂來說,抛開山場,焙火工藝也是十分重要的呀。正岩肉桂通常焙火至中足火或高火,半岩肉桂通常焙火至中火或中足火就可以了,至于普通的洲茶能焙到中火通常就達到最佳平衡了,而外山肉桂大多焙至輕中火或中火。根據焙火程度的不同,肉桂的香型大緻分為以下幾種:
一、桂皮香(基調)
桂皮香是肉桂的品種特征,類似于香水中的基調。德國人冬天流行的一種自制紅酒叫“熱紅酒”,就是将桂皮裡的味道充分揮發到酒裡,那個味道就近似于肉桂的基調啦。
二、花香(輕中火肉桂)
輕、中火的肉桂花香顯著,主要呈現出蘭花、玉蘭花和栀子花香,肉桂的蘭花香要比水仙的蘭花香來得高揚、鮮銳,從喉底泛上來的花香微帶清甜感,像一枚小清新文藝青年。
三、果香(中足火肉桂)
中、足火的肉桂果香顯著,香沉水底,若果香與水融合得好,會讓湯感厚實飽滿。有些高火的肉桂也會呈現出果香,高火的果香是下鍋炒過的堅果熟香,而足火的果香是鮮果香,随着每道水的沖泡會從熟果香轉為鮮果香、花香……
四、花果香(中足火肉桂)
有些中足火的肉桂焙火的好,則會出現花果香交融的情況,這是一種更誘人的香味,往往可遇而不可求,這時味蕾會先觸碰到果香,然後是花香,花香大多是在喉底回甘時出現。
五、奶香(中高火肉桂)
中火或中足火工藝的肉桂常見的香型為果香和花果香,但也有小部分可出奶香。火功再焙上去稱之為足火再高,就是高火了,這個時候,一般為奶香多些。奶香不舍得從茶湯中剝離出來,它緊緊的和湯水擁抱在一起,與果香、花果香為伴,讓茶香帶着甜潤的奶香。
親愛的茶友,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已經練會了九陰真經和蛤蟆功,從此可以在岩茶的江湖倒着走路啦?喂,夢該醒了,看完秘籍然後馬上練功起來,才是快速練成神功的必由之路。 “功要天天練,茶要天天品”。勤學苦練,則獨步武林;天長日久,則獨孤求敗!
上回回顧(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岩茶江湖之“五絕”誰更領風騷?)
下回預告(看到此文你才知道,武夷岩茶不止是水仙肉桂,懂“名叢”才算茶人)
喜歡本文的朋友,謝謝您的點贊、評論和轉發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