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樹
給娃兒起這名,孩子長大一不小心學問大了,不恨你也得嘲笑你
這幾年來,“梓”字熱度一路飙升,備受青睐,80、90後寶爸寶媽就像中了什麼魔,對這個“梓”是情有獨鐘,随便去一所小學或者幼兒園,名字裡帶這個字的不在少數。梓潼、梓涵、梓萱、梓晨、梓軒、梓睿……你也“梓”,我也“梓”,你要不“梓”一下貌似都落伍于時代了。不過這一股審美還真看不懂。
全民英語熱,四書五經早被仍進故紙堆,除了搞專業研究的,沒人看,老祖宗這點東西快被我們丢盡了,用中國政法大學郭繼承教授的話說:我們這個國家再不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文脈都要斷了。扯遠了,再扯回來,用“梓”給孩子起名字的父母都是怎麼想的呢?大緻分這四種。
一、感覺這個字洋氣,很有文化的樣子,讀音也舒服,叫起來朗朗上口,相比于“子”的平淡和直白,“梓”好含蓄啊!
二、看到人家孩子名字裡帶“梓”,莫名的就是覺得好,喜歡,咱家娃兒也“梓”一下。
三、孩子五行缺木,梓樹又是成材的喬木,趕快用上,又好聽、又洋氣,又補了娃兒的缺,内心暗喜:我咋這麼聰明呢!
四、有的父母還是比較慎重的,查查字典詞典,原來其意為生機勃勃、茁壯成長、自強不息、生命力頑強。多好啊,放心用。
據說,重慶父母最喜歡“梓涵”,全市近五年有近七千個“梓涵”。我的媽呀,太網紅了。
不好意思,要潑冷水了,梓木确實是好木材,葉能食,皮可入藥,和古時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文意也高雅,但在古時的用途,大部分用來做梓器,就是棺材,而把棺材直稱“梓器”“梓棺”,梓宮更是皇家棺材的專用名詞,《晉書·帝紀第一》“及魏武薨于洛陽,朝野危懼。帝綱紀喪事,内外肅然。乃奉梓宮還邺。”不高雅皇家也不會選這個字。在民間人們裁植桑梓,就是一個指生(桑),一個指死(梓),桑梓本身就有故鄉之意,可是這裡面,總有那麼一種“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愁緒凄涼之感。例子太多了,再如《滕王閣序》中有“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其中梓澤指的是晉豪富石崇的别院,這個意思就是暗示石崇炫富就是在作死。《紅樓夢》中賈寶玉的《芙蓉女兒诔》有“梓澤餘衷,默默訴憑冷月”。李賀《苦晝短》,最後一句是“劉徹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費鮑魚”。隻要一說梓,人們自然往這方面聯想。
晉書
古人讀書開蒙後,四書五經是每個讀書人的最重要的課業,所以古人都懂此字延伸之意。我們翻遍古人名字用字,反正我沒見過哪個人的名字裡有這個字。就連平時用詞也很少。
新任和準爸媽們,如果實在喜歡這個音,還是換一個字改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