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 RTX30 系列顯卡的第一波遊戲本發布之後,魔霸 5 系列一躍成為今年春季最受期待的新品之一,不僅是因為 AMD 銳龍 9 5900HX(80W)處理器 NVIDIA GeForce RTX 3070(130W)顯卡的配置和 14999 元的首發價格,全新升級的模具和諸多細節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地方,IT之家這次第一時間拿到了一台魔霸 5 Plus,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它到底香不香吧。
廢話不說,先上配置。
CPU:銳龍 9 5900HX 超頻版,(70 10)W;
GPU:NVIDIA GeForce RTX3070,130W;
内存:16GB DDR4 3200MHz,雙通道;
硬盤:1TB NVMe PCIe M.2 SSD,TLC 顆粒 ;
電池:90Wh 容量,支持 100W PD 快充;
其他:Wi-Fi 6,藍牙 5.0,iGPU 模式,60Hz 面闆省電模式;
這次魔霸 5 系列在核心配置上與槍神 5 系列一樣,妥妥的旗艦規格。電池容量和快充規格都有所提升,首發的銳龍 9 處理器也令人十分期待。那具體的性能表現又如何呢?先看看跑分測試。測試之前,按照慣例我們在 NVIDIA 控制面闆裡将 3D 設置首選圖形處理器改為高性能 NVIDIA 處理器,然後打開奧創中心軟件選擇增強模式。
從左到右依次是華碩天選2、機械革命Code 01以及ROG魔霸5 Plus的分數
在 CineBench R20 的測試中,魔霸 5 Plus 上的這顆銳龍 9 5900HX 跑出了單核 570 分,多核 5188 分的成績,與IT之家此前測試搭載銳龍 7 4800H 的機械革命 Cold 01 和搭載銳龍 7 5800H 的天選 2 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其中,單核相比銳龍 7-4800H 提升 22%,相比銳龍 7 5800HS 提升 4%;多核相比銳龍 7 4800H 提升 22%,相比銳龍 7 5800H 提升 5%。而 CineBench R20 單核跑分中,借助 Win10 自帶的任務管理器可以看到,銳龍 9 5900HX 的單核頻率可以保持在 4.4GHz 左右,性能調度可觀。
接着在 3D Mark 的跑分測試中,我們也對比了一些目前主流的 CPU 曆史跑分成績,銳龍 9 5000 系列與 10 代标壓 i7 已經拉開明顯差距,對比銳龍 9 4000 系處理器提升也較為明顯。魔霸 5 系列在 ROG 産品矩陣中屬于性價比機型,競争力不容小觑。
GPU 方面,魔霸 5 Plus 采用的是 130W 的 RTX3070,相比我們去年測試的曆史機型應該都有不小的提升。在 3D Mark 的各項測試中,這顆 130W 的 RTX3070 都表現出了不俗的成績,甚至對比IT之家剛剛在機械革命钛钽上的那顆 140W 的 RTX3070,也一點不慫。ROG Boost 加上 NVIDIA RTX30 系顯卡的 Dynamic Boost 2.0 動态加速技術,讓 RTX3070 發揮出強大的性能表現。
實際的性能方面,就要借助遊戲表現來進行驗證了。首先是對幀率要求較高的 FPS 網遊 PUBG,我們在全最高和全低預設下分别做了兩組測試。全最高畫質下,飛機飛行和跳傘階段,幀數在 156-182 幀浮動;落地後戶外幀數在 118-135 幀浮動,室内在 98-112 幀之間浮動,載具行駛中幀數在 90-105 幀之間浮動;
全低畫質下,飛機飛行和跳傘階段,幀數在 200-238 幀浮動;落地後戶外幀數在 139-158 幀浮動,室内在 143-166 幀之間浮動,載具行駛中幀數在 108-127 幀之間浮動;無論哪種畫質預設,均可以利用好魔霸 5 Plus 這塊高刷屏。
接着是荒野大镖客 2,我們進入遊戲後選擇 1080P 全屏,将圖形設置菜單所有選項拉到超高,高級圖形設置保持默認鎖定狀态,運行自帶的基準測試,得到了 76.8 幀的平均幀數,并且遊戲多數場景都能達到 80 幀以上。
然後是兩個光追遊戲 Demo 測試,在「光明記憶:無限」的光追 Demo 中,我們将 RTX 品質設為極高,DLSS 品質設為質量,最終平均幀數為 65 幀;而在「逆水寒」的光追 Demo 中,不知為何隻能開啟光追,但無法打開 DLSS,最終平均幀數為 56 幀;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 GPU 主屏高達 1950MHz,但溫度卻隻有 65 度。
光追部分,我們選擇了「地鐵:逃離」這款遊戲。遊戲中,Ultra 畫質下不開啟光追和 DLSS 時,平均幀數為 79 幀;保持 Ultra 畫質并開啟光追和 DLSS 時,平均幀數為 61 幀;可以說在 1080P 分辨率下,魔霸 5 Plus 的硬件性能足夠暢玩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主流的 3A 大作,而且光追表現也非常不錯。
看完遊戲表現,我們接着來看看功耗散熱。沒拿到産品前,我就聽說這次 ROG 對散熱規格進行了升級,所以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就拆開了後蓋。ROG 魔霸系列沿用了此前備受好評的冰川散熱架構,并且升級到了 2.0 版本,卸下 D 面一共 11 顆螺絲,從側面小心撬開卡扣,然後慢慢揭開 D 殼,注意 D 殼有兩根底面 LED 燈帶排線連到主闆上,不要大力出奇迹。
卸下之後可以看到,魔霸 5 Plus 這次的散熱規格升級到了雙風扇,6 熱管,CPU 和 GPU 部分各自覆蓋 3 根熱管,其中 1 根熱管是共享的。ROG 還采用了液态金屬導熱,所以普通消費者千萬不要輕易自行拆下散熱模組。
風扇部分,全新的 Arc Flow 設計将扇葉數量提升到 84 個,并采用了差異性厚度與空氣動力學波浪圖案的設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氣流進出速度、減少噪音,以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
中間有兩條内存插槽,自帶的兩根内存是來自三星的 8GB DDR4 3200MHz 單條。
内存插槽左側則是兩個 M.2 固态硬盤插槽,有一個單獨空出,用戶可以後期自行加裝一條 M.2 固态,自帶的 1TB 固态來自海力士,TLC 顆粒。
底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揚聲器模組,上面一小塊藍色電路闆可能是為槍神系列的鑰石所準備的。
底部中央有一大塊黑色電池,上面寫着 15.4V 和 90Wh 的字樣,且支持 100W 的 PD 快充。
既然散熱規格得到了升級,那麼實際的功耗表現又如何呢?IT之家同樣進行了兩輪烤機測試來驗證。首先是 20 分鐘單烤 FPU,CPU 溫度保持在 84 度,功耗可以維持在 80W,此時 CPU 的主頻可達到 3.9GHz,風扇轉速均在 6400 轉左右。鍵盤表面隻有非常輕微的溫熱,可以說是凍手,實測最高溫 34.7 度。
同時用 AIDA64 和 Furmark 雙烤 20 分鐘,CPU 還降了一度,來到了 83 度,但功耗降低到 54W 附近,頻率也下降到了 3.5GHz,GPU 方面溫度保持在 70 度左右,功耗可達 115W,而借助 ROG Boost 動态超頻技術,頻率高達 1600MHz,這樣的溫度控制和性能釋放屬實不易。雖然在手動模式下,風扇的噪音依舊很明顯,但其他檔位下的風扇聲都比前代有明顯的改善。
順便說說大家一直很關心的固态硬盤。前面的拆機展示中已經說過,魔霸 5 Plus 這次采用的是來自海力士的 1TB PCIe M.2 固态,而且是 TLC 顆粒的,通過 CrystalDiskInfo 軟件查詢可以驗證。
那實際的讀寫跑分IT之家也使用 CrystalDiskMark 進行了測試,這塊固态硬盤的順序讀寫均達到了 3000 MB/s,緩外也不再拉胯了。
看完大家最關心的配置和性能表現之後,我們回過頭來聊下魔霸 5 Plus 的外觀。首先,這一代魔霸在模具上的變化不小。首先 A 面一改拉絲金屬工藝,換成了更加細膩且不沾指紋的磨砂金屬材質。
一分為二的斜切線設計依舊保留,但左側斜切部分也改成了特殊鏡面激光蝕刻工藝的像素畫點,使得 A 面看起來更有質感。而且斜切線設計一直延伸到轉軸和 C 面的部分。
C 面還做了帶有镂空散熱孔的裝飾紋理以及凹陷的 ROG 字符。最最重要的是上一代取消的發光敗家之眼終于又能發光了,雖然隻是白色的光。
總之,A 面的像素畫點,分離設計以及帶有透氣孔的紋理設計,都讓整機的質感提升明顯,線條感也更加的霸道。
三圍方面,ROG 魔霸 5 Plus 的尺寸比上一代縮小了 5%,配色方面有日蝕灰、原色灰和朋克粉運動版可選。掀開 A 面,轉軸部分是 ROG 特有的鷗翼镂空設計,掀起後 A、B 面底部右側會有一部分镂空,看起來就好像屏幕是懸浮的感覺,非常酷。屏幕最大開合角度為 150 度,單手可輕松開合。
B 面采用三面窄邊框設計,下巴部分較寬。
左側印有 ROG STRIX 的标識,右側貼着印有産品特性的标簽貼紙。整個 B 面沒有攝像頭,頂部和左右兩側都有細長的橡膠腳墊來防止合蓋時與鍵盤接觸。
屏幕部分采用了一塊 17.3 英寸 1920x1080 分辨率的 IPS 霧面屏,其擁有 300Hz 刷新率,3ms 響應時間,100% sRGB 色域,支持 Adaptive Sync 畫面防撕裂技術。
通過 AIDA64 查詢發現,這塊面闆來自夏普,型号是 LQ173M1JW04,不過屏庫網中暫時查不到這款型号的産品信息。
色域和色準方面,IT之家使用愛色麗 i1 Display Pro Plus 校色儀 DisplayCAL 3 軟件進行測試,實測它覆蓋了 99.5% 的 sRGB 色域、71.3% 的 AdobeRGB 以及 74.2% 的 DCI-P3 色域,是一塊不折不扣的高色域屏幕;
而色準方面,其平均 Delta E 為 0.29,最大 Delta E 為 1.1,與屬于優秀的水平。有了這樣一塊素質出色屏幕,遊戲和影音娛樂方面魔霸 5 Plus 就能為用戶提供極緻的體驗。
C 面一直是魔霸系列最下功夫的地方。魔霸 5 Plus 這次采用了觸感更加舒适,特殊工藝的塗層處理,使得 C 面更加細膩光滑,不沾指紋。同時,由于 17 英寸的機身,鍵盤也采用了全尺寸 數字小鍵盤的布局。鍵盤頂部第一排依舊保留了最常用的幾個功能鍵,數量由之前的 4 個增加到 5 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鍵盤上的 WASD 鍵帽不再采用半透明的設計,方向鍵也隻有半鍵大小。
鍵盤部分這次并沒有采用下沉式設計,Coolingzone 鍵盤的按鍵手感雖然沒有想象的那麼有力,但表面 0.15mm 的微曲弧面和 Overstroke 閃擊技術還是保證了舒适的打字體驗,而且 ROG 借助機身内部合理的散熱設計,讓用戶在運行遊戲等電腦高負荷運轉的場景中,鍵盤表面的溫度不會收到絲毫影響。
另外,透光字符鍵帽也支持單鍵 RGB 背光,燈效、亮度和頻率都可以在奧創中心裡調節,也能借助 AURA SYNC 神光同步與其他外設設備進行燈光聯動。觸控闆部分的面積比較大,布局上偏左,表面采用光滑的玻璃材質,觸感順滑可按壓,觸控靈敏度和按壓反饋都令人滿意。
魔霸 5 Plus 在 C、D 面的側邊還做了一圈三邊環繞式燈帶,同樣支持 RGB 和神光同步,不僅燈光效果更加炫酷,正面看起來還有種電腦懸浮的感覺,也是說是魔霸系列的招牌設計。
接口方面,魔霸 5 Plus 的主要接口都在左側和後部,右側沒有任何開孔,确保用戶使用鼠标時不會收到阻擋。左側提供了兩個 USB3.2 Gen1 的 Type-A 接口,一個 3.5mm 音頻接口;
背部擁有一個 IO 電源接口、RJ45 網線接口、HDMI2.0 接口、USB3.2 Gen2 Type-C 接口以及一個 USB3.2 Gen1 的 Type-A 接口,數量和類型還是比較齊全的。另外,左右兩側和背部一共四個出風口;背部的 USB-C 接口支持 100W 的 PD 快充,可用更小的 PD 電源适配器為其充電。
D 面的設計上,魔霸 5 Plus 也做出了一些改變。比如頂部左側有一個刻有标語的小腳墊,右側頂部也有一個印有 ROG 和敗家之眼的大腳墊,進氣孔和裝飾紋理呈現梯形非對稱設計,底部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揚聲器開孔,内置的雙 Smart Amp 揚聲器可提升音頻清晰度,雙向 AI 降噪功能也能讓用戶在連麥,直播中擁有更好的發聲效果。
這一代的魔霸 5 Plus 相比上一代提升巨大,全新設計的模具和外觀細節,升級的冰川散熱架構 2.0,更近一步的全方位 RGB 效果,首發的 AMD 5000 系列 CPU 和 NVIDIA RTX30 系 GPU,更大的電池更好的屏幕,無論是在核心的性能體驗,還是在觀感手感上都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最重要的是固态終于不再是英特爾 660P 了,可喜可賀啊。總之,魔霸 5 Plus 無疑當下最值得購買的遊戲本新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