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的崇山峻嶺中,瀾滄江支流沘江蜿蜒而過,在山腳下繞出一個“S”形的大灣子,形成了“太極圖”的天然地貌奇觀。而諾鄧這一千年白族古村,正藏在山谷中。諾鄧曾因鹽而興,近年來,随着《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世人的目光再次投入至這一西南邊陲的山鄉世界。不少老饕循迹前往,探尋這“千年一腿”的秘密。
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城以北,沘江蜿蜒而過,形成“太極圖”的天然地貌。有着1600餘年曆史的白族古村諾鄧就藏在山谷中。闵杉 攝
盛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諾鄧馬金橋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馬金橋公司”)車間内,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着機器,将火腿進行深加工。同時,切片火腿、火腿丁炒飯寶等深加工産品被裝進快遞箱,等待着快遞員上門攬件,發往全國各地。現在,古村裡又有了新車間。工廠研發的午餐肉、紅燒肉罐頭等也将面世。曾經除了“兩條後腿”腌腿,其他部位用不上的曆史,一去不返。
車間内,來自村莊周邊的工人正在對“三年腿”進行切片加工。三年腿切片可生食,是該廠的明星産品。闵杉 攝
2020年8月,為解決雲龍縣當時的産業發展困境,拼多多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通過滬滇合作平台,在上海、雲南兩地政府部門的指導下,正式在雲龍縣諾鄧鎮馬金橋村民小組落戶諾鄧火腿“助農車間”。提供資金支持企業購買相關的生産設備以擴大生産規模、優化生産供應鍊并開發衍生産品。同時,助農車間優先為當地建檔立卡戶提供就業機會,将曾經貧困地區的“農戶”“供應鍊”“産品”創新性地連接在一起,探索能夠長期造血的産業幫扶機制。馬金橋公司在拼多多的幫扶下,得以向四面八方的消費者推廣自家的火腿。
曾經的“困難戶” 加入“大”産業
42歲的黃堯軍家住在諾鄧古村的山腰處“地标”大青樹旁,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雲龍縣城。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他2012年以前在縣城裡開摩的拉人,一個月刨除油費、生活費僅能省下一二百塊。2013年病情加重,站立也成困難的他回到了家中,家中的老母親同樣患有類風濕關節炎,情況也隻比這個大兒子好一些,身體的病症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兩個弟弟隻能遠赴廣州打工,在工地上幹活的兩兄弟每月領了工資悉數寄回家給母親和大哥看病。
2015年,随着越來越多的人到諾鄧旅遊,黃堯軍萌生了腌制火腿的想法。可由于工序複雜,銷路難以保證,生活雖有了一點點起色,卻沒有明顯改善。
黃堯軍家住在諾鄧古村的山腰處“地标”大青樹旁,兩間火腿發酵房内,母子4人精心照料着200餘隻火腿。闵杉 攝
轉折發生在了2016年。此前,諾鄧火腿隻是土特産,雖然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産品單一,帶動相關農戶脫貧和企業發展空間有限,更關鍵的是,火腿總是一大隻,包裝規格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2016年,随着滬滇合作的加深,諾鄧火腿入駐了上海的雲品中心。有一次,雲品中心舉辦特色品鑒會,策劃了諾鄧火腿與西班牙火腿的“盲品”活動,在不知産地的條件下,不少消費者發現,諾鄧火腿的品質和口感可與國際頂級的産品媲美,且以4票的優勢勝出。
諾鄧盛産無碘鉀鹽。近兩千年曆史的鹽井是大自然的饋贈,鹽與腿的完美結合,産生絕佳的風味,讓諾鄧火腿因《舌尖上的中國》而名揚四海。圖為諾鄧火腿“非遺”傳承人李天嗣親自熬鹽,為腌制火腿做準備。穆功 攝
曾經小有名氣的諾鄧火腿,由于市場的拓寬,引進了商超渠道,因此吸引産業投資,逐步擴大生産規模。為此,縣裡探索出“産業扶貧 消費扶貧”模式,即:由雙方黨委、政府牽線搭台;由上海幫扶開拓市場,發動社會各界通過工會采購、愛心采購等方式打開銷路;由雲龍綠色食品協會開展綠色食品認證,打通供應鍊,組織企業統一銷售;由本地企業負責統一标準、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由合作社負責組織生産、建設種養殖基地;由貧困戶按合作社要求進行規範種養殖。在這樣的模式下,貧困戶被真正帶入了産業鍊中,逐漸有了穩定增收的新途徑。
黃堯軍家也成了馬金橋公司的家庭車間。每年冬天,腌制好了的火腿會從工廠送到家裡,他們隻需要負責日常的維護即可。在黃堯軍家的老宅裡,兩間發酵房内分别挂着“一年、兩年腿”“三年腿”,一家人精心呵護照料。等到火腿腌制期到,工廠又會再次進行保底回購,貨源、工序、銷路都不愁了,黃堯軍将在廣州打工的弟弟喊回家,一起“照料”火腿。
古村裡建新車間 諾鄧火腿變“金腿”
“‘産業扶貧 消費扶貧’模式很好,但我們還面臨一個很大的限制是隻有在冬季才能生産火腿,浪費的部位較多,需要精加工深加工,才能更好地發展火腿産業。”諾鄧火腿聲名鵲起後的産能瓶頸,是馬金橋公司董事長徐琨斌的“心病”。
2013年,曾開過火車、做過廣告公司的退伍老兵徐琨斌回鄉創業,成立馬金橋公司。從最初的年産量3至4噸,到擴大到近100噸産量,徐琨斌用了将近7年的時間。2019年,馬金橋公司達到加工銷售諾鄧火腿1.86萬支,産值1600萬元。但即便如此,和其他火腿相比,諾鄧火腿的産量還是小得多。
退伍老兵徐琨斌回鄉創業,目前公司所擁有的“諾鄧金腿”“一腿”兩個品牌的諾鄧火腿遠銷北上廣,并通過拼多多電商平台登上千萬消費者的餐桌。徐琨斌每天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花在晾曬火腿的管理上。穆功 攝
2020年8月,拼多多捐贈240萬元資金,在徐琨斌的廠區内設立助農車間,幫扶企業投建了一條現代化生産線,助力公司進一步擴大産能,促進本地特色火腿産業升級,從傳統工藝向标準化生産轉型發展。拼多多邀請的專家和工作人員為火腿在改進包裝、研發新品、為不同渠道提供定制化産品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于是,馬金橋公司的火腿有了更“洋氣”的規格包裝,并有了鹹肉、香腸等衍生産品。目前,工廠研發的午餐肉、紅燒排骨等罐頭制品也即将面世。
生産線建成後,黃堯軍的兩個弟弟都在廠裡幫忙,學習火腿的腌制和分割技術,下班回家管理火腿。“我們全家隻有一個目标:把火腿做好,隻有做好火腿才能改變生活。”黃堯軍指着發酵房裡兩百多隻火腿說,廠裡的工資加上賣火腿的收入,黃家人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諾鄧古村裡的新車間投用。目前,工廠研發的午餐肉、紅燒排骨等罐頭制品也即将面世。闵杉 攝
兩年過去了,現在,助農車間每年可達到量産值6000萬元,帶動周邊人口務工約4000人次。上半年農忙,下半年腌腿,老鄉放開膽子養豬了,閑置的老房子挂起了火腿,村裡一年到頭都熱熱鬧鬧。“你别說是家裡閑置的烤煙房了,我們現在都新建房子腌火腿挂火腿。”55歲的村民楊會蘭也在廠裡幫忙,說起現在的好日子,臉上樂開了花,她怎麼也想不到以前就自家吃一吃的火腿現在變成了“金腿”。
産業下沉到鄉村 讓更多農民獲益
“發展産業,是鞏固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措施和長久之策。”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仇煥廣曾在了解拼多多的“諾鄧實踐”時說:“拼多多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落地扶貧車間,支持企業購買相關的生産設備以擴大生産規模、優化生産供應鍊并開發衍生産品。同時,扶貧車間優先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将貧困地區的農戶、供應鍊、産品加工制造創新性地連接在一起,探索能夠長期造血的産業扶貧機制。”
近年來,拼多多着力扶持農業産業及數字農業發展。今年3月8日,全球知名商業雜志《fast company》正式發布了“2022年十大創新物流供應鍊公司”榜單。憑借“對中國農業價值鍊及農業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拼多多首次入選該榜單,并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
而長期的農業重投入,更是讓拼多多平台上誕生多位回鄉創業的“新農人”商家,這些“新農人”構成了龐大的農産品電商金字塔的腰部中堅力量,且全面帶動了産業下沉到鄉村地區。
工廠研發的午餐肉即将面世。在拼多多平台的“一腿火腿旗艦店”裡,多款明星産品赢得消費者青睐。闵杉 攝
例如諾鄧助農車間,生産線的建成有效地幫助了原來的貧困戶脫貧增收,也起到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後半篇文章”的作用。在創造新需求、“拼”出新産業的基礎上,拼多多通過在諾鄧這樣具有地理标志的農産品原産地設立助農車間的方式,建立起特色農産品的開發、加工鍊條,推動諾鄧火腿産業升級,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經驗。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諾鄧項目緻力于将利益留在農村,讓特色産業在農村發展壯大,“在家門口建立‘助農車間’,在推動當地特色産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産業的發展。”
為提升農産品附加值與溢價能力、推動産業良性發展、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助力鄉村振興,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産品上行平台,拼多多發起“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項目,以節令為軸,在全國優選最新鮮的當季蔬果食材和品質農貨,通過嘗鮮直播、專區推介、地标宣傳等方式,通過“農地雲拼”實現“産消直連”,精準滿足8.82億消費者的消費分層需求,提升農産品品牌價值與效益。
作為“腿上有泥”的新電商平台,拼多多堅持農産品“零傭金”模式,幫助小農戶融入大市場。同時,為助力各大農産區加快打造農業品牌,推動各地農業産業升級,拼多多通過與産地對接,從源頭針對不同農産品品類制定、完善“好農貨”标準,并通過流量資源傾斜、百億補貼等舉措,助力優質農産品提升市場競争力、拓展新的消費群體。未來,拼多多将探索更多中國農産品源頭的新标準,助力高品質、名品牌農産品形成,讓消費者省心消費更多優質農産品,幫助農民獲得更多收益。
雲南網記者 彭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