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疾病”,“疾”和“病”是一回事嗎?歡迎點擊關注,一起分享、交流有趣的國學文化。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對“疾病”兩個字的解釋是這樣的:
“疾,病也。”
“病,疾加也。” --- (病是加重的疾)
大家看了是不是覺得許慎說的是車轱辘話,繞來繞去也沒把兩個字的區别說清楚。
實際上,在古人造字的最初,“疾”和“病”并非一回事,“疾”也并非是加重的病的意思。我們之前讨論過,漢字是一個字一個意思,每個漢字都是單獨的一幅畫,複合詞是後來才衍生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單獨研究某個字的原始構造,才能搞清楚古人造字時的原意是什麼。
“病”是内痛我們先來看看“病”字的古文是怎麼寫的:
病字的古文演變
在甲骨文裡,我們可以看到,“病”字的左邊是一張床,右邊是一個躺着的人,身上在冒汗。因為甲骨文字形多數為豎着刻的,把這個字90度調整一下就很清楚了。
“病”這個字發展到小篆時演變成為“疒”,成為了一個表示疾病類的偏旁字;然後在“疒”字的裡面加一個“丙”字,創造出了“病”字,來繼承“疒”字的原本含義。而“丙”字在甲骨文裡的含義也有打鑽的意思。
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病”是指人卧床不起,渾身冒汗,應該是内科之病,通常指身體不适,内部不通而引起的病痛。所以從“病”的身體不适的意思,又引申出了錯誤、弊端的意思,如語病、弊病等。
在商代的甲骨文蔔辭中,我們看到有記載“婦好有病,雀骨凡有病”的句子,意思是說商王武丁的妻子,著名的女英雄婦好,患有坐骨神經痛,是内科病。
商代的女英雄婦好
“疾”是外疼而“疾”則是專門指外傷。我們看看“疾”字的古文:
疾的古文演變
很明顯可以看出,在甲骨文裡,“疾”字是畫了一個人中箭了,左邊是“大”,我們之前說過,“大”字也是人的意思;右邊是“矢”,即箭。後來“疒”字成為疾病類的漢字偏旁後,就把“大”字省略掉,把“矢”字放在裡“疒”裡頭,成為了現在的“疾”字。
“疾”字在古文裡的本意是中箭受傷,所以“疾”原本特指外傷,跟“病”特指内科病是有區别的。
而因為“矢”是箭的意思,所以“疾”又有“急速”的意思,如疾步、疾駛、疾風知勁草。而從它的疾病的意思,又引申出“痛苦、痛恨”的意思,如痛心疾首、嫉惡如仇。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在古人造字的時候,“疾病”兩個字是有着不同含義的,“疾”是指外傷,“病”是指内痛。後來在曆史的演變中,慢慢地變得“疾病”不分,互相混用了,然後又産生了“疾病”這個複合詞。
但無論如何,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對生活觀察的仔細,能否通過造字把“疾”和“病”區分開來。
古人造字,不是異想天開的,而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根據自己的身體器官以及身邊事物、自然景物而“畫”出來的,并且為了書寫、篆刻的方便,把它抽象化了。隻不過随着書寫工具的發展以及曆史的演變,字形有所簡化、整齊化了而已。所以我們要研究一個字的來源,必須要研究甲骨文,并且複原古人造這個字的原初設想,并且走進生活,想象古人的生活場景,才能獲得此字的原本含義,而不能靠“訓诂學”,困在“廢紙堆”裡閉門造車。
好了,這次我們對“疾病”這兩個字就先分享到這裡,後面我們會繼續讨論交流有關“醫藥疾病”一類的有趣漢字文化,如果你對文章内容有興趣,歡迎點擊“關注”,就可以繼續免費看到我分享的内容了;也歡迎點贊、評論,您的每一個互動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