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岩松說:
“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
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小學徒外出取貨,回來的路上被狗咬了。
處理好傷口之後,他找到一根長長的竹竿,準備去打狗。
師傅見狀,過來詢問:
“你的傷口還疼嗎?”
小學徒說不疼了。
“既然不疼了,為什麼還要去打狗?”
“因為它咬了我,我要給它點顔色瞧瞧!”
師傅說:“你知道獅子為什麼從來不和狗打架嗎?”
小學徒愣住了,呆呆地望着師傅。
師傅笑着說:
“因為不是誰都配做獅子的對手,打敗一隻狗并不光榮,但被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黴。”
“獅子不和狗較勁,這是原則,更何況你是人,跟一隻狗計較個啥啊?”
生活中,有不少爛人爛事就像這隻狗,輕而易舉就能挑起你的情緒,把你拖入污濁的泥淖。
有人嘲諷你,你立即刻薄他;
有人看低你,你馬上加倍鄙視他;
有人對你忽視,你從此疏遠他。
到了最後,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還将自己弄得滿身戾氣,心情暴躁。
這才是爛人爛事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
周國平說: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來不與爛人計較,和爛事糾纏。
02
和爛人較勁,你永遠是輸家。
有一次,莫言請人吃烤鴨。
大家酒足飯飽後,桌子上還剩下許多。
莫言心想,多可惜啊,那些大蔥、大醬、潔白的薄餅,香酥的鴨肉,都是好東西,浪費了是要遭天譴的。
于是莫言就繼續吃。
這時,有人開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點錢吃回去不可。”
莫言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回到家後,莫言非常委屈。
母親建議他,以後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兩碗稀飯,再吃上兩個饅頭。
回到北京後,莫言就按母親所說,去吃宴席前先墊飽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條斯理、溫良恭儉讓。
結果一人卻說:“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樣的勁兒,好像他隻用門牙吃飯就能吃成賈寶玉似的。”還諷刺他做人不夠本色。
生活中,總有一些心理扭曲的爛人,莫名其妙地诋毀你、傷害你。
如果你都去計較、和對方糾纏,那隻會筋疲力盡,生活變成一地雞毛。
甚至把你變成自己最讨厭的樣子。
周星馳早期電影《新精武門》中,有一個惡俗的場景:
鐘鎮濤拿了周星馳的行李,周星馳死命追上了他。
然後兩人就在小巷子裡“打”了起來。
怎麼打?
互吐口水!
在我看來,與爛人爛事糾纏,跟這個場景很像。
它們往你身上吐口水,你也回敬,最終不體面的還是你自己。
常與同好争高下,不與傻瓜論長短。
村上春樹曾說:“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爛人最擅長胡攪蠻纏,非要拉着你進入到負面情緒的漩渦中與他周旋。
就像一灘沼澤,你越糾纏,就會越陷越深。
與爛人糾纏,無論何種結局,你都是輸家。
正如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将回以凝視。”
爛人之所以爛,是因為你越在乎他,他就越爛。
破事之所以破,是因為你總是斷不幹淨,它就更破。
真正聰明的人,都無視對手的挑釁。
世界上最狠的報複,就是不在乎。
03
别讓爛人爛事,耽誤了你的人生。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90%,則是你對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生活中有很多事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你越是在破事上糾纏,隻會越來越破,越來越糟。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裡,講了一個荒誕的故事。
農村婦女李雪蓮,被前夫污蔑了一句:
“你叫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叫潘金蓮呢?”
于是為了給自己讨回公道,告訴大家“我不是潘金蓮”,前前後後打了20年官司。
最終,也沒有把這句話糾正過來。
整整20年人生,李雪蓮本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卻為了一句話、一口惡氣、一件爛事、一個爛人,糾纏了半輩子。
很荒誕,也很現實,畢竟每個人都可能是李雪蓮。
但我希望,每個人都不要成為李雪蓮。
畢竟人生苦短,與爛人爛事糾纏,隻會讓自己更痛苦。
宋朝有個宰相,叫呂蒙正。
在他剛上任宰相時,有一名官員在簾子後面指着他,對别人說道:
“這人也配當宰相,可笑!”
呂蒙正假裝沒聽到,穿過簾子,大步從他們身邊走過。
身邊的同僚為他鳴不平,正想查一下剛說此話的是何人,就被呂蒙正阻止了。
“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一輩子都得耿耿于懷,何必呢?再說他說這些,對我也沒什麼損失啊。”
人們紛紛誇贊他氣量大,呂蒙正不糾纏的性格也被傳為佳話。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經說過:
“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子。”
往往,我們都無法改變爛人的存在,無法改變爛事的發展。
能改變的,隻有自己的心态。
04
斷舍離最高境界:不糾爛事,不纏爛人。
格局越大的人,越不會和爛人爛事、小人小事糾纏。
他們不因旁人的看法患得患失,不因現實的流言蜚語糾結。
無論任何事情,都無法纏住前進的步伐。
周傑倫出道至今,一直飽受争議。
2008年前後,他度過了一段極其黑暗的時期,可以說全網抹黑。
鋪天蓋地的污蔑,網絡暴力,讓周傑倫背上了各種莫須有的罪名。
其中影響最深遠,性質最惡劣的,莫過于兩個謠言:
一個是周傑倫說自己不是中國人,是台灣人。
另一個是汶川地震周傑倫隻捐了5萬元。
事實上,周傑倫不僅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而且多年來堅持走中國風路線,寫出了像東風破,青花瓷,發如雪等弘揚中華文化的歌曲。
五次登上春晚舞台,是國家對于周傑倫最大的肯定。
其次是逼捐,這本身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更何況,央視主動出面澄清,周傑倫為汶川地震捐款4200萬,是台灣歌手第一名。
然而,面對各種不擇手段的誣陷,周傑倫并沒有聲明或者解釋,一如既往地出作品,隻要發新專輯依舊霸占各種榜單。
在時間和實力面前,一切爛人爛事都隻是浮雲罷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有更有意義的事情等你去做。
瑪利亞·羅賓森說過:
“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每個人都可以從現在開始創造全新的未來。”
對于那些惡意的中傷,沉默是最好的武器,它比爆發更有力量。
讓過去的過去,才會有新的開始。
▽
電影《公主日記》裡有句經典台詞:
“總有一天,我會成長,而你永遠是個爛人。”
人這一輩子,不過三萬多天。
不糾纏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懂得斷、舍、離,讓自己過得更精彩,才能活得自在,活得從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