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山村出生的他,瞞着所有人在工地悄悄地摘下了安全帽...這個五十多歲的大漢,隐瞞的秘密在後期被迅速地登上了頭版頭條。
怪異的他總是把撿到的許多廢品拿到回收站,但卻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換取其他更為破舊的東西。
這個“舉止”神秘的男子名叫郇政華,1967年3月他在山東萊蕪的一個偏僻山村裡出生了。
本是家裡的幸運兒,因為他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但由于這裡實在過于貧窮,當他有了其他的弟弟妹妹後,從此他小小的肩膀上就挑起了厚厚的重擔。
除了日常的照顧弟弟妹妹和生火做飯外,他還在本就為數不多的空餘裡偷偷地擠出一點時間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情——讀書。
在封閉的大山中,他也一樣,是個地道的挑柴喂豬的農村孩子,但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有着名列前茅的成績。
在讀書這件事上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老師們也對他滿懷着期望。
當他終于挺過了初中,等到了中考成績時,他的的确确沒有辜負老師,也包括沒有辜負自己。
那一年,他拿到了通往高中學校的入場券。
1980年,高中的普及率特别低下,但難度卻特别的高。
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在參加中考的人數中大約隻有百分之十的人才能考進高中。而且那時候能錄取高中,已經堪稱現在的被錄取一本大學了。
為什麼農村孩子讀書普遍困難?原因最基本的就占了兩點。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是沒有條件和精力的。
其次,當時的郇政華身處大山中,書本上的實踐知識他是很難以理解的,讀書隻能靠“硬生生的”扛。
“上天總會眷顧不斷努力的人。”
但苦命的孩子總是會經曆無數波折才得以重生,不幸的話,便會被現實壓垮,再也改變不了命運。
這時已經年滿20歲的郇政華如願地走進了高考的考場,在這裡,他的汗水沒有被喜悅所替代,反而被永久的打上了“讀書無望”的烙印。
别人在高考中揮筆如神時,他在高考中隻剩下了不斷流膿的眼睛。
“貧窮壓不垮一個人的志向,但能壓垮一個人的身軀。”
原本十幾年以來就埋頭苦讀的他,在高考前,由于營養不良,眼睛也整日地流膿了,但貧窮的他沒有辦法醫治,隻能硬着頭皮走向考場。
考完的他坦然地出來了,但沒有如釋重負,而是告訴父親:“考不中了”。
從此以後,郇政華憤憤難平過,失落過,也悲傷過。
但在那時候,貧窮也沒有辦法給予他力量讓他複讀。
從此,他帶着肩上收拾好的行囊,開啟了他颠沛流離的生活。
最初,他和村裡的人同行,來到城裡打工,在短時間内沒有依靠,一無所有的他是通過撿破爛來倒賣維持生計的。
在沉澱一段時間後,他開啟了賣糧食和賣煤球的生活。但在那個隻有攤位和依靠人流的年代,這條路也行不通。
去到工地裡做苦力成為了他最終的歸宿。
這條路是村裡的人建議的,他也沒有想到,苦讀了一場書,最後像大家一樣的到了在工地做着賣苦力的工作。
此時年紀已經不小的他開始了搬磚頭和推土車,并希望能在以後多賺點錢讨個老婆。
在那個年代,這些成為了他今後的所有的寄托。
像普通人的軌迹一樣,他在25歲時終于成家了。這一年,他的生命裡多了位名叫楊翠柳的妻子。
曾經做着簡單工作的他選擇已經變成了泥瓦工,收入也比之前的高了很多。
曾經因為高考“落敗”的他,暗自發誓一定不要讓自己的子女步自己的後塵。
1993年,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女孩。
這個家因為女兒的到來确實變得更加幸福和美滿了,他也在用自己的知識和精力培養着她。
1998年,已經31歲的他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這一次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男孩。
現在的他對生活已經有了期盼,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變得更重了。
平時在工地幹活的他雖然節儉和樸實,但和工友唠家常和喝點酒也成為了他的日常。
這時候的他因為有個奇怪的愛好再次和别人變得不一樣——他喜歡撿一些或者存留一些紙箱子、瓶瓶罐罐等拿到回收站,但卻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換取其他更為破舊的東西——舊的報紙或者書刊。
和小時候一樣,在空餘的時間,他依舊會讀着報紙上的新聞或者書刊裡的文章。他早早地就養成了一個好習慣,把自己覺得不錯的文章都保留或者裁剪下來。
在家裡,完整的家庭對他來說是幸福的,堆積的裁剪紙張對他來說是也是幸福的。
他依舊是一個容易滿足的人,但除了讀書。
在流逝的歲月中,他内心的某個想法總會在深夜間讓他不自覺地悄然想起。
清貧的是他,擁有決心的也是他。
正如他所期盼的,他的孩子在高考後都擁有了不錯的結果,他的女兒在濱州醫學院就讀,而小兒子也考取了青島理工大學。
在這些平淡的日子裡,他們一家因為這些好消息的到來,生活變得褶褶生輝。
眼看兒女都有了大學可上後,50歲的郇政華有了新的奔頭——他也想上學,填補自己曾經的缺憾。
這一次的他沒有再把留存的廢品拿到收費站去換取報紙,而是将孩子的舊的書籍一本又一本的堆積起來開始在工地上找尋時間為自己“補習”。
這個想法是大膽的,做法也是大膽的。
由于已經下定決心,郇政華誰也沒有說,包括他親密無間的妻子。
這樣的選擇确實帶給了他不少的壓力,他白天要擠在炎熱的工地,晚上要抽時間來學習這些對他來說全新的東西。
這一刻的他沒有皺着眉頭,而是滿懷信心地學習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
在他的用心下,難度較大的英語和理科等的知識都被他慢慢地提升了上來。
這時候的“奇怪”的他,已經被工友發現了,可大家沒有經曆過他的心酸,哪裡知道他這樣的決心呢。
對他來說這是一段孤獨的日子,因為很少有人理解他。
中國當代的詩人汪國真曾說過:“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隻能是背影。”
這仿佛就是此刻的他。
在衆多的工友裡,他最終遇到了一個支持他和鼓勵他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宋春獻。
他也曾因為沒有錢,放棄了自己的讀書之路,雖然成績再好,但也隻有不甘心。
他也想上大學,可如今的現實已經不允許了。他已是一名父親,有着肩上的責任。
值得慶幸的是,宋春獻工友也因為自己曾經的遺憾而為子女開辟了一條沒有阻礙的道路。
他的女兒也在大學念着書,圓了她曾經的夢。而他的兒子已經是研究生且剛剛畢業了。
宋春獻和郇政華都是一樣的人,他們都曾是被“明月”裝飾了自己窗戶的人,而現在,他們像明月一樣裝飾了别人的夢。
在工作的勞累中,郇政華沒有停歇想要上大學的腳步,在自己努力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後,他等來了2018年的高考。
和6月的炎熱一樣,他懷着炙熱的心走進了考場。
但在高考中,秩序的管理是較為嚴格的,他一身半旬老人的裝扮被保安當做學生家長一樣的被攔截了下來。
當他解釋了半天,出示了自己的準考證後,他終于如願地走進了考場的大門。
這離曾經高考的他,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
在考場中,其他的學生有神情好奇的,也有懷着贊頌和敬佩的目光的。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停筆的那一刻,他又匆匆地趕到了工地上,做起了實現片刻夢想又回到了生活中的普通人。
随着大家錄取通知書的快速到來,郇政華也在2018年8月15日收到了濟甯職業技術學院的錄取短信通知。
這一次,他像年輕了三十歲。
當他的錄取通知書被寄到家裡後,他的家裡人才知道了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但如此努力的他此刻并沒有換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此時的他是家庭經濟的支柱,他的妻子楊翠柳認為家裡的負擔過重,畢竟兩個孩子也還在讀大學。
但即使不被支持,他還是放不下曾經那個在深夜悲傷和遺憾了無數次的自己。
這一次,他決定要把“他”徹底地找回來。
2018年9月5日,一名51歲的,眼神深邃的“老人”來到了濟甯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口。
沒有經驗的他在四處徘徊和不知所措着,這種狀态不知持續了多久。
“您好,您是送孩子來學校的嗎,有需要幫忙的嗎?”
在接待老師發出了問詢聲後,郇政華在沉思中的神情才被打破。
這時的他,雙手不知該往哪裡放,隻能支支吾吾地說着自己是來學校報道的新生。
“那一天,是他借着去外地打工的名義才跑出來的,不知道已在路上颠簸了多久才趕到的一天。”
接待老師接過了他所有的文件,在确定無誤後将他帶到了學校領導的辦公室。
當學校得知了郇政華整個前半生的“事迹”後,被他的坎坷和求學的決心所打動,當即免除了他三年的學費,接下來還為他精心的準備了生活用品。
得知消息的他深深地感動了,不知道是為學校的善舉而感動,還是因為自己終于能沒有心理負擔的、安心的讀書而感動。
要知道,在他得到錄取通知書後,他的家人是反對的,除了他的父親告訴他——“家裡沒錢了,如果你可以解決讀書的生活費,想去就去吧”。
嶄新的生活從這裡開始了,但郇政華除了讀書外,每逢寒暑假依舊在拼命地打工——為了扛起他養家糊口的責任。
在大學,日子并不忙碌,但每逢周末不上課時,郇政華都會開心地去到學校的圖書館裡看書。
和工地不一樣,在這普通的建築樓中,他看到了閃閃發光的自己。
他保持着曾經在學習中的沖勁,上課就認真學習,空閑了就多看看書,要考試了就專心緻志的備考。
三年以來,他在每一門科目中都有着優異的成績。
哪怕是作為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中最難考的《房屋建造工程學》,當很多同學都挂了科後,他還能拿到98分的“完美”分數。
2020年,疫情的當下,需要上網課的他和别人合租了一個民房。但他依舊堅持節儉,還選擇扛着肩上的重擔。
這個合租的房子每月需要花費1500元的租金。
而他為了養家,每次都是白天上工地幹活,晚上在勞累中還要回放已經錯過的網課視頻。
2021年,已經到了能夠去學校領取畢業證的時間了,此時的他載着二手車開心的往學校趕。
那一天,他一如往常的穿着自己的藍色工裝,和同校師生拍着畢業合照。
照片中的他,依舊是喜悅的面孔。
但手上拿着的畢業證,卻是他所熱愛的“畢生夢想”。
随着畢業的到來,他也開始為自己找工作。
原本在校優秀的他,由于年齡的問題,投了無數的簡曆,最終卻都石沉大海。
同年,一個建築工地上出現了個穿着破舊工裝、戴着安全帽在專心砌着牆的工人。
他的工友問他,可以給我講講上大學的故事嗎。
這個已經54歲的“老人”邊停頓着,邊扒着碗裡的飯,随即和工友坦然的聊着關于曾經他的往事。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不會再記得他。
但曾經,确實有一個人在短時間内迅速地登上了頭版頭條。
那時候51歲作為工地泥瓦匠的他,成功的上了大學,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我曾到過想去的地方,因而我此生無憾。”
-完-
編輯丨大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