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為沒有英語環境找借口啦
每個讓孩子學英語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
但是每次提到孩子英語方面的困難,家長總挂在嘴上的借口就是:家裡沒有那個條件給孩子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環境。
各位家長覺得什麼叫有環境?就是聽到的、讀到的、說的和寫的都是英語。
這環境營造起來确實有些難,貌似要麼去英語國家學習生活,還得遠離唐人街,要麼退而求其次去上國際學校,除此之外還有别的方法嗎?
首先,如果現在我們還用沒有英語環境為孩子英語沒有學好開脫,就有點過于遠離塵世了。
我給你一分鐘的時間,你就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或者手邊上的物品有沒有英語?一定有,而且又生動又實用。
再順手上一下互聯網,輸入English for Kids,送上門的信息可能這輩子都浏覽不完,文字的,聲音的,視頻的,圖片的,應有盡有,還都是免費的。
所以,在家裡營造英語環境,不是沒有資源,而是如何用好資源。
在家也能營造英語環境
我們說幾個思路,你看看是否都能夠在家裡實現。
01、物理環境
比如,在家的一角,或者涼台邊上,設一個英語角,擺上孩子一伸手就能夠拿到的英語讀物,舒服的豆子沙發,卡通的台燈,每天拿出一些時間來,和孩子一起呆在這裡,你試過嗎?
我知道一個特别誇張的家長,孩子淘得不行,很難安靜下來聽英語什麼的。
一次春節,家裡來了客人,沒有睡的地方了,于是就在客廳把營地帳篷支了起來,當臨時卧室。結果孩子喜歡得不得了,白天晚上都呆在裡面不出來。春節過了,帳篷沒有拆,變成了英語小屋,爸爸陪讀,就這樣溫馨地開始了英語閱讀。
雖然帳篷不能跟孩子一輩子,但是在最難的開始它可是功不可沒。我們還可以把孩子的英語作品展示出來,挂在牆上,和孩子一起裝飾一下。
孩子平時用的物品,文具啦,衣服标簽啦,冰激淩盒子啦,貓食的包裝袋上啦,引導孩子關注上面的英語,讓孩子感到英語不是離他們很遠、平時根本用不上的語言。
02、聲音環境
聲音環境,就是放英語的錄音,不過,有可能我們一放,孩子就說,媽媽媽媽,放點中文的吧。我們怎麼辦?孩子的要求太合理了,我們整天放 What is this? This is a chair. What is that? That is a desk. 有勁嗎?
那放什麼呢?可以放英語分級繪本故事,當然,學齡前的孩子也可以在開始的時候放英文兒歌,培養韻律感。
聽這些的前提是我們已經引導孩子理解了聲音講的是什麼,可以在第一次聽的時候給孩子看故事讀本,好的分級讀物一看到畫就能夠明白意思,等他們知道了這個故事,就可以在平時他們玩的時候,起床的時候多放幾遍,這時候他們聽到的就是可理解的信息了。
03、博物館、圖書館和大使館
你是否注意過,你們家附近的博物館有時會有雙語展覽?博物館的生動在于有實物參照,如果孩子掌握了自然拼讀,是可以很快速地看着展品就知道學會了它對應的英文說法。
好一些的圖書館和書店,都會有專門給孩子的英語讀物區的,比如北京,有首都圖書館的少兒外文圖書閱覽區就有上萬本英文繪本;大型書店也都設有專門的少兒英文讀本區。
圖源首都圖書館官網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設有英語國家的使館或者領事館,你可以關注他們的微信公衆号,他們會經常舉辦對外公開的公益活動,你可以帶孩子去體驗一下。
你也許會問英語角是不是也可以作為練習英語的地方?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一般英語角是針對大學生或者成人的,它的随意性和極強的學習英語的目的性是不太适合孩子的,除非是為了提高孩子英語學習興趣而專門設計的類似的活動,否則作用不會很大。
一般來說,學齡前和小學三年級以前的孩子我們要強化的是親子互動,小學四年級以後可以更側重給孩子尋找有共同目标和愛好的小夥伴一起學,我相信家長隻要能充分利用好身邊的資源,讓孩子不出國門也能練就地道的英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