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到下雨天就會感覺關節酸痛,很有可能就是得了類風濕關節炎,如果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後期類風濕發展起來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類風濕關節炎有哪些症狀,以便于那些還沒有确診的患友,能及時發現自己是否患類風濕關節炎。
一是疼痛。疼痛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求診最常見的原因。類風濕關節炎最先侵犯的是手部,除此之外膝、踝、肘、腕等關節也常受累,一般還會呈對稱性,疼痛主要在運動時出現,疼痛局限在肌肉和肌腱的位置,患者應該定期随訪,等待典型的類風濕症狀出現,然後再做治療。
二是晨僵。所謂晨僵就是患者早起後會發現手指關節僵硬,手指不能靈活轉動,沒有經過治療的類風濕關節炎,晨僵常持續1小時,嚴重的可持續更長時間,此外,僵硬的輕重和關節使用頻率有關,除了類風濕會有晨僵的現象出現,紅斑狼瘡和帕金森病也會有晨僵,要注意辨别。
三是容易疲勞。疲勞是類風濕關節炎最早出現的症狀,表現為關節痛和肌肉軟弱,而且與體力活動無關,就是正常狀态下的肌肉無力,需要休息才能緩解。
四是運動受限。當患者出現了晨僵症狀後手指或者手掌不能自由支配,身上小關節處如手腕、手肘因為疼痛患者會減少活動,導緻活動受限,這也是患者求診的原因之一。
五是腫脹。類風濕患者腫脹位置通常位于關節處,這是風濕病的重要表現,類風濕患者關節出現急性發作時,腫脹疼痛是比較較嚴重的,而慢性腫脹疼痛一般不明顯,關節腫脹愈明顯,疼痛愈重。
六是關節畸形。關節畸形明顯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結局,但在類風濕關節炎發展的過程中就可被發現,如手指尺側偏斜、天鵝頸樣改變等,這是由于關節周圍的肌腱和韌帶受損,長期受損關節就會變得畸形。
七是手腳麻木。如果持續出現手腳麻木的情況就要引起關注了,類風濕會導緻手腳麻木,但手腳麻木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導緻的,所以需要大家進行就診檢查。
看了上面的介紹相信你對類風濕的七個自檢方法有了一些了解,類風濕關節炎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也是有方法可以預防的,生活中任何時候要避免受寒、受潮,遊泳後不穿濕衣服、濕褲子、濕襪子等,關節處要做好保暖,如患有慢性扁桃體炎、慢性鼻炎等慢性疾病,應及早治療清除病竈,對于預防類風濕關節炎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