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件尴尬的事,被朋友問道一個詞是什麼意思,突然大腦空白,思索半天隻能胡亂搪塞出去。過後又十分後悔,趕緊百度了詞義補充給朋友。
回想一下從何時起,你在混迹社交網站時想要抒發幾句評論,搜腸刮肚也憋不出合适的詞句,可是明明又有話要講,隻好在流行詞語中找幾個來抖機靈或者默默地點個贊。
如今的我們,是不是該重新學學認字呢?
作家張大春說,“認字這個活動應該已經輪到兒孫輩的人去從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智開始萎縮,我們的語言趨于乏味,我們被口頭禅包圍攻占乃至于侵蝕、吞噬。”
父親的影響,大學的專業和工作的緣故,使張大春始終保持對文字的敏感。等到家中兩位小朋友開始對文字有好奇心時,張大春發揮作家的本事,寫出一本由89篇獨立的小短文構成的散文小品集《認得幾個字》。
作家阿城在為這本書撰寫的序言中寫道,“目錄上看起來無一字不識,翻開來是父親教兒女認字,但其實是小學。對于中文寫作者來說,漢字小學是很深的知識學問。如果了解一些其中的知識,千萬不要像張大春那樣考别人,如果别人反考你,即使是最熟悉的字,也有你完全想不到的意義在其中。”
“所以這是一本成人之書,而且是一本頗深的成人之書。但很有意思的是隻要你翻看這本書,就會一直看下去,因為這裡有兩個小孩子,一個叫張容,一個叫張宜。是的,你會認為兩個小孩子的名合起來是“容易”的意思。大春當然也很謙虛地稱這本書為認得幾個字。把那麼不容易的内容講給大春自己的一兒一女,他們的反應是讀者最關心的,也是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暑假來了,我們将以固定的欄目,連續分享《認得幾個字》中的“字”。大春以父親的口吻與視角,在日常與孩子們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們解說漢字。
“你認得字嗎?我隻認得幾個字,不過,還在學習。”
認得幾個字 | 乖
我手邊還留着些中學時代的課本,有時翻看幾眼,會重新回到三十多年前的課堂上——而我經常回去造訪的,是高二時魏開瑜先生的語文課。除了語文,魏先生好像還是位開業的中醫師。這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偶爾上課的時候會說兩句笑話,乍聽誰都笑不出來,因為沒有人相信他居然會說笑話。
有回說到“乖”這個字,他說:“這是個很不乖的字。”最早在《易經》裡,有“家道窮,必乖”的說法,從這兒開出來的解釋,“乖”字都有“悖離”、“違背”、“差異”、“反常”、“不順利”、“不如意”的意思。
魏先生在堂上說到此處,大約是想起要引用什麼有韻味的文字,便開始搖頭晃腦地醞釀起情緒來。過了片刻,吟念了一段話:“故水至清則無魚,政至察則衆乖,此自然之勢也。”吟罷之後,又用他那濃重的福州腔普通話說了一大套,大意是說,這一段話原本是從《禮記》裡變化出來的,可是《禮記》的原文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前一句完全一樣,後一句怎麼差這麼多?
“‘人至察則無徒’跟‘政至察則衆乖’是一樣的嗎?”魏先生從老花鏡上方瞪圓了眼睛問:“你考察女朋友考察得很精細,是會讓她跑掉呢?還是會讓她變乖呢?”
我記得全班安靜了好半晌,才猛可爆起一震驚雷也似的呼聲:“變——乖!”
“那麼你女朋友考察你考察得很精細,是會讓你跑掉呢?還是會讓你變乖呢?”
我們毫不遲疑地吼了第二聲:“跑——掉!”
“你們太不了解這個‘乖’字啦!”魏先生笑了起來,接着才告訴我們,主導政治的人查察人民太苛細,是會讓人民流離出奔的,“乖”就是“背棄而遠離”之意,“無徒”是人民背棄遠離,“衆乖”也一樣。至于男女朋友之間,不管誰查察誰,恐怕也都會招緻同樣的結果。
在我的語文課本的空白處于是留下了這樣一句怪話:“誰察你你就乖”。
有人解釋唐代李廓的《上令狐舍人》詩:“宿客嫌吟苦,乖童恨睡遲。”說“乖”字是聰明機靈甚至馴服的意思,我不認為乖字有這麼早就變乖。就各種文獻資料比對,起碼到了王實甫的《西廂記》裡,“乖性兒”指的還是壞脾氣呢。此外,在元人的戲曲之中,表示機靈的“乖覺”這樣的字眼才剛剛誕生。馮夢龍形容愛人為“乖親”,也是明朝的事了。
這個字之所以到了近代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認為是從一代又一代的父母對孩子的“悖離”、“違背”之無奈歎息而來。當父母抱着好容易鬧睡的孩子歎說“真是乖(壞的意思)啊!”的時候,其實是充滿了疲累、怨怼和無奈的。然而,孩子畢竟還是睡着了,不是嗎?抱怨的意義也就變得令人迷惑了。
張容和他爸張大春
張容對他媽媽最新的承諾是這樣的:“到母親節那一天,我會表現得乖一點。”
他妹妹及時察覺這話很不尋常,且牽涉到她的權益,馬上嚴肅地問她哥:“我也需要這樣嗎?”
摘自張大春《認得幾個字》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購買
文景
遠而近的閱讀,做個有趣的書呆子
長按上方二維碼
即可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