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9-13 11:43:37

思想家盧梭曾經說: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為何講道理是無效溝通呢?

一方面,講道理時,父母站在大人的視角,而非孩子的視角,不清楚孩子内心的想法,說的話自然無法觸動孩子。

另一方面,講道理時,父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孩子感受不到平等和尊重,自然會心生對抗。

因此,親子間的有效溝通,不是孩子聽父母的話,而是父母聽孩子的話。唯有這樣,父母的話才能走進孩子的内心,産生影響。因為,關系永遠走在教育的前面。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懂得教育的父母)1

那麼,父母如何做,才能很好地聽孩子的話呢?家長不妨在親子溝通中多問下面三個問題。

問題一:發生了什麼事情?

看過一個節目,主持人問一個小孩子:“如果駕駛的飛機快沒有油了,飛機上隻有一個降落傘,你會怎麼做?”

孩子毫不遲疑回答:“穿上降落傘,然後跳傘。”在場的大人開始發出嘲笑聲和噓聲。主持人接着問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孩子回答:“我要快點去加油站拿油,回來給飛機加上。”

很多時候,大人僅憑外在表象和主觀臆斷,不聽孩子的表述,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開始評價,甚至說教孩子。

大人如此武斷,不給孩子發聲的機會,卻希望孩子能聽自己的,結果自然事與願違。

父母若願意耐心聽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就能看見真實的孩子;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重視和尊重,自然更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也更願意接納父母的意見。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懂得教育的父母)2

問題二:你打算怎麼做?

熱播劇《小歡喜》中,海清飾演的母親童文潔為兒子能考上大學,操碎了心。為減少孩子上下學通勤時間,舉家搬遷到學校附近的小區;在家庭并不富足的情況下,依然送孩子上輔導班、參加夏令營。

但是,兒子方一凡卻穩定保持成績倒數第一,各種闖禍搗蛋,絲毫無心學習。童文傑每日不是打,就是罵,卻無濟于事。

後面,她靜下心來和孩子溝通,詢問孩子的想法,才知道孩子喜歡跳舞,而且還跳的不錯。她聽了孩子的話,放棄以往的期待和打算,同意孩子參加藝考,方一凡也如願進入了藝術學院。

著名哲學家岸見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氣》一書中指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自立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能夠獨立做出決定。

獨立做抉擇,是每個人應有的重要能力。隻要是能力,唯有不斷訓練才能逐步提高。

相比直接包辦安排,父母在親子溝通中,耐心詢問孩子對事情的看法、打算和處理方式,陪伴他們去探索,更能培養孩子的決斷力。

這個過程也許很長,孩子在其中也會犯很多錯,甚至吃很多苦。但是孩子會慢慢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自主做決定,學會擔責。

問題三:你希望我如何做?

現在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苦,不忍孩子受挫,不是如同直升機,盤旋在孩子身邊,時時留意孩子;就是如同掃雪機,試圖為孩子清除成長路上的一切障礙。

我就認識一位這樣的媽媽,她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貼心、細心、用心。孩子上午看古筝表演時,表現出對古筝的興趣。下午她就着手了解各古筝培訓點,然後安排孩子第二天去試聽。

然而,孩子卻離她越來越遠,什麼事都不想和她說。她很難過,也很疑惑,終于忍不住詢問。孩子說,她事事幹涉,完全不征求自己意見,感覺不尊重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指出:“一切人際關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對别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别人妄加幹涉。”

父母雖然對孩子有教育的義務,但也應該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若父母過多幹涉、控制,孩子連自己的人生都沒有發言權,如何能綻放生命的活力?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給孩子的(懂得教育的父母)3

所以,當孩子遭遇困境時,父母不該直接自行介入,而應征求孩子的意見,詢問其是否需要幫助,以及希望父母如何幫助。将孩子的課題交還給孩子,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又能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父母聽孩子的話,不意味着任其恣意行事,而是相比外在表現,更在乎孩子内心的想法;相比對錯,更關心孩子的情緒情感;相比所謂父母權威,更看重親子關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