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的結構是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
等于百姓在上,君王在下,所以上下之間的交往非常通順,可以國泰民安;具體到個人身上,也可以使個人通順暢達。
今天跟大家分享泰卦的占卦案例,可以拿來作為參考。
1 一流的高手首先要講一個古代的故事,非常神奇。
中國曆代都有一些易經高手,幫人解答各種疑難雜症。
在魏晉時代,有一位易經高手叫趙輔和,對《易經》很有研究。
當時戰亂頻發,有個人為了躲避戰亂離家,隔了一年之後回來,找不到自己的父親了。
他就去請教趙輔和,請他占卦,看看父親的情況如何。
結果一占占到泰卦,趙先生就直接說:很抱歉,你的父親已經入土為安了。
怎麼說呢?
因為泰卦下面是乾卦,那不是父親嗎?上面是坤卦,那不是土地嗎?
父親在土地之下,這不是入土為安了嗎?
這個人不敢相信,心想去年離家的時候,父親還健在,怎麼可能忽然過世了呢?
他就回到老家到處打探,最後找到原來的鄰居,才知道父親确實過世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解卦的水平是沒有上限的,高手解卦實在讓人歎服。
并且,解卦的時候也不是隻看卦辭爻辭。
因為最早的時候,《易經》是隻有卦象沒有文字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的文字,是周朝初期才有的。
周朝初期,經過長期的反複占卦和驗證,收集了各種數據,再把它形成卦辭爻辭寫下來。
這當然有它的根據和道理,根據這些文字來判斷你的問題,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是不要忘記,在《易經》沒有寫出卦辭爻辭之前,這個卦象又代表了什麼?
其中的可能性是無限的;
一旦寫成了固定的卦辭爻辭,它的可能性就局限在幾句話裡了。
譬如,上面的案例中,這個人問父親的情況,結果占到泰卦。
依據泰卦的卦象,趙輔和做出如此解釋是說得通的。
但是,假如他問的是母親,如果也占到泰卦的話,那你能不能說:
底下的乾卦是天,上面的坤卦是母親,所以母親到天上去了?
當然不能這樣解釋。
因為古代人并沒有人過世後到天上的觀念,隻有少數帝王可以“配天”。
我們古代的觀念是人死之後,到九泉之下去,人的身體要回歸土地的。
所以你不能用現在的想法,說人死之後上天堂,這樣來解是不通的。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解卦需要敏感度與靈活性。
所謂“敏感度”,就是必須按照所提的問題,配合爻辭來判斷;甚至根據問題從整個卦象來做判斷。
所謂“靈活性”,就是不能局限在文字的表面,否則就可能受到文字局限性的牽制。
我們今天學習《易經》,首先就要設法超脫它的時空限制,就它的文字做靈活的想象以及正确的判斷,這是一門永遠沒有止境的功課。
為什麼說《易經》是永遠念不完的書呢?
原因就在這裡。
2 最好的一爻再來看一個現在的案例。
有一次,一位同學來報名我的《易經》課。
我問她:為什麼要學《易經》?
她說,幾年前她曾經聽過一堂我講的《易經》課。
當時現場教學數字卦時,她在全班同學中占到最好的一個爻,就是泰卦的六五。
爻辭說,“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她當時問的是她先生在企業經營上有一個重要的案子,我的回答很簡單:
恭喜你,你占到元吉,肯定是好的;
并且到了六五,所以兩個月之内就有消息。
兩個月之後,這個生意果然做成了。
她非常高興,所以就特地來報名學習《易經》課程。
其實,就算沒有占卦,隻要你按照做生意的原則,好好去做,一樣是成功的。
這位女士的經曆,并不是因為我幫了她什麼忙,這是不相幹的。
我們學習《易經》,并不是為了常常可以占到好的結果;
而是學習古人最特别的一門智慧,以期對自己的人生有具體的幫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3 堅持與誠信另外一個案例,是我在廣州的一次經曆。
有一年,我在廣州開了一系列國學課程。
第一次開班,就是《易經》課程,結果來上課的人不多。
後面還要再開《論語》課,人會不會越來越少?
有位同學有些擔心,就占問:在廣州開《論語》班,結果如何?
結果占到泰卦,變爻九三。
泰卦是上下相通之象,九三當位,又有上六正應,上面又有三個陰爻,好像得到衆人支持一樣。
再看爻辭,九三爻辭說:“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看到最後一句“于食有福”, 我就知道後面的問題應該不大。
爻辭的意思是:
沒有隻平坦而不傾斜的,沒有隻前往而不返回的。
在艱難中正固,沒有災難。不必擔憂,保持誠信,在食物上有福可享。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
如果過去有虧損,後面就會補貼回來;一路堅持下去而有誠信,就會有食物可以享用。
因此,後面的《論語》班應該會有比較多同學參加。
果然,《論語》班一開,來參加的同學竟一下多起來。
上面幾個案例,是把泰卦在具體生活中加以運用的情況。
總體來說,泰卦是一個好卦,六個爻中隻有到了上六,出現了一些困難;
其他的爻,有吉、有元吉或者有福,都非常正面。
但是再怎麼正面,當你占問的時候,還是要具體到你的問題,扣緊那一爻來做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