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小李(化名)在問診謝佳星教授前病情已拖了有2個多月。
2個多月前她因為慢性咳嗽在當地的社區醫院就診,查完血常規,醫生說結果正常,根據其咳嗽,還伴随有一些鼻炎反複發作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便診斷為普通感冒,但3個星期的治療一點不見好轉,小李無奈換了第二家醫院。
來到第二家醫院,不僅查了血常規,醫生也說正常,還做了CT檢查,CT顯示雙肺正常。在了解完小李偶爾有應酬性的吸煙,加之她有持續咳嗽,便判斷為支氣管炎,最後開了抗生素治療。結果服藥1星期後,效果依然不佳,咳嗽反而越來越嚴重,夜間甚至還有一點氣喘……
「其實患者的疾病根本不是感冒,但咳嗽、打噴嚏這樣的症狀又的确容易導緻被誤診為普通感冒。患者這種疾病本身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但如果有遷延不愈的慢性咳嗽(>8周以上),有鼻炎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涕等類似于感冒的症狀,在醫院做過血常規檢查,我們就應該注意其中一項關鍵指标——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謝教授解釋。
說到嗜酸性粒細胞,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但說到血常規,說到白細胞大家又都很熟悉。作為白細胞中重要的一員,它與許多炎症過程有關,尤其是過敏性疾病。
嗜酸性粒細胞是什麼?為什麼說白細胞升高不一定是感染?謝教授說到,臨床血常規是非常常見的檢查,很多疾病醫生都會先讓你驗個血,大家也常常會關注自己的白細胞情況,一聽白細胞有升高,就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炎症存在感染,但其實白細胞有很多種,其中數量最多的中性粒細胞與細菌感染有關,其次還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作為白細胞的一種,會參與殺傷病毒、細菌、寄生蟲的功能,還會參與免疫應答、腫瘤監測,是人體免疫和過敏反應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顆粒中的物質也能夠引起炎症。
約九成的嗜酸性粒細胞升高與過敏性疾病,特别是哮喘、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濕疹、荨麻疹、特應性皮炎或寄生蟲感染有關,其他少數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高的情況可能是由惡性腫瘤、藥物過敏、感染等所緻。
文章開頭的小李,謝教授看了前面當地醫院的兩次血常規檢查,發現雖然白細胞不高,仔細一看都有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和計數偏高,提示小李有過敏性疾病的可能,隻是非專科的醫生一般不會去關注這個指标。接着安排過敏原的檢查,以及肺功能的激發試驗,發現小李對螨蟲明顯過敏,肺功能激發陽性,患者最終被确診為「咳嗽變異性哮喘」并很快得到了正确醫治,病情得到控制。
謝教授介紹,嗜酸性粒細胞的正常值是0.01—0.5(0.5-1.5之間為輕度增高,1.5-5.0為中度增高,≥5.0為重度增高),占白細胞的比例正常值是0—7%,占的比例少,臨床常被醫生跟患者忽略。下圖是另外一位重度哮喘患者的血常規,雖然白細胞總數正常,但是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數量達到1,比例達到18.3%。
剛我們有說到,嗜酸性粒細胞會參與殺傷病毒、細菌、寄生蟲的功能,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吞噬過敏原(螨蟲、花粉、海鮮)、寄生蟲與抗體的複合物。當有過敏原、寄生蟲侵入人體後會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産生抗體,這就需要嗜酸性粒細胞釋放出很多炎症物質來協助調節過敏反應。所以,其實過敏反應除了會引起血裡面免疫球蛋白E(IgE)的上升,也會造成嗜酸性粒細胞在數量上的增高。
除了血常規,謝教授說到在哮喘專科門診,還會讓患者做誘導痰,目的就是了解痰裡面的嗜酸性粒細胞有多少,你會發現,患者痰裡面的嗜酸性粒細胞越多,哮喘的病情可能越嚴重。
哮喘患者痰裡面大量嗜酸性粒細胞(染色後的粉紅色顆粒)
為什麼說,過敏性疾病患者要更加關注自己的嗜酸性粒細胞?謝教授說到,在他的門診,但凡就診過的患者都知道他特别關注血常規,複診的時候還常常要被紮手指,他其實關注的就是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的升高,與感染,特别是寄生蟲感染,過敏性疾病,腫瘤等情況都有關系,僅憑嗜酸性粒細胞的升高這一項結果,不能作為診斷疾病的憑據。那對于過敏性疾病來說,當驗出IgE高于正常值,同時嗜酸性球的數量明顯的增高,這是就要考慮是否有寄生蟲感染或者其他原因,如果嗜酸性粒細胞的量正常或稍增高而IgE明顯增高的時候,診斷将會偏向于過敏性疾病。
一般随着疾病或者感染的好轉,嗜酸性粒細胞會恢複正常,如果再次出現增高,則很可能意味着病情有加重或反複。
更多關于哮喘的知識,可以搜索《看呼吸》公衆号,加入哮喘患者交流群,我們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問題,為您采訪專家,提供一對一答疑,也将為病友們提供一個交流情感,分享經驗的空間。這裡将成為哮喘患者之家。#哮喘##健康真知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