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12:23:02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一直聽說三十而立)1

一直聽說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來自國學人生

國學智慧,美好人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孔夫子告訴我們:一直聽說“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在這茫茫天地,芸芸衆生之中,人類一生本就是渺小但是寶貴的。做好人生的規劃,已經是現代人普遍重視的話題。

在距今近千年的先秦時代,就在孔夫子看着流水興歎的同時,他也對自己,對弟子,也對後世描述了這樣的一種人生軌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這是一個簡約人生坐标,在這個坐标上,有幾個重要階段被特别地強調出來。其中之一,便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三十而立”。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所以,古代的“三十而立”便是立于“禮”。簡單說,就是确立心中的道德信仰與外在的行為規範。

時代在變。在兩千年後的今天,古訓“三十而立”,又是求我們“立”些什麼呢?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一直聽說三十而立)2

01

立價值觀

堅定内心,不再彷徨

黑格爾在曾提出過“正、反、合”理論,對應人生的三個階段。

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小學的時候,筆者就被老師教育,人與人之間是充滿愛的,成年世界所謂的算計都是錯誤又肮髒的,這些看不見的規則,距離我還有很多年。

但是長到十幾歲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受到的正面教育并不現實,因此就會出現比較強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歲剛剛步入社會時,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現實的無奈。于是,我們有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覺得生活中滿是絕望、冷漠、心機和欺騙。

這時候的我們,似乎都成了“小憤青”。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這就是我們人生中“反”的階段。

當我們走到了三十歲,便是到了人生“合”的階段,就是既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内立其心,外立其身。

三十歲這個年紀,最适合建立心靈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睥睨一切的對立,而是人與外界環境的一種融合與提升。是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然氣魄。

這是中國人對于山水的一種感受,它從不以征服為重,重在山水對自我的提升。就像走到了江河的盡頭,這一路的風景,對自己是一種拓展;擁抱着漫天雲海,也并不是我把高山踩在腳下,而是說我站在山頂,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所謂“六經注我”,不正是這樣一種境界嗎?

孔子的這一人生智慧,對我們今天仍很有啟發,在我們今生的修行中,我們首先要把握生命中能夠把握的東西,其它玄之又玄,沒有答案的疑問,就交給歲月去磨合,就這樣聚沙成塔般的慢慢積累,到了該立的年齡,自然就立了起來。

所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過外在的社會價值的标杆來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靈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了一種清明的内省,并且從容不迫,開始對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種自信和堅定。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就是“立”的智慧。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一直聽說三十而立)3

02

立責任意識

坦然面對,勇于承擔

孔子也曾經說過“德不孤,必有鄰

品德高尚,有責任感的人,他身上的善意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正能量,于是我們看到那些負責任有擔當的人,身邊總有光環圍繞。

如果人生如四季,三十歲的您,正好身處在清如水,明如鏡的初秋時節。上有父母,家人需要你的扶持,下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您去引導。

當一個人的人生走到了三十歲,他的生命,早已不光是為了自己而存在。2012年度感動中國的人物陳斌強,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

陳斌強9歲時父親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癡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陳斌強的姐姐在無意中提到,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和兒子住在一起。陳斌強回憶起多年來媽媽對自己的付出,他決定再困難也不會丢下媽媽。

擔心母親無法受到良好的照顧,他拒絕了妻子将母親送去敬老院的提議。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每天都用兒時母親用來背着自己的布條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着電動車行駛30公裡去學校上班。

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着媽媽上班。

盡要照顧一個患有老年癡呆症的老人,談何容易呢?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教着兩個班語文,負責教初一學生廣播體操,總管學校體藝2 1活動。他總說:“我是跑着走的。”

三十歲的責任,是讓孩子看到早上最美的朝霞,讓妻子看到正午最暖的陽光,讓父母看到天邊最紅的夕陽,讓自己看到腳下要走的道路。

二十不惑30而立後面是什麼(一直聽說三十而立)4

03

立人生方向

堅定選擇,堅持初心

有人說,人生最難走的路是心路,不忘初心很難,堅持初心更難。

佛說:“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還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隻要不失去方向,就永遠不會失去自己。”

人生方向又是什麼呢?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

所謂人生方向,就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該做深什麼,知道自己該往哪兒去,又該如何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自幼聰穎,過目不忘。從小跟着父親遊曆各地,看盡了人間疾苦,在“而立之年”立下了“矯世變俗”之志,一生堅持“變法”,執宰天下。

徐霞客自幼勵志行遍天下,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跋涉,終于踏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終成大家。

夢想,是奢侈品。所以在追夢的路上,我們看到有些人用一顆赤子之心面對挑戰,有些人,卻選擇向現實妥協,随波逐流;

汪國真說,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

三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在這個年齡段,一定要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堅定一條人生之路。

泰山上有這樣一幅楹聯:“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這是古人對于山川的一種敬仰之情,這句話講的不是征服山川,而是追求對自我的提升。登上山頂,你就是山頂上的又一座峰巒。

人生就是如此,你要攀登的一座又一座山峰就是自己的内心。

三十歲的人生,未來有無盡的可能。

在這個剛剛成熟的年紀,你需要“立”下責任、“立”好方向、“立”穩價值。

唯有如此,才能在這個紛亂的大千世界中,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