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8:19:22

分陰當識陶公語 家訓時披顔氏篇

◆ ◆ ◆

文 |石祿生

01

時近一年一度的端午,過節的氛圍又濃烈起來。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

關于端午節的情形,宋代詩人劉克莊在《賀新郎·端午》中描述道:“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纨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钗符艾虎。”

元代詩人舒頔則在《小重山·端午》中這樣寫道:“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2

很顯然,重大的中國傳統節日,莫不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過節活動。就端午節而言,吃粽子、賽龍舟、祭屈原,基本上是節日标配。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3

而依筆者看來,在提倡家風文化建設的今天,重溫或學習一下古人的家訓家規文化,或許也算得上是過端午節的一種新風尚。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4

在品藏天下牌匾館,現有一副清代的木質楹聯,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分陰當識陶公語,家訓時披顔氏篇。”這是一對綱領性的家訓家規文化楹聯,頗應景端午節的氣氛。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5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上述楹聯,它沒有列出具體的家風條文,但卻為傳統家訓家規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勤勉做人,就學陶公語錄;學習家訓家規,翻開《顔氏家訓》就是了。把握這兩點,一個家庭的家風文化就自然樹立起來了。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6

看了這副楹聯,今天的人們自然就會産生一個疑問:“文中的陶公是誰,他有什麼了不得的語錄值得世人去學習?”

至于“顔氏篇”,我們大概能夠想象得到,這是在說《顔氏家訓》,畢竟顔氏家訓名氣太大了。

實際上,曆史上被稱為“陶公”的人,為數還不少:

其中名氣最大的,當數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人生态度,自古以來不知影響了多少中國人。

但是,陶淵明這個“陶公”,并不是前述楹聯中的陶公。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7

此外中國古代民間神仙中,也有一個叫“陶公”的,其全稱是陶安公。這是個冶煉師、煉丹師一類的地方性神仙傳說人物,顯然也不足以載入中華正統家風文化名人之列。

另外唐代還有一個叫陶沔的詩人,也被世稱為“陶公”。此人是大詩人李白的好基友,他們兩個會同另外四個詩人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曾一起同居過,——啊不是,曾共同隐居在一個山林,時稱“竹溪六逸”。

說白了,他們就是想學東晉士人,搞詩書歸隐那一套,别的基情倒是沒有的。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8

李白曾寫詩誇過陶沔:“陶公有逸興,不與常人俱。”但是呢,陶沔也不是前述楹聯中的陶公。

作為跟陶淵明一樣追求自由自在的人,陶沔怎麼可能成為中華家風文化中類似祖師爺這種角色的人呢?不可能的。能入曆史家風“牌坊位”的人,必定是個很正統的人。

不賣關子了。“陶公”的正解,是一個叫陶侃的東晉名将。是不是感覺有點陌生?事實确是如此,當今的普羅大衆,聽說過他的人不多。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9

但是,誰能想到呢,陶侃在漫長的中國古代曆史上,曾是個貫穿多個時代的大名人,以至于古代人聽到有人說“陶公”,十多八九都知道說的是陶侃,就這麼大牌。

這裡請容筆者發一句很不嚴肅的牢騷:“作為曆史上家風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陶侃被現代人普遍遺忘,以至于今人不識陶公者誰,這無疑是中華文化的一大損失。”

02

曆史上的陶侃,自幼喪父,他跟他的母親二人,孤兒寡母過着清貧的生活。但他的母親湛氏,是一個“風追孟母”的賢良婦人,用心撫養兒子,并把他教育得知書達理。

陶侃也因為他的為人“孝廉”,而被朝廷官員舉薦為官吏,後來做了太尉、太守級别的大官。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0

陶侃是一個思想極其正統之人,可以想象得到,在他的意識中,仁義禮智信那一套儒家思想必定是根深蒂固的;不僅如此,他還很勤奮,根本不允許自己有任何享樂或偷懶的行為出現。

陶侃說過這麼一句名言:“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于衆人,當惜分陰,豈能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後,是自棄也。”

用大白話講,就是說:大禹這種大聖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陰;至于普通人,就更應該珍惜每一分光陰了,絕不能活着時對社會無益,死後沒有聲名,否則就是自暴自棄。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1

由上可見,陶侃主張普通人要比“聖人”更努力,珍惜“分陰”,而聖人無非才珍惜“寸陰”而已。

要知道,在古代度量單位中,1寸=10分。所以說,陶侃是個很務實的人,他認為普通人要改變命運,要比聖人更刻苦。

毋庸置疑,上述言論正是陶侃後來升級為“陶公”的重大言論基礎,曆史上最有名的“陶公語錄”,大概指的就是這句話。

該語錄的核心主題思想就是:人生在世,應當珍惜每一分時光,勤勉做事,有所作為。

寫到此處,筆者腦海中響起了蘇聯主旋律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說過的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隻有一次。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2

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筆者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熱血少年,所以沒有理由忘記保爾柯察金的名句。

隻是我從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能夠在中國古代史料中,發現跟保爾柯察金的名言立場基本相同的古人語錄,頗覺得神奇。

是的,陶侃關于珍惜時光、珍惜生命的思想語錄,比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關語錄,早了一千多年,着實令人震驚!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3

毫無疑問,陶侃的上述語錄及其流露出的思想意識,不管放在哪個時代,都是絕對的主旋律、正統思想。無怪乎“陶公語”,在後來的曆朝曆代中,都被列入家風文化的祖師爺“牌位”中。

值得強調的是,跟許多光說不練空把式的人不同,陶侃的人生勤勉态度,絕對是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的。

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在《世說新語·政事》寫到:“陶公性檢厲,勤于事。”為陶侃的人生态度做了肯定。

事實确是如此。據《晉書·陶侃傳》記載:“(陶) 侃在州無事,辄朝運百甓 (pi)于齋外,暮運于齋内。”

意思是說:陶侃在任廣州刺史期間,由于公務比較悠閑,他就每天早上從室内搬磚到室外,傍晚再搬磚回屋内,日日如此。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4

現在的人都喜歡調侃自己是“搬磚人士”,我想,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搬磚人士”當數陶侃了。當然這是題外調侃。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5

陶侃無故搬磚,旁人看了自然感到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如果是現代人,可能會說“健身”。但陶侃不這麼想,他是這麼回答的:“吾方緻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

意思是說:我志在光複中原,(現在)過于安逸,恐怕不能擔此重任。潛台詞就是:現在有必要通過搬磚,保持勵志勤力的狀态。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6

陶侃的勤勉勵志,後人無數文人墨客感佩有加。關于陶侃搬磚延伸開來的“搬磚”(運甓)典故,有諸多詩文為證:

  • 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曰:“眼為看書損,肱因運甓傷。“
  • 宋代文豪蘇轼則寫道:“負米萬裡緣其親,運甓無度憂其身。”
  • 宋代詩詞與書法大家黃庭堅說:“誰令運甓翁,見謂牧豬奴。”

如上所述,陶侃在曆史上以其勤勉勵志的形象征服了無數後人,而他的“陶公語錄”也為曆朝曆代有識之士所推崇,以至于被當做古代家風文化的榜樣人物。楹聯“分陰當識陶公語”道出了陶侃的“偉光正”的曆史形象。

但是,世人恐怕想象不到,陶侃本人一生保持奮鬥姿态,而他的後人卻崇尚快意人生的自由感。

前面說到的東晉末年的田園詩人陶淵明,追求與世無争的田園生活,而陶淵明恰恰是陶侃的重孫子。(太)祖孫對比,不免令我們感歎:“同是陶家人,做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7

03

說完楹聯“分陰當識陶公語,家訓時披顔氏篇”的上聯,我們來談一談下聯:“家訓時披顔氏篇”。

《顔氏家訓》,即便是今人,也算比較熟悉了,它被稱為有史以來“第一家 訓”。古語雲:“古今家訓,以此為祖”,說的就是《顔氏家訓》。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8

《顔氏家訓》這部奇書的作者叫顔之推,是介于南北朝到隋朝之間的人。衆 所周知,南北朝在中國曆史上處于大分裂時期,南北方都有多個朝政,而且更疊頻繁。

顔之推先後在多個政體中為官,由此也經曆了多次“亡國”。後來隋朝建立,顔之推又為隋朝服務了多年。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19

縱觀顔之推的為官履曆,政治亮點不多;但他終以文學家、教育家的身份,在曆史上留下了燦爛的聲名。

尤其是他創作的《顔氏家訓》,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儒家文化為思想脈絡,系統性地闡述了家風對家庭子弟的宣教作用,首開中華家訓家規文化的曆史先河。

後世幾乎所有其他版本的家訓家規,莫不是以《顔氏家訓》為母本。在此意義上,顔之推無疑稱得上是一代中華曆史偉人。

《顔氏家訓》全書總共分七卷二十個篇章,它的偉大或了不起,自然不需要筆者多加置評。

在此筆者對顔氏家訓中涉及家庭關系的主要篇章,作簡單的個人理解總結,或轉述其核心要義,以飨讀者,順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20

教子篇:顔氏核心思想是,對子女教育要慈威并濟,過度的溺愛必将禍害子女。所謂“自古慈母多敗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21

兄弟篇:兄弟相處,最根本的要義是“孝悌為先”,即尊長愛幼。妯娌相處貴在恕己而行。妯娌和,則兄弟和。退一萬步講,萬一妯娌不和,兄弟間也不能受婦人之言影響,傷及兄弟感情。

治家篇:其中有一點核心要義是,家庭教化要自上而下。用現代語境來解讀,做家長的身體力行,對子女的影響教化作用最大。譬如,父母天天抱着手機看,卻又嚴防未成年子女玩手機,如何行得通?

有人說去搬磚怎麼回複(你說的搬磚都是調侃)22

楹聯“分陰當識陶公語,家訓時披顔氏篇”,道出了古代社會家風文化的綱領性主旨要義,以及方向性的引導作用。端午時節,品讀于此,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