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相信這些話,你肯定從小開始就聽到很多。相比于鼓勵自我表達、自我肯定的西方文化,在保守、謙遜的東方文化下長大的我們,似乎從小就被教育說,做人要謙虛、要溫和、要懂得韬光養晦,而不是鋒芒畢露等等。
什麼是謙虛
究竟什麼才是謙虛呢?謙虛就真的是什麼事情都放低姿态,然後把自己想得很糟糕嗎?我們又要怎麼做,才能把握好“謙虛”的尺度呢?
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之所以推崇“謙虛”為一種美德,是因為我們真的很難做到時刻都保持謙虛。
如果我們稍微獲得一點點的成就,就沾沾自喜,那麼,我們很容易就會失去進一步奮鬥的動力。所以在這個時候,時不時地用“三人行,必有我師”敲打一下自己,提醒自己要時刻保持謙虛,還是很有必要的。
應該如何保持謙虛
首先,對于自己不懂的,或者是懂得不夠的領域,還是要謙虛學習,直面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虛心向他人求教,警惕“達克效應”。
因為我們都知道,能力越是低下的人,越無法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越容易自我感覺良好。所以說,做到謙虛的前提就是自知,要知己所知、知己所不知、知己所長、知己所短,自知之後方能虛心、不自滿。那在知己無知之後,再不恥下問地處處努力學習,時時積極改進。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謙虛它不是一味地對自我價值的貶低,我們也要适當學會自誇。因為适當自誇,确實能夠幫助人們提升人際魅力和競争力。這樣當有比較好的機會出現時,也不會因為我們不夠自信,而白白錯過。
謙虛的前提,還是說,你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對于自己在集體中所處的位置,也有一個較為全面和客觀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之上,不盲目地貶低自己,也不去故作謙虛。
希望你可以盡量客觀地認識自己,然後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着一種虛懷若谷的心态,積極接受他人的意見,但是同時呢,也能夠做到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批判性地接納他人的意見,從而達到一種不卑不亢、積極、自信的狀态。
關于主播:
戀愛中為何總是你遇到渣男?提案總是不過,職場常常不順心;與父母不好溝通,很孝順但又不知如何表達?它們來自我們每個人思維中的坑,從而陷入自己或他人制造的假象,這些假象遮蔽了事件的真實誘因,緻使你在困惑中裹足不前。KY心理課堂曆時3年,研究打磨出99堂心理學課程,就是要用5個不同場景中的99個心理學專業知識,讓你避開生活中最常見的誤區,戀愛更自信,職場更高效,生活更順利,家庭更幸福……
關于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