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個人信息、國際傳播、農業發展、文娛産業發展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蘇今:個人信息既要保護好,又要利用好】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認為,對個人信息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構建數字經濟社會,繁榮數據要素市場的必經之路。衆所周知,大數據資源具有可觀的使用價值,但數據保護與利用間也存在一些沖突,需要對個人信息的保護和利用做出合理規範提出要求。首先要從個體權益保護出發,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在保護自然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有序的數據流動模式。其次,要從識别特征方向區分個人信息利用價值。即對現有個人信息的利用價值做出區分,并針對不同利用價值構建不同的規範模式,将數據從要素向資産轉變。再次,要從有效利用角度審視個人信息保護方式,一方面規避識别風險對自然人造成的基本損害,另一方面,協調個人信息保護與利用間的關系,将數據流通效率作為數據要素價值實現的主要目标。最後,要從有序流動目标入手細化信息利用規則。不僅要基于場景對信息保護和利用進行特定區分,還要加大對信息濫用、過度索取、算法歧視行為的監管和執行力度,為個人信息的利用保駕護航。
摘編自《光明日報》
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燕山大學教授張亞明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一方面,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需要增強國際傳播主動性,主動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闡明中國立場。具體而言,要努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台和渠道發聲,充分争取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積極展現中國形象親和力,在構建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上下功夫,用受衆樂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話語、故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同時,充分利用我國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用國外受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中國文化、闡釋中國價值。除了以上兩個方面,還要立足于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如今,“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雜音噪音仍然不絕于耳,在複雜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必須不斷提高國際輿論引導力,及時消除誤解,維護國家的尊嚴與形象。敢于亮劍、主動發聲,讓理性的聲音占據輿論主渠道,赢得輿論鬥争的主動權。
摘編自《人民日報》
喬金亮認為,近年來,農産品季節性滞銷時有發生,區域性“賣難”與“買貴”并存,困擾着農民和消費者。農産品消費屬高頻次即時性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預測性,要運用好現代信息手段,從更全維度掌握農情、分析研判、推送服務。要提升監測預警水平,緊抓數據的獲取、分析、服務三個方面,統籌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建立健全農業風險管理的支持服務體系。多年來,随着智慧農業的發展和經營水平的提升,我國農業信息采集系統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但農業生産環境多變,農業信息依然難以大面積、低成本、标準化獲取,這從源頭影響了監測預警的質量。監測預警的品種範圍還相對局限,信息采集後的分析研判和發布服務水平也亟待提高。這就更需要創新應用信息化手段,加速向新型經營主體和典型經濟作物擴展,實現農産品全産業鍊信息即時、可視、可感知。學習國際先進經驗,開展農産品預測預警模型、供需平衡表研究。
摘編自《經濟日報》
上海财經大學商學院高維和、上海發展研究院林希表示,近年來,文娛産業持續發展、不斷變革,各種商業模式和創新形式不斷湧現,文娛内容表現更加多樣化、多元化,彰顯了消費升級趨勢和巨大市場潛力。今後,需要增強能夠持續不斷生産優質内容的能力,不斷打造新内容、新渠道、新形态,積極與高科技相結合,使産業發展有高度;融入文旅國潮,讓文物背後的曆史“活”起來,形成交叉新業态,使文化創新有深度;建立相關協會組織,加強行業規範與從業人員管理,明晰行業界限,使産業歸屬有精度;建立适應内容管理需要的技術監管措施,設立準入門檻,使産業擴張有限度,同時積極引導誠信營業、良序競争;發揮市場積極作用,引導資本與産業良性互動,堅決打擊“黑灰産”,引領價值走向,使産業經營有溫度;要做到監督前置、管理兜底,充分運用大數據落實重點工作,精準定位監管,壓實監管責任,使産業規制有尺度。
摘編自《解放日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