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去東坡書院感想

去東坡書院感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9 01:00:36

文/梁宇柱•攝影/白小娟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

東坡書院在海南儋州中和鎮。 去海南,東坡書院是一定要去看的。那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大文豪蘇轼貶谪儋州時候的居處。是詩人納徒授課,吟詩會友,蔭福黎民的地方。

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秋,已年屆六十二歲的蘇轼乘一葉扁舟,千裡迢迢,漂洋過海,來到儋州。宋時,遣貶海外孤島,逐放蠻荒之地,算得上是僅次于死刑的懲罰了。這和以往被貶黃州、惠州相比,對晚年的蘇轼無疑是沉重緻命的打擊。然而,一生率真,正直,看不慣官場角逐争利,曠世豁達随性的蘇轼來了——大約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孤舟踏浪走天涯的來了。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兩任杭州知州,他疏浚河道,治水修湖建蘇堤。蘇堤,簡單一堤。蘇公本無意建堤留名,皆因通湖泥土建成,百姓不忘,永記——蘇公堤。

一任俆州知州,洪水圍城,他身先士卒,睡在城頭與城同在。水退,又拿出奉銀帶頭赈災。走時,百姓不舍。

再次 被貶儋州,已是虛官無權,年過半百。體弱老邁的蘇轼已無力為百姓赴湯蹈火,修堤退水了。但卻做了件潤澤千秋,史載華夏,福祉海島的大事——他設堂講學,傳播文化,推倡學風,布道授業,教化民生;開創了海島文化文明的先河。一時間,荒涼的海島上,文風蔚然而興,賢士學子紛紛慕而前來求學。也于此後,南海一隅的荒島上,“破天荒”的有了進士及第,出了舉人。其文化影響深遠……曆經宋、元、明、清至今。

蘇老先生說:“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把海南作故鄉,處逆不餒。即來,泰然處之,仍要為百姓做事。初到,他與衆友人湊錢在好友黎子雲的舊宅上建起學堂。取名《載酒堂》。現東坡書院《載酒堂》重修碑中說他“解衣帶頭醵錢”(醵ju據。湊錢,集資)。并引漢代楊雄載酒問字典故取名曰《載酒堂》。其實亦有别因:揚雄,蜀地人,字子雲,與黎子雲同名,又與蘇轼同鄉,因然取之。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2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詩人曠達樂觀,,蒙難笑看。不計功利,甘做車轼。如此氣概!實乃古今官場第一人。後人仰慕,感念其功德,在原《載酒堂》遺址上建東坡書院。初建于元,經曆代修葺延續至今。現存在建築已為清至近代所建。

東坡書院三進,前院後園,一派海南園苑風光。前面一片荷湖。睡蓮、荷花鋪滿湖面。石廊橋曲曲折折涉湖而過,能看見遠處濃蔭林間屋頂瓦舍,便是東坡書院了。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3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4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5

至近前,沿五級步墀而上便是院門。上懸挂“東坡書院”匾額。為清人書法家張績所書。 進門有一亭,兩重檐八角歇山式,紅柱綠瓦。匾曰《載酒亭》。過亭即是載酒堂。上懸匾額“先生悅之”四字取自蘇轼《江郊》中“先生悅之,布席閑燕”句。堂前廊柱楹聯:

生面重開,更有客吟詩對,此茂林修竹。

芳蹤如唔,看執經問難,依然沂水春風。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6

堂上為東坡與好友黎子雲、子蘇過塑像。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7

穿過載酒堂,兩邊有庑廊相連。後面是東坡祠。

祠面開五柱三間,歇山頂兩重檐。朱柱綠瓦,懸挂匾額三塊。依次為“海外奇觀“,“一代傳人”,“鴻雪因緣“。正堂兩邊柱子楹聯是:

公來四載居儋,辟開海外文明,從此秋鴻留有爪。

我拜千年遺像,仿佛翰林富貴,何曾春夢了無痕。

後面還有多組楹聯。多為名人賢士仰慕追念而作。

堂正中是東坡先生銅塑坐像。高髻長髯,手握詩卷,神态飄然。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8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9

蘇轼在《送陳睦知潭州》中曾有“有如社燕與秋鴻,相逢未穩還相送”句。自比“秋鴻”、“社燕”,以喻不忍分離,而來儋州又是在秋天,儋州百姓以秋鴻稱之以寄分離之情。

兩邊庑廊也是碑廊。有東坡先生手迹及曆朝代名人,官員,文人雅士慕其名所留遺墨石碑。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0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1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2

院内一棵清乾隆三年植芒果樹,虬枝髯髯,枝繁葉茂,碩果累累。遮去半邊書院。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3

出東坡祠,後面一片園林。清靜明亮,古木參天,曲徑通幽。海南島上特有的珍稀樹種,應有盡有,争濃鬥蔭。瓊崖海棠,菠蘿蜜,槟榔樹、椰子樹,鳳凰木。一棵南海荔枝熟了,密密的綴滿枝頭,紅彤彤一片。另一棵古榕樹,不知年代,但看挂滿樹的祈福紅綢帶,便知是棵神樹。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4

風凰木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5

沿徑東行過圓門有一泉水井。是東坡先生親手所掘。後廢,明代重修。此井很特别,井底是一塊大石闆,中心有一圓形泉眼,泉水汩汩湧來,清澈見底。甘甜冽口。譽為“東坡文化聖水”。井口旁邊備有汲水木桶,供遊客于井中提水,暢飲,取涼。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6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7

園西側立有東坡笠屐銅像。竹笠木屐,攜卷颔首,神情沉靜,目光深邃攸遠。 先生在望故鄉?先生在想民生?

去東坡書院感想(東坡書院随記)18

詩人一生坎坷,颠沛流離,老邁之身流落海外異鄉,卻仍為百姓做事,留下千古文采。實為九州之一幸!

銅像位置很好。儋州人有心,沒有面朝大海,而是向着遠山,農舍。看着蕉林蔗田,望着山巒阡陌。海南的天很藍,海南的雲很白。藍天白雲,旑旎風光,詩裡畫裡,皆來與先生相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