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2:52:01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和孟子并列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曾在齊國首都臨淄(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的稷下學宮任祭酒,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校長,還教出了韓非、李斯兩個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就是《荀子》,其中開篇的《勸學》還被部分選進了我們的中學課本。

荀子的作品文辭優美,氣勢雄渾,所以荀子和寫下《離騷》的屈原一起被并稱為“辭賦之祖”。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1

從周代到唐代一直都是孟子、荀子并稱,認為是孔子之後的兩位儒學大師。唐代以後尊孟之風興起,荀子就不複當年的地位了。

這是為什麼呢?

講個小故事,可能會方便大家理解:

梁漱溟先生晚年的訪談錄裡面說過一段(大意):

梁任公(啟超)搞了一輩子ZZ,到了晚年卻做了教授。其實他是認識到了,中國的種種問題,其實不是ZZ問題,而是人心問題。那個年代很多人最後都去做老師、辦報了,目的就是為了改變人心。

類比過來,雖然荀子孟子有傳承路線的差異(孔子-子弓-荀子,孔子-子思-孟子),二人對人性的看法也會不同。

但很明顯,荀子還是要去提倡禮法治國,澄清天下;孟子幹脆就直接去解決人心問題,他周遊列國看起來像是要幫助君主王天下,其實就是在到處提倡他改變人心的理念。

換言之,荀子是走的梁任公早期的路線——變法維新,而孟子走的是任公晚期的路線——教書辦報。當然,那個時代沒有報紙,孟子就駕着車浩浩蕩蕩地遊說各國。

所以,雖然荀子的理想是ZZ家(王天下)路線,但卻作為稷下學宮的祭酒(校長)而廣為人知。而孟子走的雖然是師道(教化天下)的路線,卻被當做遊說各國君王的幹政客。

所以我們會有這樣的錯覺:孟子你不是要提倡ZZ路線嗎,怎麼講起來一點都不落地,還不如人家荀校長講得好。。。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2

但是,對于我來說,讀完《荀子》之後,我最大的困惑就是:荀子會認為,一個國家做到霸道(戰國末期的秦國這樣)雖然不錯了,但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更進一步升為王道。

但問題是,那些做到霸業的君主既然已經讓各國臣服,百姓聽話,他們哪裡還來的動力,要繼續去搞王道理想國呢。

所以歸根到底,王道能不能行,還是人心的問題。

荀子的學生韓非、李斯學着荀子卻搞成了法家,也是人心的問題啊。

而孟子就直接去搞這個問題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後世學問家推崇孟子,也是因為看到了這點吧。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3

我們再回到《孟子》與《荀子》的差異上。

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讀《孟子》會比較難以接受,而《荀子》則恰恰相反。

因為《孟子》講得從來不是具體措施,而是一套從做人到施政的理想。可以說是賢聖層面的追求;

而《荀子》就很務實,給了很多可以落地的舉措,邏輯性也好。換言之,《荀子》是給有一點追求的常人看的。所以我們讀《荀子》會更容易接受。

舉例來說,孟子在論述政治理想的時候,會唱高調,講大原則,而到落地的層面就不聊了。

比較有名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五畝之宅,樹之以桑”,這一段理想的施政原則在《孟子》裡面一共出現三次。

但是你問這東西怎麼操作?是要先分地,每家分五畝地嗎?桑樹是誰來種?産出怎麼分配?孟子不管,反正這樣操作下來,一定是國富民強,天下歸心。

荀子會大概地講一下操作的原則:我們看看老百姓能耕作多少,然後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他們分地,然後再制定稅負。稅負不能太高,老百姓富足了才會忠君愛國,這樣天下也都會敬服于你。不然一打起來就等着他們倒戈吧。

如果你是位君主,你會聽信誰的?

所以我是讀完《荀子》之後才感慨,原來儒家的内容也有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可以用起來的内容。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4

那是不是孟子就不如荀子?

我們可以這樣說,在施政這個領域,不得不說,的确荀子講得更清晰,操作性更強。

但要是論起修為和志向,我認為這點還是孟子比較生猛。

誠然荀子一定是個醇厚君子,從《荀子》中諸多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來。

比如荀子經常會列舉一大堆君子和小人的區别,然後敦促人們,要學習啊,要去做君子啊,要去成為聖賢啊。

不知道大家會怎麼樣看,但是我對照下來,發現自己就是妥妥的一介小人,從而升起了慚愧和向善的心。

我想這樣的論述,不是修養到一定程度的人,是舉不出來的。

而孟子則不同,他的說法是——

你看那邊有個在爬的小孩子,馬上就要掉進井裡了,心裡什麼感覺?是不是也會驚悚不安?

你會驚悚不安,就說明你有良心,這就是仁。從這裡做起,你也可以成為聖賢!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你願意聽誰的?

如果你是個學問家,你更願意提倡誰的學說?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5

荀子積極地敦促我們向善,“嗟爾君子,無恒安息”,一刻不要停止努力啊!

孟子更是指出,有些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千萬不能丢啊!我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讀了《荀子》,才知道原來儒家不隻是那種酸腐綿軟的讀書人,也可以是一幫務實又有堅定的追求的人;

讀罷《荀子》,才真的相信孟子講的不隻是口号,而是實打實的信念。孟子說,“我四十不動心”,“舍生而取義者也”,都不是信口而言,而是已經做好了這樣的準備。

我想荀子給我們留下了君子的智慧,他的很多理念都潛移默化到了後面兩千多年的統治裡面;

孟子則是給我們留下了君子的筋骨,正是從他這裡來的信念激勵了後世無數仁人志士,在家國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

“中國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今天坐享和平,又能沒事上網閑聊的我們,都欠孟子一個贊。

孟子與荀子誰更勝一籌(我們來聊一聊荀子)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