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課程安排表?一個6歲幼兒的“課程表”驚呆了衆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兒童課程安排表?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一個6歲幼兒的“課程表”驚呆了衆人
我是一個24歲的大四學生,誰都無法料到——在我17歲那年,也就是高二的時候結束了獨生子女的生活,我媽生了一個小女兒!我和我妹整整相差了17歲啊!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帶她出去玩,别人都說是我女兒。(我們家農村戶口,不存在違規生二胎的情況,隻是不知道我爸媽為什麼這麼遲才生。)
孩子不堪重負
這并不是我們今天要讨論的重點,今天的關注點在于:如何培養祖國的花朵。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讓“孩子赢在起跑線上”,這赢不僅僅是智力上的優勢,還有美、體等方面的絕對突出。按理說,我們應該為家長從唯分數論轉向全面發展論而拍手叫好。但事實證明,家長的“類素質教育”隻不過是一種曲線救國罷了,學舞蹈、樂器是為了考級加分,學畫畫、書法是為了高考多條路,更别提學識字、數學等主科目了,簡直是司馬昭之心。
作為一名即将上崗的教師,自認為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還是比較深刻的,也與父母談過教育問題,但頑固的他們仍堅持自己的培養模式是正确的。看着我妹日日奔波,夜夜不得空,忙得不可開交,我也隻能同情她。經濟發達地區,有多少小孩遭受着和我妹相同的經曆呢?答案是絕大多數!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喚醒深陷其中的家長們。
那麼,我們就來探讨一下:這些課程必須的嗎?
從人的全程發展來看,學齡前的兒童接受的知識越多,其智力水平相對而言會越高。但在這其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讓不知世事的孩童去接受超出認知範圍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授予其經驗知識,即他自身能夠體驗的、經曆的東西。并且,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打破了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揠苗助長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我個人看法,相類似與識字、拼音、速算類的課程實則是不必要的。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他有自己的世界,不曾渲染的腦袋充滿了無窮的想象力。過早的識字,相當于扼殺了美好的想象力。當其他小孩捧着畫圖故事書,天馬行空地幻想着圖中的情節時,識字的孩子精準地念出了那幾行短短的文字。該開心嗎?也許一個創造者就在無形中被截住了前路。幼兒園的老師也曾表示過:她們不提倡孩子過早地識字。因為當她們在引導孩子想象的時候,識字的孩子就自我省略了這個環節,先行了一步,甚至非常自豪自己早在他人之前知道了所謂的正确答案。看似先于他人,要論長遠,倒也未必吧。 我們應該提倡孩童去學習音樂、舞蹈、畫畫等藝術課程。但這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些東西真的需要天賦,就像音樂吧。我們家都是五音不全的,為了在後天彌補這個缺憾,我妹就去學了鋼琴。可是,于她而言,這是一種痛苦,每每去學琴她都要哭要鬧。在這種境況下,我媽媽也算開了竅,允諾下學期不再去學鋼琴了。有句話說的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孩子的學習上。有些小孩聽到音樂就會激動,有些小孩看到色彩就有創作的沖動,那麼,如果你的孩子是任何天賦的一種,請你務必好好珍惜,好好培養。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天賦這個神乎其神的名詞,有些興趣是可以人為創造的。我妹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學習跳舞了。要說她一開始就喜歡嗎?我看不見得,但在老師與旁人的誇獎與鼓勵下,在經曆了多次的表演與比賽後,她對于舞蹈的熱愛與日俱增。在這種飽滿的情緒地推動下,我相信舞蹈會成為她畢生受用的東西。
而對于另一大類益智類的開發大腦課程,那真是非常有必要的。“寓學習于遊戲”早在千百年前,柏拉圖便已提出。社會上,凡是做得好的早教、啟蒙教育都是在玩樂中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并逐步建立起學習該項目的自信心的。拼一拼七巧闆,搭一搭樂高,從小培養立體空間感、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這對于以後的學習、生活都有無窮的益處吧。
由此,我們可以有目的性地去篩選孩子的課外課程,總得來說要做到:不強迫、不跨越、不超前,牢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國家倡導減負的同時,我們不該變相的給孩子增加壓力,讓他們過個愉快的童年,會來的更有意義。要知道人生好比中長跑,前期發力不代表最終勝利,你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