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是一年開學季。
孩子開學還不到一周,我就開始焦慮了。
之前,為了讓孩子平穩過渡,早在暑假前,我便找鄰居借來了一年級的課本,對照課本上的内容,給兒子做好了假期規劃:
背熟英語字母和單詞;
學會認拼音;
開始學寫字,學算術。
整個假期裡,全家一起上陣,接送、陪讀、檢查作業、做飯洗衣。
忙忙碌碌下來,我發現:我竟然被全家孤立了!
老公指責我把孩子逼得太緊,奶奶心疼孩子太累,而兒子呢,那天竟然指着我說:媽媽壞!
我真的欲哭無淚:我真的做錯了嗎?
疲憊與迷茫中,我開始反思。
我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講座,和不少媽媽們聊了天,也聽了不少過來人的經曆,我突然明白了:原來,我太急躁,也太狹隘了。
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來不隻是知識的升級,而是習慣和能力的提升。
正如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的:
兒童在進學校之前,自有他們的生活,進了學校,自然是繼續他們的生活。
所以兩者必須朝着一個方向,不過在質的方面有所不同,就是學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統。
原來,讓孩子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應該這麼做。
02 過渡要避免的六個斷層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焦慮似乎格外地多。
尤其是面對即将步入小學校門的孩子,心中更是有無數的擔憂:
•一節課45分鐘,孩子能坐得住嗎?
•一下子要學這麼多課程,孩子能适應嗎?
•孩子能和小朋友相處好嗎?
的确,從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到遵規守紀的小學生,身份的轉變,必然會帶來各種問題。
幼兒園時,孩子們無憂無慮,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吃好、睡好、玩好,老師們事無巨細地照料着他們的方方面面。
上了小學,孩子們要脫離媽媽的照顧,遵守學校的紀律,按時上課不遲到,認真聽講不說話,要學會尊重老師。
這種生活、心理方面的問題,在心理學上,叫做“心理斷層”。
德國的哈克教授指出,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會存在六個斷層:
1、關系人的斷層
幼兒園裡,老師就像是媽媽,細心、耐心地照顧着每一個孩子的生活。
而在小學,老師們則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嚴格要求。
2、學習方式的斷層
幼兒園裡,孩子們的任務就玩,在遊戲中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解決問題。
而在小學,孩子們則要接受一整套完整的學習教育,系統、分科地學習。
3、行為規範的斷層
幼兒園裡,孩子們被鼓勵要盡情地釋放天性,做快樂的自己。
而在小學,他們則需要尊重校規校紀,并且懂得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4、社會結構的斷層
幼兒園裡,孩子在一起無憂地玩耍,孩子之間的關系,自由而純真。
而在小學,孩子則會與原來的朋友分離,進入新的班級,結交新朋友。
5、期望水平的斷層
幼兒園裡,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而在小學,孩子們則會被寄予新的期望,學習之外,他們還需要發展新的能力。
6、學習環境的斷層
幼兒園裡,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自由、活潑。
而在小學,孩子們則會面臨着時間固定、場地單一、有課程、有作業、有要求的環境。
而如何避免心理斷層,減緩幼小之間的心理坡度,是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引起重視,并且認真思考的問題。
03 過渡要克服的兩個困難
當孩子即将背上書包,走入小學大門的時候,提前做些準備,讓孩子能夠順利地完成身份的轉變,是家長們的共識。
但是,究竟該做哪些方面的準備呢?
知乎上,一個媽媽講述了她的經曆 ——
她從小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
于是,在孩子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她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什麼拼音、數學、英語,她希望能夠給孩子充足的知識儲備,讓孩子一入學,就能“赢在起跑線”上。
果然,在全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很優秀。
一入學,就成為了班上的小明星,各科成績都很拔尖,知識很豐富,很得老師的喜歡。
她很高興,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于是,就繼續雞娃,每天放學後,給孩子補課,希望孩子能夠多學一些、學好一些。
一二年級都很順利,沒想到,孩子升入三年級後,遭遇了可怕的“三年級現象”。
成績下滑,上課聽講不專心,和小朋友之間也經常鬧矛盾。
除了操心孩子的學習之外,她更是要騰出精力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共同尋求辦法,還要去應付孩子之間的小問題。
她很困惑: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孩子走入小學,除了知識儲備之外,還會面臨着更多的問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調查研究後,一陣見血地指出:
兒童入學後,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是:
學習适應性困難&社會适應性困難。
簡單的說,就是,當學習不再隻是快樂的遊戲時,當孩子需要自己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時,該怎麼辦?
這兩個問題,猶如平衡木的兩端,缺一不可,隻有當我們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給予孩子一個知識和心理的平衡時,孩子才能夠真正地享受學校的美好時光。
04 過渡要培養的四大能力
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學,我們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四大能力:
1、訓練孩子的專注能力
以前活蹦亂跳、一刻不停歇的孩子,突然被“禁锢”在課堂上,一坐就是45分鐘,不得不說,的确很難。
因此,要提前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坐得住、坐得好。
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可愛的計時器,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讓孩子認真地讀一本故事書,玩一個玩具,或者做一件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躲在一邊,盡量做到“不打擾”,還孩子一片安靜。
2、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學校裡,孩子會結識更多不同特點、不同性格的孩子,也會邁出社交的第一步。
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和小朋友和平相處,懂得分享。
當孩子之間有了矛盾,出現了問題時,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尋求對策。
當然,還可以告訴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時,要第一時間找老師去解決。
除此之外,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多進行體育鍛煉。
畢竟,在班級裡,那個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的孩子,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孩子圍在他身邊。
3、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家長面面俱到地貼身照料,随着他們的慢慢長大,自理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自理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孩子學會規劃、鍛煉意志、增強信心的過程。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從簡單的事情入手,教會孩子整理學具和書包,收拾房間。
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飯、做家務,在日常的“小勞動”中培養“大能力”。
4、注重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年紀小,貪玩是天性。
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會一邊學一邊玩,做事三心二意,學習效率低下。
家長們應該給孩子劃定清晰、明确的行為規範,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樣的行為絕對不可以。
被行為規範所“約束”的孩子,才能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當然,在規範執行的過程中,還需要家長們寬嚴并濟,既有力量,又不失溫度。
05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一道題,就是教育。
教育之路,漫長而艱難,其中,或許有溝溝坎坎,或許有波折迂回,當然,也會伴随着許多次轉變與掙紮。
穿上新校服,背起小書包,成為小學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轉變。
這個轉變,無法躲避,也注定不易。
我們應該與孩子一起,盡力做到:
避免六個斷層:跨過心理坡度。
克服兩個困難:注重心理建設。
培養四個能力:完成角色轉變。
面對孩子的未來,身為家長,與其焦慮,不如順應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放遠眼光,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現在,和健康的未來。
-THE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作者:夏小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版權歸洪恩所有,轉載請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