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34:50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東浦村地處碧波蕩漾的長蕩湖畔,京杭大運河江南重要支流丹金溧漕河穿境而過。

長蕩湖畔古村落

長蕩湖,太湖流域第三大湖,總面積12.75萬畝,是金壇人民的“母親湖”;丹金溧漕河穿村而過,以前一條條滿載江南糧食的船隻從這裡駛往京城。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走進鄉村看小康)1

東浦村村貌

東浦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有近800年曆史,存有觀音堂、東浦廟等古迹,去年10月入選第二批江蘇傳統村落名單。村裡代代傳承的呂家拳和絲弦鑼鼓被列為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産。

近幾年,東浦村厚積薄發,先後獲得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生态村、江蘇省美麗鄉村、江蘇省和諧社區示範村、江蘇省特色樣闆示範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範村以及常州市最美鄉村等稱号。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走進鄉村看小康)2

水稻收割

東浦村因水而興,盛産水産、水稻,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早在1915年,出自東浦村落一帶的指前标米就捧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一斛水中半斛魚”“稻花香裡說豐年”,正是東浦村傳承農耕文明最鮮明的符号。

萬頃良田種好糧

民以食為天。千年漕河運糧忙的情景早已遠去,但中國人要将飯碗端牢在自己手中的樸素道理亘古不變。

2009年,上任東浦村黨總支書記的呂建民借勢發力,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刀闊斧做活土地流轉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文章。第二年,全省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儀式在東浦村啟動,一時轟動全國。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走進鄉村看小康)3

萬頃良田喜獲豐收

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江南春米業掌門人單愛娟聞風而動,主動到村洽談,先後承包3000多畝高标準農田種植優質水稻,以“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打造“中國指前标米基地”。思路一變天地寬,土地畝效益從1000元增加到3000元,村民直接受益且徹底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家家戶戶都有了多元化收入,村集體經濟随之壯大。指前标米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很快受到消費者熱捧,上榜“江蘇最好吃的大米十大品牌”。

智能漁場養好蟹

機遇留給有準備、有智慧的人。時隔10年,精彩一幕再次在東浦村上演——金壇智能化漁場落地開花,并被列為省現代農業重大項目。漁場規劃總面積6500畝,總投資5億元,目前一期1100畝已建成運行。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走進鄉村看小康)4

智能化漁場

将低窪地、舊池塘流轉建智能化漁場,村民每畝每年有750元流轉費,并享受二次分紅,每隔3年還遞增10%。一期項目涉及250多戶村民土地,遷移900多個祖墳,從村委通知農戶到土地流轉完畢,隻用了一個多月。

金壇是“中華絨螯蟹之鄉”。與其他地方一樣,金壇的河蟹産業正面臨着老一輩養蟹人漸漸老去、新一代嫌傳統漁業又髒又苦不願接班的尴尬。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已成為制約河蟹産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東浦村在全國率先建設智能化漁場,借助上海海洋大學、江蘇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團隊力量,探索如何加速河蟹生産機械化進程,讓“水産科技革命”更徹底,從而進入數字漁業快車道。

溧陽鄉村振興典型村(走進鄉村看小康)5

東浦村抓住機遇,産村融合發展。

金壇智能化漁場目前已成為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核心區,引領金壇區15萬畝水産高質量發展。其中,一期投資6000萬元,一是建設标準最高的國家級河蟹良種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優質蟹種1000萬隻;二是建設标準最高的國家級河蟹出口示範基地,每年出口高品質商品蟹100噸。近期,有多個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前來洽談,有意願注入資本參建二、三期項目。

東浦村又一次抓住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村企聯建,突出産村融合發展理念,邁着堅實步伐走在鄉村振興大路上。(作者:趙鶴茂 張旭 孫亦文)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