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是曆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突厥一詞最早出現于《周書•宇文測傳》:“(西魏文帝大統)八年(542年)……每歲河冰合,突厥即來寇掠。”《周書•突厥傳》裡解釋突厥一詞的意思:因突厥人居于金山之陽,金山形狀似兜鍪,其俗稱兜鍪為“突厥”,便以此為号。近世在鄂爾渾河畔發現的《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古突厥文上有“九姓烏古斯者,吾之同族也”的記述(“九姓烏古斯”指“九姓鐵勒”),可以判斷突厥是鐵勒的一支。其先祖最初活動于葉尼塞河上遊,部落曾遭到滅亡。遺下的一支是後來突厥的核心種姓阿史那氏的祖先,逃到高昌國的北山,即今天的天山主峰博格達山。那裡是個方圓數百裡、四面俱山、水草豐茂的平壤,阿史那氏的子孫于當地生息繁衍,人口增多,“漸至數百家”。由此,突厥族開始形成。
他們出現的年代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當時能夠威脅北魏北部邊疆的是柔然人,柔然人在北方廣大的草原上那些原本是匈奴人、鮮卑人的故地上建立了遊牧帝國,長期侵擾北魏的北疆,他們作戰特點靈活,經常使北魏摸不到,打不着,而且給北魏造成慘重損失,被北魏氣憤将柔然更名“蠕蠕”,而當時突厥人即為柔然人的煉鐵奴,附庸于柔然人,為柔然人提供鐵器,不過最終北魏沒有能夠打敗的柔然人,卻被突厥人給打敗,建立了強大的突厥汗國。
突厥汗國的王族是阿史那家族,他們不僅長期與後來的北周、隋朝進行交鋒,直到遇到滿是戰鬥基因的大唐王朝,在強中更有強中手的對手打擊之下,突厥最終西遷。西遷後更是将遠大的眼光投向遙遠的西方,他們曾經與遙遠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結盟東西方夾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并重創波斯,讓波斯納貢賠款,突厥汗國囊括整個西域以及中亞廣大疆域,而且不同于以往崛起的遊牧民族,突厥人創造自己的文字,有着自己的文化,這也是後來突厥人屢遭打擊卻為遭到民族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突厥文化對中亞、西亞的其他民族一直到今天仍有影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