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低谷時候?道德經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加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一生最低谷時候?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道德經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加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字面理解:
人由出生到死亡:壽終正寝的人有十分之三;中途夭折的人有十分之三; 原本可以長壽,但為欲望驅使,反而置之死地的有十分之三。
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這種人他嗜欲太深了,自奉太厚了,常常因謀求享樂而勞累了生命,所以反而傷了生命,因此很早就歸向死亡之路了。
聽說生存能力強的人是善于營造生存條件的人,行路不會遇到兇猛的犀牛和老虎,參加戰争不會被兵器傷害。
不給犀牛投角的機會,不給老虎伸爪的機會,不給武器刺傷的機會。為什麼呢?因為他不會把自己置之死地。
我雖然經常看書亦經常寫字,但傾心的卻是迹近于粗暴的文字結構,并不太欣賞過于秀雅的儒家氣。總覺得粗暴的才是有力的,溫潤的雖可滋養,卻往往流于泛泛。所以,古文在我眼裡,時常有别樣的觀感,與大家風氣不同,我大概是偏于市井的角度吧。
曾經有一段日子,這一章道德經激勵出我的無限勇氣和力量,但解讀出的字面意思,卻是個美麗的誤會。呵呵,我能把它歪解成,向死而生的途徑,而那肯定是與養生無關的看法領域。即便在如今,我看過很多正規的解析了,我也還能把這段經典怼成這樣一段話:出生入死。人類中,能自然存活的就十分之三,自然死掉的占十分之三,自己找死的又占十分之三,還有十分之一就算經曆了出生入死,也死不了的,那是強者。
嗯,很多年前有一個電視連續劇,馮寶寶版的武則天,裡面有一首歌“知我無情有情”,大概就能解析到一個強者的生成和呈現境況。
誰瀕臨絕境 心中會不吃驚
誰臨困苦裡 身邊會不冷清
無援助 沒照應 那一着敢說必勝
誰人到黑夜 不望能照明
誰能做我公正 靜靜聽我心聲
易地換處境 怎說應不應
人從熱漸化冰 冷面是我承認
誰能再假定 知我無情有情
好吧,倒回來再說我當初是怎麼把出生入死理解成一個美麗的誤會的。以其無死地的意思是:不會把自己置之死地。但我的經曆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在我看來,人在生存的欲望中,在生活中能被調教出來的生之徒,有十分之三。人在死亡般的絕境中,能被死神調教出來的死之徒,亦有十分之三。生死都調教不出的半死不活的家夥們,也有十分之三,剩下的十分之一就是受生死同等調教而成的無畏生死之徒。嗯,解釋一下,生之徒就是知道怎麼活的人,死之徒就是知道怎麼死,而強者,既知生也知死。
回歸主題,爾今倘使有人問我:生命可否虛度?我會回答,可以啊,真的太可以了,因為關我屁事,人各有命,又不是我的。你如果是要問我的生命是否打算虛度?這我倒是可以回答的詳盡些。可想了,真的可想可想虛度了,但我不能。我曾經這麼幹過整整二十年,在虛度的心态裡,置自己于死地。臨到死亡門頭時,卻遭遇了極度的反噬,在那一刻,我竟無法釋然。我沒想到,在自己從來極其向往的死地裡,這無法釋然而生出的牽扯感竟是完全身不由己的。就感覺掏空所有情緒和意識,将自己看了個分明。我覺得我是被逼的,其實并不想看見這樣的清晰。但冥冥中的力量遠比你能想象到一切力量更大,我不得不面對的是最客觀的審判,并且動不了分毫,在死地那是無處可躲的裁決。我無法逃進任何一個理由或情緒裡,虛空是透明的,尺度也是透明,但這透明是你反抗不了的金鐘罩。是個人,都終将面對。
人,生而各有天賦,如這陰陽世界,黑白立體。或許我無法更仔細地描繪出一種體感,以靈魂觀身心?人的質地不外乎有情無情。這樣講吧,無情體當作有情生,有情生當作無情觀。我想,我仍然是個明顯的死之徒,對于死地的那種熱愛,遠不是對生活的一點向往可比的。但我所有如今的修行,就是為了能夠釋然地奔赴。不帶遺憾的奔赴,才是真正的熱愛吧。人,其實是既畏生也畏死的,想要死而無畏的前提,就是不得不地,不畏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