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門君,每天幾分鐘,為你解密生活中的傳播學。
最近有個同學問我,西門君,傳播學離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很遙遠?我當時是這麼回答他的:“你曾經為了考試‘突擊’過吧?每次你看書的時候,就是在吸收信息,然後這些信息在你大腦裡重新編碼,被你的手‘輸出’到考卷上面,這就是一個閉環的過程。”
說起背書,許多人一定有個痛苦的經曆,那就背了中間的忘了前面的,背了後面的忘了中間的。甚至有人感慨:“遺忘簡直就是記憶的天敵!”
确實,在大多數時候,遺忘都會阻礙我們順利地記憶某件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描繪過一條“記憶遺忘曲線”,他告訴我們說,學過的東西如果沒有得到再次運用,就會從記憶中逐漸消退甚至永久消失。而這無疑造成了人們對“遺忘”的恐懼和焦慮。
但是,遺忘真的就是記憶的天敵嗎?也許恰恰相反,遺忘有時候還是記憶的“好幫手”呢。
可别以為這是開玩笑,隻要你了解了記憶的兩大功能,“儲存功能”和“提取功能”,你就會知道西門君為什麼這麼說了。
所謂“儲存能力”,指的是你吸收的信息在大腦中儲存的有多牢固。儲存能力理論上隻會越變越強,永遠不會減弱——哪怕随着年紀的增長也是如此。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大腦能儲存的東西差不多是千萬兆級别的。這是什麼概念呢?這個量級的空間,足以儲存你從出生到死亡這漫長一生中每一秒的所見所聞。
所謂“提取能力”,是指的是某項信息被提取到意識中的難易程度。換句話說,你光把知識存在腦子裡是不夠的,關鍵是你需要用上它的時候,能夠迅速提取出來。和儲存能力比起來,人類大腦能提取的記憶容量小的可憐。
你能記住的信息,其實隻是那些你能從大腦提取出來的東西。生物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用進廢退”,意思就是用得多的就被強化了,反之則會弱化。也就是說,越常用記得越牢,而那些總是用不到的,就得不到強化,也就越難提取出來了。換言之,它們就被“遺忘”了。
而且,人們的記憶提取能力還會受到當前環境和情緒極大的影響。比如,當你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考試還有心情作答嗎?
以上這些,就是著名的“記憶失用理論”。它打破了人們對“遺忘”的刻闆印象,指出了遺忘的兩大正面意義。
首先,遺忘不僅可以承擔“垃圾郵件過濾器”的功能,減少你大腦不必要的負荷。其次,在不同的環境中,遺忘還能幫助你的大腦進行“肌肉鍛煉”。
健身的朋友都知道,隻有撕裂了原來的肌肉,再補充蛋白質,新的肌肉才會更加強壯。對于大腦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你總會“忘記”一些内容,但是在你曆經艱辛并在一段時間後重溫這些記憶之後,大腦會重建起一個更穩定的記憶回路,以便下次你更快地提取這段記憶。
有些人在換新工作或者學習新知識的時候,經常會種“怎麼學都學不下去”的感覺。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初期的遺忘并不是因為你不努力或者不夠專注,也不是你本身記憶力不好。恰恰相反,這說明你的大腦正在以“某種合理”的方式運轉着。想要深刻地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這是必須經曆的過程。
最後說一句,為什麼你的男朋友會遺忘你的生日,可能在他大腦的潛意識裡,判定這是“不重要”的信息,所以在大腦重構記憶回路的時候,自動把它給删除了......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學習最接地氣的傳播學知識。商務合作請私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