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秘虛鳴,樸素傳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見初古人。”縷縷琴音回響于四川歌舞劇院内,錦江在一側靜靜流淌出時光的痕迹,室外星雲冉冉,月色如銀,室内溢滿馨香,餘音不息,聽衆在琴聲中瞬間穿越,與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展開對話,像極了杜工部筆下絲竹漫卷的盛唐天府。12月6日晚,成都古琴文化學會應邀于四川歌舞劇院舉行了第26屆蓉城之秋“天府雅樂”古琴展演系列活動的最後一場“雲外弦歌·梓又雅韻”音樂會。
據了解,作為成都古琴界的一支資深古琴教研組織,成都古琴文化學會當晚的演奏曲目經了過精心編排,每一首都是經典,每一個故事都擁有上千年曆史和文化的積累。開場曲目《古風操》源于周文王時期,其音古樸正氣,蒼古空靈,展示了古琴在上古時期被稱為“國之樂器”的重要地位;随後的《靜夜思》與《關雎》都取自人們耳熟能詳的詩詞,古調新編,宛若石上清泉,幽室蘭香,令人如癡如醉,擊節贊歎;穿插其間的《鷗鹭忘機》《流水》《梧葉舞秋風》等曲目,更是展現了原汁原味的古琴音樂,或驚濤駭浪,或潇灑自得,或深婉細膩,或恬靜素淡。
最後登台的是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古琴演奏家戴茹老師,琴曲《梅花三弄》一出,聽衆仿佛遠觀梅花暗香浮動,不與群芳争豔,又似近賞虬枝從容肅穆,不失高潔品性。既贊美蓉城冬日一景,又表達了對冬夜因熱愛古琴奔赴而來的700多位聽衆堅守的肯定。千古流傳的古琴藝術在藝術家們的手中,曆久彌新,于躁動的生活中為大家帶來片刻的甯靜安然。
本次音樂會在使用的樂器上也是集各種樂器之大成,并極富創意。古琴、古瑟、中國大鼓、音樹、箫、笙、埙、磬、色空、薩滿鼓等樂器交織出場,營造出成都“喧然名都會,吹箫間笙簧”的曆史盛況,令現場的聽衆耳目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樂會不僅僅是藝術家們的“個人秀”,還特地邀請了梓又少年團的學員以及文翁學校的優秀古琴學員參與其中,展現出古琴守正創新,知行合一的傳承精神,在新時代中亦能朝氣蓬勃,充滿生機。
這次的古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的盛宴,同時也承擔起了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藝術家們既是在演奏琴曲,更是在诠釋文化、诠釋生活。喧嚣嘈雜與步履匆匆,使許多人的内心漸漸變得虛浮而粗粝,一支支琴曲恰如幽僻處生出的幾杆翠竹,獨具淡然風雅,讓我們知道傳統文化有多令人心移魄動,先輩們的藝術成就有多精妙絕倫。守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更像是守護住了我們純淨澄明、凜然舒展的内心世界。
紅星新聞記者 任宏偉 圖據主辦方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