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題中,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必考題型。詩言志,一個作品出來肯定是詩人有感而發的。這種題目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看題目,析詞語
(1)看題目
跟現在的作文題一樣,很多詩詞題目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調。如李白的《送友人》,一個“送”字就表明了惜别之情。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就表現了對春雨及時到來的喜悅之情。
(2)析詞語
有一些詩詞中關鍵詞語直接表明了作者情感,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寄”、“共剪”就表明了表達了作者對分别兩地的親人深刻的思念之情。《天淨沙·秋思》中的“斷腸”二字,可以表達出詞人思念家鄉寂寞悲苦的情感!
二、借典故,聯背景
(1)典故
古代文學中有一些常見典故,我們要有所了解借鑒。如“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弑君,就攔馬谏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隐居避世。
後王績在《野望》中:“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表達的就是詩人内心的苦悶和怅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隻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2)聯背景
不同時代背景下的作者文風情感是不同的。比如盛唐時期李白的浪漫主義,晚唐杜甫的現實主義。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如貶谪、隐居、戍邊、遠行等情況對于掌握情感是非常必要的。有些題目中在注釋中會有所提示,希望大家注意。
三、明意象,辨題材
(1)明意象
意象就是詩文中描繪的帶有作者情感的景物。古人看月便想團圓,看秋便覺得寂寥,所以在詩詞中,很多景物或行為表達的情感是相同的。我們要對這些意象了熟于心!
看下面意象幾個分類總結圖:
還有一個行為類:
(2)辨題材
我們常把古詩詞按題材分類,相同題材表達的感情基調基本相同,可以快速把握作者感情。
最後總結一下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下篇,會講一下如何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敬請關注!,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