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玉字旁的字有多少?上一集我們講了,“王”字旁的字其實不應該說是王字旁,應該是“玉”字旁古“玉”字本無右下方的一點漢字隸變之後“玉”字有了一點,但作為偏旁時,它仍保留了原來的字形結果因與“王”字形相近,被大家誤認為了“王”字旁,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帶玉字旁的字有多少?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上一集我們講了,“王”字旁的字其實不應該說是王字旁,應該是“玉”字旁。古“玉”字本無右下方的一點。漢字隸變之後“玉”字有了一點,但作為偏旁時,它仍保留了原來的字形。結果因與“王”字形相近,被大家誤認為了“王”字旁。
各種玉器
為了能讓大家更好的理解“玉”字旁之字的本義,今天我們就分類細說一下。要想理解“玉”字旁之字,我們就要先看一下它的本字“玉”。
“玉”圭也。《儀禮·聘禮》“君使卿皮弁,還玉于館。”又《左傳》“執玉帛者萬國。”這裡的“玉”都是指圭。圭是古代天子和諸侯舉行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
玉圭
玉乃德之至美者。古人以玉喻人。玉有五德。一曰溫潤以仁德;二曰之外而知内,有義理;三曰其聲舒遠可聞有智慧;四曰折而不撓有有勇力;五曰己雖裂而不傷人,潔身自好。
玉字旁的字都與玉石有關,這些字的本義可以按玉的形狀、産地、大小、顔色、用途、材質等分為幾大類。1.我們來看因形狀的不同而定義的與玉有關的字。
來看“璧”字。“璧”也是玉字旁的字,與其它玉字旁的字不同的是它是玉字底,其它的字大多數玉字旁。《說文解字》“璧,瑞玉圓也。”“瑞”亦為玉字旁,以玉為信稱之為“瑞”。“瑞”,節信也,即今之印信。《周禮·典瑞注》“人持之以見曰瑞。”祭祀時人手持的玉稱作瑞,而圓的瑞則稱之為璧。
玉璧
《爾雅·釋器》雲“肉倍好謂之器。”“肉”是指邊緣,“好”是指中間的孔。邊緣大于孔的圓玉器稱之為“璧”。
那麼,邊緣小于孔或者邊緣與孔相等的圓玉稱之為什麼呢?
《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yuàn),肉好若一謂之環。”孔大于邊緣的稱作瑗,孔與邊緣一樣的稱作環。瑗、環都是璧的一種,但又不同于璧。因其孔與邊緣的大小不同而名稱各異。
“璧”是玉器中的一大類。上面說了通過孔徑與邊緣的大小來命名璧、瑗、環。還有一種玉器隻有半個璧的大小,這種形狀的玉器稱之為“璜”。
璜
2.根據産地來命名玉名。
“珣”。《爾雅·釋地》雲“東北之美者,有醫無闾珣玗琪。”醫無闾山在遼甯省錦州。“珣玗琪”當組合為玉名。段玉裁曰“醫無闾”、“珣玗琪”皆為東夷語。總之,“珣”是指醫無闾山所産的玉。
還有“璠”(fán)。《說文解字》雲“璠玙,魯之寶玉。”《左傳·定公五年》“季平子卒,陽虎将以璠玙斂。”
醫巫闾山
3.以大小尺寸來看玉器之名
“琮”《說文解字》雲“瑞玉大八寸,似車釭。”段玉裁解釋說大琮八方之徑八寸。所謂八方是指外邊有八個角,它長八寸。似車釭者即形似車彀,中空,外有八角。八角代表八方,像地。這是以大小尺寸來定名“琮”。
此外,《儀禮·聘禮注》雲“君享用璧,夫人用琮,天地配合之象也。”又《周禮·小行人注》“五等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後用琮。”這裡的“享”是貢獻、上供的意思。可見,“琮”為王後專用。
琮
再來看“瑒”(chàng)。《說文解字》“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廟者也。”明确說明圭大一寸二尺者名“瑒”。
又“珽”字。《說文解字》“大圭,長三尺。”此種圭長三尺,廣三寸。《管子》“天子執玉笏以朝日。”《玉藻》謂之珽,即笏。
“瑁”。“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瑁之。”《周禮》曰“天子執瑁,四寸。”天子執瑁言天子之德能覆蓋天下。《尚書大傳》“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見則覆之。”
周天子
4.以顔色來命名玉器之名
玉色鮮白做“瑳”(cuō)。
玉色鮮者做“玼”。《詩經·邶風》“玼兮,玼兮。”言衣之鮮盛。“新台有玼”言台之鮮明。
玉色小赤者曰“瑕”。《子虛賦》“赤瑕駁犖”張茸曰“赤瑕,赤玉也。”揚雄《蜀都賦》雲“瑕英”。《廣雅》“瑕,玉屬,有赤瑕。”
“碧”在《說文解字》中不是歸在“石”部,而是在“玉”部。“石之青美者曰碧。”可知“碧”也是根據顔色來定名的寶石。
5.按玉的用途不同來命名的玉器
“琫”(běng)和“珌”(bì)分别為佩刀的上飾和下飾之名。天子以玉做琫、珌,諸侯用金。又“璏”為劍鼻之玉。
玉劍飾
除了劍飾還有車飾。“瑵”(zhǎo)《說文解字》雲“車蓋玉瑵也。”意思是說車上傘蓋的弓形支架末端用玉裝飾,這種玉就叫做“瑵”。張衡《東京賦》“羽蓋葳蕤,葩瑵曲莖。”李善注曰“凡乘輿車皆羽蓋金華爪。”“爪”與“瑵”同。《漢書·王莽傳》亦言“金瑵”,許慎不以金瑵為言,必是以玉飾之者,故言“瑵”。
6.表示玉佩之意的字有“璬”(jiǎo)、“珩”(héng)、“玦”(jué)等。
“璬”通“皦”,玉石白者乘“璬”。古者雜佩謂之玉佩。
“玦”《白虎通》雲“君子能決斷則配玦。”韋昭注“玦,環而缺。”即半環為“玦”。許書不言半環,隻言玉佩。
玉玦
“珩”,《說文解字》雲“珩,配上玉也。《韓詩》“佩玉上有蔥衡,下有雙璜衡牙,瑸珠以納期間。”“衡”即“珩”。《國語·楚語》“楚之白珩猶在乎”注“珩,佩上之橫者。”“珩”為佩上之飾。
7.根據材質的不同,從“玉”旁的字有很多不同的含義
如“瑜”、“琳”、”璿”(xuán)等皆為美玉,可謂玉中之極品。《左氏傳》“瑾瑜匿瑕”即沒有瑕疵。
一般的玉如“璐”、“璥”、“琠”等隻稱玉而未加修飾語,這類玉最多。又“珛”(xiù)為朽玉。王筠說“朽玉者,朽敗之玉也。今出土之玉,有為土所蝕者,蓋即珛也。”
本身為石,而以玉為偏旁的字。如“珢”表示石之似玉者。“玖”、“玽”、“璓”表示石之次玉者。“琨”、“珉”則是石之美者。
我們不可能通過一篇文章就将一百多個“玉”字旁的字全部講解完,但“玉”字旁的字基本可分為上述幾大類。
當然,還有些今天我們并沒有講,比如“琢”為動詞“治玉”之意等等。希望以後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為《解密漢字》系列第六集。由聽濤軒書法特約作者碣石老人撰文。歡迎關注、轉發、評論。
參考書目:《說文句讀》、《說文解字》、《經籍撰诂》等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