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詞)可以有多種意義本義、引申義、假借義,一個字還可以有多種寫法——異體字、繁體字、簡體字。
異體字
一字多形,如“淚——涙、迹——跡——蹟”,它們音同、義同,隻是形體有所不同,這叫異體字。異體字的存在徒然造成文字上的混亂。195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文化部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規定了标準字,廢除異體字1055個,減少了我們學習上的困難。但閱讀古書、尤其舊版古書,還要接觸異體字,因此我們還得了解它。
異體字是怎樣産生的?
1.應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因而造成異體字。例如:“淚——涙”,“淚”是會意字,“淚”是形聲字;“磊——磥”,“磊”是會意字,“磥”是形聲字。
2.應用意義相近的不同形旁,因而造成異體字。例如:“詠——詠”(形旁“口、言”意義相近);“輝——晖”(“火、日”意義相近);“睹——覩”(“目、見”意義相近)。
3.應用聲音相近的不同聲旁,因而造成異體字例如:“線——缐”“戋、泉”聲音相近);“褲——袴”(“庫、誇”聲音相近);“村——邨”(“寸、屯”聲音相近)。
4偏旁的部位不同,因而造成異體字。例如:棋——棊,概——漑,蟹——蠏,胸——胷。
異體字和古今字情況不同:“說”和“悅”是古今字,但今字“悅”并不全等于古字“說”,“悅”隻等于表示“喜悅”的“說”;“淚”和“涙”是異體字,它們的出現也會有先後,但“淚”全等于“淚”,它們在任何文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換。
有些字意義和用法有相通之處,也有不通之處,不能算是異體字。例如“沽”和“酤”,在“買賣酒”這個意義上互通,但“酤”的對象隻限于酒,“沽”的對象除酒以外,還可以是别的東西,所以“沽名釣譽”不作“沽名釣譽”。
此外,古書裡還有一種筆畫不全的字,即所謂“避諱字”,這算是一種特殊的異體字吧。在封建社會裡,全國要避諱皇帝名字的用字,即所謂“國諱”;兒子要避諱父親名字的用字,即所謂“家諱”。避諱的方法之一,是原字缺筆。例如:因為唐太宗叫李世民,所以平時用到“世”字寫作“卅”;宋真宗叫趙恒,所以“恒”寫作“怛”如此等等。
未完待續……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于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複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适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