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能用黃芪泡水喝,但是要辨證使用。
黃芪作為中醫常用補氣藥,沿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黃芪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在多有名的方當中都作為君藥來應用,起到了很好的補氣作用。中醫臨床常用語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宮脫垂等。中醫理論講究藥性的升降沉浮。
黃芪作為一味升陽之藥,近年來還被發現有降血壓的療效,
黃芪有雙向調節作用有關,即小劑量升高血壓,大劑量降壓,所以如果要用黃芪作為降血壓,其劑量得用到30g以上。
雖說已有明确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可以降血壓,但仍需要結合中醫辨證分型來使用,黃芪用來降血壓最适合氣血兩虛的患者,鄧鐵濤說過“黃芪對高血壓之屬于氣虛痰濁者,重用可降。
對于髒器下垂者,又宜重用黃芪以升之,血壓之升降與髒器之升提不同。如子宮脫垂,治以補中益氣湯加首烏,黃芪必須重用30克以上。曾治胃黏膜脫垂之患者,用四君子湯加黃芪30克,配枳殼3克作為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未用一味止痛藥,再診時已無胃痛。”
可見雖藥理學已證明其降壓作用,但中醫辨證才是真正用藥理法之精華。臨床上黃芪降壓常與補氣滋陰的藥一同使用,平時黃芪泡水能夠有很好的補氣,消除水腫、降血壓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