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楠
最近,我被四川德陽一位“話痨”萌娃圈粉了,她在電話中叮囑爺爺吃藥的視頻萌遍全網。
看着萌娃在電話中表達她對爺爺的真摯關心,讓人頗感這家濃厚的慈孝家風,也讓我腦海中不由得浮想起爺爺奶奶在世時,家中三代同堂溫暖祥和的畫面。
常聽爺爺說“正家風,首在行孝道”,因為孝道是家風之本。
如今,人們對孝道的理解也與時俱進。由舊二十四孝垂範百世的鮮活榜樣,到如今新二十四孝細緻入微的日常小事,我們在生活點滴中傳承着孝道。
孝在于“言傳身教”
孩子飯後放下飯碗就去玩了,父母則忙碌着收拾碗筷;
孩子生病,父母細緻入微地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适,孩子卻很少問候甚至視而不見;
......
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習慣了接受家人給予的關懷與愛護,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不知道如何去孝順家人。
身行一例,勝似千言。父母在家庭中踐行孝道對晚輩長期的熏陶,才讓孝道得以在家庭長幼之間傳承。
還記得兒時,爺爺奶奶生病時,叔叔嬸嬸們整日守在身側照顧起居,後來我也漸漸學着他們的樣子給爺爺上藥、給奶奶揉肩,這些“言傳身教”都讓我在小時候就認知到:照顧長輩是晚輩理應付出的分内之事。
每當看到一些關于争奪家産、贍養老人“唯财産論”的新聞,我都百思不解。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叔叔曾對我說過:“比起家産,親情永遠是最重要的。能照顧你爺爺奶奶的晚年我打心眼兒裡高興,因為在父母身邊,我就還是被她們疼愛的兒子。”
子欲養而親“尚”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試想,如果人人都為了一己私利而不孝敬長輩,那模仿能力極強的下一代大概率也會在幾十年後讓我們感到晚年的凄涼與悲苦,甚至無法享受晚年最為期盼的人倫之樂。
孝在于“質實”
“孝心”不能是“面子工程”。
現在很多人為父母請保姆,自己卻常年不回家看父母一眼;很多人逢年過節給父母買一堆保健品,卻不知是不是父母切實需要的禮物……我們送給父母錢和禮物,給家裡添置用品,隻是最基本的孝行,屬于行孝的最低層次。
孝敬父母不在于禮節上做的周全,而在于内心充滿敬意與愛心,在于我們能給父母需要的陪伴和尊敬。
比如新二十四孝中“親自給父母做做飯、每周不忘打電話、教會父母能上網”等行為,于細節之處關懷溫暖父母心。這些是比“花錢”更高層次的孝行,它們滿足的是父母精神上的需求。
當我們在盡孝的時候,不要隻注重物質層面,而忽略精神層面的孝意表達。
孝在于“色悅”
還記得有一次過年回家看望鄰居家的奶奶,奶奶正在讓兒子教她如何用手機打電話,學了幾遍都學不會。叔叔不耐煩地收起了手機:“媽您還是别學了,這麼簡單都學不明白,你是老糊塗了!還是等我們給你打電話吧。”
看着奶奶面色難堪,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們把好脾氣都留給了他人,而壞脾氣都留給了家人?
《論語》中有一章,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孔子認為對待我們的父母,最重要的是态度,最難的也是态度,一定要重視态度上的修養。
如果孩子面對父母時,流露出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父母會原諒我們的“壞脾氣”和“壞情緒”,但是她們也會寒心。
所以,保持“色悅”,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才能和諧融洽。
如若能這些細節處踐行自己的孝心,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修養。家和業興、國家安定,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小孝擴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遠孝。全社會的老人皆得其養,得享有子之樂,全得歡喜之心,就會實現不獨親其親的和樂景象。
春節将至,如果不能回家團圓,那就請和家人打個很久很久的電話吧!
圖源 | 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