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黃浦江河景

上海黃浦江河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15:23:19

家裡的舊影集裡,有一張四寸黑白照,是我和妹妹在黃浦江邊的合影,照片下的落款是1977年4月。因為面對鏡頭緊張,七歲的我和五歲的妹妹緊緊背靠在欄杆上,四月的上海,陽光明晃晃的,我倆不得不眯着眼睛看向前方,我們身後黃浦江在緩緩流淌。

這是我和妹妹第一次到上海。和多數人一樣,到上海不去黃浦江,好像就沒來過。黃浦江,這條地标河流之于上海,如同塞納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倫敦、哈德遜河之于紐約,它是地理的、曆史的,更是經濟的、文化的、靈魂的。黃浦江,讓近代史中的上海成為中國重要港口,中國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也由上海替代了廣州,更成為世界第三大、遠東第一大都市,“遠東的巴黎”“東方曼哈頓”“十裡洋場”都曾是她的代名詞。

“黃浦”從一條普通的河流,到被冠之以“大黃浦”“黃浦江”,一條河流的壯大,同時印證着一座城市的發展。其實即使是上海人,也很少有人知道,“黃浦”和長江、黃河一樣,在它的初始階段是并不寬大的河流,水量也不大,而且在宋代才有其名,與吳淞江也就是蘇州河比,曆史很短,它們曾是兩條各行其道的河。

上海黃浦江河景(除了黃浦江上海還有這條)1

上海,2013年12月5日 蘇州河和黃浦江交彙處。霧罩申城 。新華社發(錢衛忠 攝)

宋元以來,太湖流域東南一帶水系發生變化,吳淞江淤塞嚴重,黃浦水量卻日增,水道漸闊。到了明代,因擠占了吳淞江河道,已有“大黃浦”之稱。時為“奪淞”的格局,與明永樂年間戶部尚書夏原吉在上海一帶治水有關。弘治《上海志》記載了這一事件:吳淞江旁有範家浜,疏浚之。“通海引流,直接黃浦”。經此開浚,實現了江浦合流,吳淞江從此江入黃浦。江浦合流的另一個結果,就是遠洋巨艘從此可以直抵上海城下,為上海港日後崛起創造了先決條件。

2010年,我到南京開會,就近去了上海。這是時隔33年後再度來到這個城市,記憶早已模糊,如果不是那張照片,我幾乎忘記自己曾經來過這裡。在同學的熱心安排下,我和她來到十六鋪碼頭。

上海黃浦江河景(除了黃浦江上海還有這條)2

2011年9月14日 。遊船在黃浦江上巡遊。 2011年上海旅遊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浦江彩船大巡遊在黃浦江上舉行。每天晚上,遊船從黃浦江十六鋪碼頭、大達碼頭和東方明珠旅遊碼頭出發,演繹亮麗的“水上嘉年華”。 新華社發(鈕一新 攝)

同學告訴我,有100多年曆史的十六鋪碼頭曾是遠東最大的碼頭、上海重要的水上門戶,承載着很多關于上海的曆史人文記憶。老上海人對十六鋪碼頭有一份特殊情結,和更多精神上的訴求。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會,對上海外灘進行了整體改造,這座外灘最著名的老碼頭也脫胎換骨。

走在由北向南延展的大平台上,這是一條觀光、旅遊、餐飲、憩息的寬闊步行道。蜿蜒小徑中,花草樹木鮮妍盎然,擡頭即是有“浦江之雲”之稱的玻璃頂棚,通過電梯、自動扶梯、坡道可直達地下購物娛樂。走上水岸,江風習習,不複當年每天幾萬人的客流和貨運雲集的景象。十六鋪碼頭在上海近現代城市進程中扮演了至關樞紐的角色,相當長一段時間内,成為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交換的唯一節點,奠定了上海的航運中心地位,見證了這座城市從小漁村走向繁華大都市。

我們晚六點登上遊輪,同學說這個時間浦江白天和夜景都可以看到。頂層露天茶座視野好,遊輪順江而下,首先看到摩天大樓雲集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然後東方明珠、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地标建築逐一駛過。經過楊浦大橋,就是代表城市曆史的老外灘建築群,它們古典莊重,風格多樣。江上微風輕襲,仿佛走過時光走廊,上海的過往、現在與未來,曆曆在前。

黃浦江是盡人皆知的上海“母親河”,但其實,還有一條不為人知的母親河——東江。這是我認識在金山區檔案局挂職的上海社會科學院畢旭玲博士後才知道的。在她所做的金山海洋文化資源調查中,顯示了6000多年前的岡身時期,上海西部今金山區境内就已經存在一條波瀾壯闊的大江——東江,那時大部分上海地域還沒有成陸。

上海黃浦江河景(除了黃浦江上海還有這條)3

東晉太元七年政區圖(作者提供)

東江實際上是由一條主水道和湖泊河流構成的東江水系。有了東江水系的支撐,才燃起了上海最早的城市文明之光。秦始皇時期的海鹽縣,其縣治就在今天金山區南境,是上海境内最早的縣城之一。500多年後的東晉,在今天杭州灣北岸大小金山島之間的一片谷地上,康城拔地而起。

探訪金山嘴漁村——上海市沿海陸地最早的漁村,也是上海最後一個漁村。站在漁村滬杭公路旁的觀景平台上,遊客中心的導遊先介紹了一幅巨大的浮雕圖《吳郡康城地域圖》,原圖是東晉康城水兵參将黃庭熙繪制的,占據了觀景台一側的整個白色牆面。地域圖呈現了康城曾經的繁榮,城内街巷交錯,有府衙、廟宇、亭台樓閣,民宅商鋪鱗次栉比,城外還有船坊、鹽坊、油坊和水兵營,海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隻。東江的支流從康城兩側流過後,彙入大海。

導遊不無遺憾地感歎,海岸不斷受強潮沖擊,到唐朝,海岸已退至金山腳下,直到後來康城完全淪于杭州灣中。遊覽漁村時,漁民們說,天氣晴朗,海水清澈時,在大金山島一帶的水底能看到類似城牆的東西,“我們都覺得海下面就是老人們常說的康城”。

之後,梁武帝蕭衍在古海鹽縣東北,又設立前京縣、胥浦縣,都在今天的金山南境。

那條我們不曾見過的東江,為古代上海先民提供生存的水源,而且是太湖的主要洩洪水道,太湖平原與上海地區的主要水上交通要道,維護了杭州灣北岸的穩定與安甯。這樣迅捷的水上通道,促進了從秦到南朝三個古縣城的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成為最初的上海文明之光。

畢旭玲博士說,上海是一塊來自海洋的土地,從金山南境出發,上海踏上了邁向國際一流大都市的曆程,而這個光輝的起點,離不開東江的滋養。

從東晉開始,大量人口遷徙上海西部,他們對東江水系的幹預,使東江水道持續收窄,影響了太湖東洩。至唐代,東江主幹道湮滅,基本失去了對海潮的抵禦能力,金山三島及周邊土地淪入海中。上海開發史上著名的海塘修築,就是人工海堤替代東江抵禦海潮。

江河,藍色地球上最長的生命帶,創造了人類幾乎全部的文明。葛劍雄教授說,河流倫理的基礎是河流文明,認識了河流文明,才能認識河流與人的關系。上海無疑是被眷顧的,兩條河流——東江,黃浦江,它們無從預知自己會對一個城市有怎樣的塑造,卻承擔接續了上海不同時期的曆史使命,讓一座城市持久而豐沛地存在,并成全這座幸運之城。

上海黃浦江河景(除了黃浦江上海還有這條)4

新華社照片,上海,2015年12月17日 ,乘坐上海黃浦江上首班“水上巴士”的乘客正在拍攝沿江風景。 當日,上海首班水上巴士從黃浦江上的渡口開出,标志着上海水上巴士正式開通運行。水上巴士的開通,可以讓通勤市民在早高峰時段避開陸上交通,使得出行更舒适便捷,緩解日益擁擠的市中心交通壓力。開辟黃浦江沿岸公交站點式的水上巴士交通航線,是對上海黃浦江沿江道路交通的有效補充和銜接。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

欄目主編:沈轶倫 文字編輯:沈轶倫

新華社照片,上海,2016年4月22日 上海市放流40餘萬尾魚苗。人們在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浦江之首”水域放流魚苗。 當日是世界地球日,由上海市農委主辦的放流活動在上海市松江區石湖蕩鎮“浦江之首”水域舉行,包括鲢魚、鳙魚、鲫魚等魚種的40餘萬尾魚苗被放流黃浦江。 新華社發(蔡斌 攝)

來源:作者:高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