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8:46:40

“每次來例假前幾天全身就無力,就想躺着”;

“那幾天感覺自己像個神經病,脾氣特别大,控制不住地想發火”;

“吃不下東西,也對所有的人和事兒提不起興趣”;

“工作效率特别低,還總隐隐感覺全身酸痛”;

...

以上的這些現象,相信女同胞們都深有體會。估計男同胞們也經曆過自己的另一半在例假之前的幾天,就像變了一個人,情緒起伏不定,整天在求生欲的邊緣徘徊。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1

其實,女性的生理周期随着激素水平的變化,在例假之前的那幾天,身體和心理的變化就尤為明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期前綜合症( Premenstrual Syndrome,以下簡稱為PMS)。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2

那什麼是PMS呢?

PMS是指在女性月經前幾天出現在身體、情緒、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症狀。在經期的前幾天,身體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浮動較大,如果某些女性朋友對于激素變化比較敏感,就很容易出現PMS。除此之外,青春期和生育期的女性相對出現PMS的概率較高,随着年齡的增大,PMS的症狀也會随着減弱或消失。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3

PMS都有哪些表現?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點,以下列出來的經期前綜合症的表現僅供參考,因每個人的體質和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略有不同,即使同一個人,這個月和上個月PMS也會略有差異。大緻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身體方面:

1、關節或肌肉的疼痛;

2、伴随着輕微的頭痛或偏頭痛;

3、體重增長;

4、腹部腫脹;

5、消化不良、便秘,痔瘡發作;

6、乳房脹痛;

7、腹瀉;

8、全身無力、疲倦。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4

精神方面:

1、緊張或焦慮,易怒不安;

2、抑郁沒有活力,疲乏無力;

3、容易傷感、哭啼;

4、情緒反複不定,煩躁;

5、入睡困難,睡眠相對比較淺。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5

行為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渙散;

2、工作效率低;

3、食欲變化,或很渴望食物,或不想吃東西;

4、記憶力減退;

5、不合群,不願意和别人溝通;

6、易神經質。

大多數人症狀相對比較輕微,但少部分女性朋友嚴重到經前煩躁症,主要體現在情緒上的易怒。而PMS在精神方面的症狀,已經或多或少影響着諸多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并且随着太陽升起和月亮升起,在情緒化的表現上面也有差異,在這裡就不多做闡述。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6

PMS的誘因,雖然沒有明确的結論,但是激素的紊亂和失衡,是導緻PM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導緻激素紊亂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各個方面的壓力、飲食和運動、生活方式等等。

對于女性來說,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則是非常重要兩種女性荷爾蒙,但是刺激卵巢分泌激素的則是腦垂體。因此,要想緩解PMS的症狀,除了調理身體之外,也要從大腦着手。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7

在瑜伽當中,體位法可以幫助緩解身體上的不适,呼吸和冥想,能夠讓大腦平靜下來。因此,在經期前綜合症面前,大家不能随着情緒任由其發展,而是應該通過練習,去控制和調節身心的狀态。結合多年給女性朋友授課的經驗,給大家分享幾個習練瑜伽中的要點:

1、多練習打開盆腔的體式:

從經期前綜合症的症狀來看,瑜伽中打開盆腔的體式能夠促進盆腔區域的血液供應,對于緩解下腹部脹痛有一定的功效。比如瑜伽中所有帶“角”字的體式,雙角式、坐角式、束角式、三角伸展式等等,都是可以練習的。

2、多做伸展脊柱前側的練習:

情緒波動大的時候呼吸一定是很短很快的,伸展胸腔的練習能夠給心肺空間,讓呼吸變得長而深。其次,柔和的後彎還可以消除上半身的疼痛。

3、輕微的倒置體式:

柔和的前彎練習,可以讓血液滋養到大腦,有助于激素的平衡。像下犬式、前屈、懸挂式等等,練習的時候動作柔和緩慢,去感受自己的呼吸。

4、這些要避免:

經期前綜合症情緒方面的變化是最明顯的,因此在習練瑜伽的時候避免幅度較大的練習,包括像難度較高、節奏較快的練習序列也都應該避免。如果實在覺得不知道該練習什麼,不妨坐下來,去數數自己的呼吸,當你觀察呼吸的時候,就是一種調息法的練習。

經期前焦慮會不會加重(經期前幾天易發怒)8

PMS并不可怕,我們也不應該就隻是去硬撐,認為這些疼痛是應該的。所有的症狀其實都是身體給你的信号,如果你明白信号背後的含義,同時好好去照料自己的身體,那麼以後或許就不需要再經曆這些痛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