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慢性咳嗽、聲嘶和胸痛這些症狀,大家第一時間都想到要去醫院挂呼吸科号,找呼吸科醫生看看。
先講三個病例吧:
第一個病人,咳嗽兩個多月了,各種檢查做了,各種止咳藥也基本上都吃過了,無效。
于是慢慢聊天問病史,這人喜歡運動,每天晚上要跑步,做仰卧起坐。再問問病史,既往有胃食道反流,考慮是胃食道反流導緻咳嗽。
第二個病人,因胸痛來醫院就診,在呼吸科和心髒科做了相關檢查都沒有問題,再仔細問了病史,發現病人還有時有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感、嗳氣等不舒服,建議他去做了胃鏡檢查,發現是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個病人,也是有慢性咳嗽和聲音嘶啞,在呼吸科和耳鼻喉科檢查和對症治療後無效,後因胃部不适做了胃鏡檢查,發現是胃食管反流病,對症治療後,慢性咳嗽和聲音嘶啞也消失了。
其實,有一類消化系統疾病,也可以出現慢性咳嗽、聲嘶和胸痛這些症狀。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容易被大家忽視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
什麼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腸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燒心等症狀。
胃食管反流病是世界範圍内的常見病,西方國家患病率較高,随着我國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齡化,中國人患病呈逐年上升趨勢。
國内北方發病率高于南方,可能與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肥胖、高脂肪飲食、吸煙、飲酒、喝濃茶、咖啡等因素會導緻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而體育鍛煉和高纖維飲食可能降低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怎麼産生的?
胃食管反流的發生取決于抗反流防線與反流物攻擊能力之間的平衡。
1. 食管抗反流防禦機制減弱,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對反流物的清除及粘膜對反流作用的抵抗力。
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在無惡心和不用力的情況下湧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覺,含酸味或僅為酸水時稱反酸。
燒心是指胸骨後或劍突下燒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燒心和反流常在餐後1小時出現,卧位、彎腰或腹壓增高時可加重。
2. 反流物的對食管粘膜的攻擊作用。在食管抗反流防禦機制下降的基礎上,反流物刺激和損害食管粘膜,受損程度與反流物的質和量有關,也與反流物與粘膜的接觸時間、部位有關。
在人體内,胃液pH值(酸堿度)為0.9~1.5,酸度很高,可以幫助消化、保護胃黏膜免受細菌侵害。
胃腸黏膜由于有自身的保護機制,可免受胃液的損傷;
食管黏膜也有保護機制,但相對胃黏膜較弱。
反流物刺激食管會引起胸痛,嚴重時可為劇烈刺痛,向背、腰、肩、頸部放射,酷似心絞痛,可伴有或不伴有燒心和反流。
食管以上的黏膜如咽部黏膜、呼吸道和肺部對胃液沒有一點保護能力,胃液一旦突破反流屏障到達這些部位,就可以造成損傷、誘發症狀。
1反流物刺激咽部黏膜可引起咽喉炎,出現聲嘶、咽部不适或異物感。
2吸入呼吸道可發生咳嗽、哮喘,這種哮喘無季節性、常在夜間發生。
3個别患者反複發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現肺間質纖維化。
如何診斷該病?
對于典型的反流和燒心症狀,可用質子泵抑制劑藥物進行試驗性治療,症狀明顯緩解者可初步診斷為胃食管反流病。
其他檢測手段包括胃鏡、24小時酸測定、食管測壓等。
治療
生活方式幹預
1.減輕體重:盡量将BMI控制在<25 kg/m2;
2.餐後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時床頭擡高15°~20°(注意不是擡高枕頭),晚餐不宜吃得過飽,睡前3 h不再進食;
3.戒煙、限制飲酒;
4.應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飲食,避免降低LES壓力的食物,如濃茶、咖啡、可樂、巧克力等;
5.避免降低LES壓力和影響胃排空的藥物,如硝酸甘油、抗膽堿能藥物、茶堿、鈣通道阻滞劑等;
6.減少引起腹壓增高因素:肥胖、便秘、避免穿緊身衣、長時間彎腰勞作等;
許多患者通過消除日常生活中誘發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狀得到大幅度改善,當然,生活方式改變通常還需與藥物治療相結合。
藥物治療
抑酸藥 |
質子泵抑制劑 |
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選藥物,通常療程4-8周。度糜爛性食管炎以及合并食管裂孔疝者,可适當延長療程或增加劑量。 |
H2受體拮抗劑 |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能力較質子泵抑制劑弱,适用于輕至中度病症,療程8-12周。 | |
促胃腸動力藥 |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可減少胃十二指腸内容物反流并縮短其在食管的暴露時間,适用于輕度病症,或作為與抑酸藥聯用的輔助用藥。 | |
抗酸藥 |
鋁碳酸鎂等,口服後能中和過多的胃酸,僅用于症狀輕、發作時臨時緩解症狀。 |
少數病例,如上方法無效時,可借助内鏡治療或者外科手術來緩解症狀。
看到這裡,大家對胃食管反流病應該有了一定的了解。
慢性咳嗽、聲嘶和胸痛,這些呼吸科症狀不一定是呼吸科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也需要進行排查哦。
其實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常見病,主要以藥物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為主,難治性胃食管反流可考慮手術治療。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參考文獻
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編輯委員會 消化系統疾病基層診療指南編寫專家組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7): 635-64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