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7:34:55

中國傳統的行業,不論是什麼領域,教授知識的學堂,傳授技藝的梨園、作坊、武館等,可以說百工技藝,多是采用師徒帶徒弟的方式,一路傳承過來的。

我們傳統上經常講“拜師學藝”,拜師是學藝的前提。這種師徒關系,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家族道德倫理,中國人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對于弟子來講,具有絕對的權威。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1

說起這種絕對的權威服從關系,還與西周初設立的“工商食官制度”有關。什麼是“工商食官”制度呢,就是那個時候經商,不論是做什麼,所有的商業活動,手工作坊,都是在國家認可之後,世代相襲,其他人不能經商,經商者中途也不得改弦易轍。

也就是說,你家陶器做得好,國家就讓你一直從事陶器制作。兵器鍛造的好,那就負責給國家生産兵器。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2

這樣一代傳一代,有點像現在日本的一些小作坊,技藝傳承少則上百年,多則上千年,一問,人家祖祖輩輩都是幹這個的。日本的匠人精神舉世皆知,與這個傳承精神也關系密切。

其實日本的技藝傳承,不是土生土長的,人家學的就是我們中國幾千年前的“工商食官制度”,千百年來,他們一直沒有放棄這種技藝傳承模式。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3

中國傳統社會的這種幹一個行業,就一直幹下去,在一個領域,就一直傳下去的特點,是技藝乃至知識傳承的重要形式,也是獨具東方特色的。由于行業的長久永不間斷傳承特點,由此,最後也形成了社會的基本階層,稱為“士農工商”。

傳統的收徒方式,師徒關系,明顯受到“工商食官制度”的影響,注重權威,注重服從,師徒之間,情同父子,關系牢不可破。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4

當然,由于拜師的早晚,與師父相處的時間,乃至與師父情義的不同,雖然拜了師,但弟子間還是有區别的。總的來說,弟子有三種:

入門弟子

登堂弟子

入室弟子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5

拜了師就算進了門,都可稱弟子,這種弟子稱為入門弟子。拿教書授徒的孔子來說吧,弟子之多,史載三千之衆,這三千弟子中大多屬于入門弟子。平常也就是上課時來聽聽課,下課就走人,私下并沒有過多交往,更沒有一對一的私授。

另外入門弟子,也是對初拜師學生的稱謂,意為方進師門,學藝不精。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6

接下來,就是登堂弟子,以孔門為列,七十二賢人可歸為登堂弟子。古代傳授技藝的庭院一般比較大,進了門之後,還要穿過長長的庭院,然後才進得廳堂。

所謂登堂,也就是拜師習藝已經有些時間了,與師父相處的時間很長,期間得過老師的指點,進步很快,學業技能已經有所成。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7

最後,才是入室弟子。入室弟子,是師父重點培養的對象,今後要接道統承法脈的。還拿孔門為例,連率真的子路也曾被孔子批評為“升堂而未入于室”,可見入室不易,弟子雖多,最後能入得室者也就幾人而已。

一旦成了入室弟子,師父就要“口傳心授”一些真東西。所謂心傳,在于心心相依,念念相通,重的是誠意正心、見心見性,這靠的是自己。口授的是技藝學問,重在明師善導、弟子好學,這靠自己更靠老師。

記名弟子與不記名弟子區别(入門弟子登堂弟子)8

一個人的學問技藝可通過老師面提耳命的形式學習積累下來,但道統法脈卻不能以此而傳,“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道”可意會不太容易說得明白,須誠意正心、以心觀心的去悟、去修、去踐行。

三種弟子,對師門而言,入室弟子需要的天賦與心性最高,當然也最難遇。一旦遇到,師父往往會主動把其收為入室弟子,以使本門的法脈技藝傳承下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