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熱愛學習(自信)。
他們喜歡聽課,樂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享受老師、同學對他們的成績給予肯定。
課間或者放學的時候,他們經常也會玩得很投入。但是他們自己會做好規劃。
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們知道需要安排多少時間去完成,玩夠了自己會主動去寫作業。
是的,父母不需要盯着他們學習。
同時在學校裡,老師也很少需要特别關注他們。
如果課上有聽不懂的内容,課下他們馬上就會找老師或者同學請教,或者自己拿着課本鑽研,直到徹底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甚至當某次考試成績下滑的時候,他們不需要老師批評,自己會找原因,并且在之後的學習中會付出更大的努力。
這些孩子,他們習慣了老師的贊賞,同學的羨慕,家長的表揚。他們不會允許自己的成績變得中庸。
他們享受上學的樂趣。剛考完試,他們就開始期待公布成績的時刻;學校開家長會,他們會特别興奮;老師家訪,他們也會高興地在家裡等待老師的到來;甚至放假的時候,他們也會滿心歡喜地等待開學。
在他們眼裡,學校是他們的主場,那裡是最開心的地方。
老師和家長隻需要關注有沒有發生特殊事件讓他們的心态發生改變。
這一類孩子相對來說是比較讓人省心的。
還有一類孩子,他們的成績在班級裡中等或者偏下。
他們不喜歡上課,不喜歡寫作業,甚至不喜歡上學。
他們害怕考試,害怕自己的學習成績被批評,更害怕老師和家長把他們和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放在一起比較。
他們經常會羨慕成績好的孩子,但是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成為那種學生。
他們更喜歡玩。玩手機,玩電腦,玩遊戲……隻要不是學習,都可以。
在學校,幾乎每一門科目的老師都關注他們。上課不認真,成績退步,考試不及格,作業沒完成……
在家裡,父母也特别關照他們的學習。甚至每天親自輔導到深夜……
于是,老師和父母往往給了他們這樣的标簽:不聽話,就愛玩,攪屎棍,成績差……
老師很頭疼,一個班裡這樣的孩子不少。
家長也很頭疼,就一個孩子自己也教不會。
孩子也很頭疼,自己學不好,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在家裡被父母天天罵。
對這些孩子來說,假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終于可以放飛自我。
他們希望永遠都是假期。因為,開學以後他們會回歸地獄。
家長會,老師家訪這一類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磨難。
有時候,他們也會嘗試改變。他們很努力去聽課,最後發現無濟于事,慢慢地也就不想努力了。
他們找不到學習進步的方法,成績越來越差,越來越不喜歡上學,越來越害怕老師,越來越希望老師和同學們“看不到”自己,他們甘願做個“透明人”。
這一類孩子,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厭惡學習,他們不相信自己的成績可以變得優秀。
很多家長都會祈禱: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好學上進,成績優異。
現實嗎?現實!
以本人從事教育行業前後的經曆來看,讓一個原本不愛學習的“差生”變成一個主動求學,成績“優秀”的學生,是可能的!至少本人見過不少例子。
那麼,如何讓第二類孩子變成第一類孩子呢?這也是本文讨論的重點。
在外人眼裡,這兩類孩子的區别是成績好壞,是學習的主動性不同。
實際上,他們最大的區别,是有沒有信心,有沒有興趣。
對孩子來說,有沒有信心即能不能學好,有沒有興趣即要不要學好。解決這兩個問題才是核心。當然,這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想要逆襲,沒有足夠的耐心是不現實的。
先要明确,一個孩子出現的問題,80%以上是家庭(父母)導緻的問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一輩子的老師,他們對孩子的一生起到非常大的影響。
在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感情等方方面面,父母的影響潛移默化,無處不在。
父母經常吵架,打罵孩子。孩子極易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
父母經常抱怨鄰居,抱怨長輩。孩子也會抱怨父母,抱怨社會。
父母一回家就抱着電腦或者電視。孩子回家馬上就會翻出玩具,或者調出動畫片看。
父母在家不愛幹家務。孩子不愛寫作業。
……
言傳身教。老師(父母)在教,孩子在學。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孩子是父母的延續。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就請父母在孩子眼裡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希望孩子上進的,父母可以在家看看報紙、新聞,處理一些文件。
希望孩子孝順的,父母自己先做到,空了多帶孩子回老家走走,閑了多給老人打打電話。
希望孩子聽老師話的,父母先尊重老師,多跟孩子探讨老師的辛勤付出。
希望孩子向身邊的孩子學習的,父母先跟對方的家長學習。
希望孩子有愛心的,父母先學會包容社會,包容别人的不易,用行動去表現。
希望孩子重拾信心,希望他相信自己能夠掌握課本知識,那就請父母先相信孩子,相信他們可以進步。孩子出錯的時候,鼓勵他;孩子進步的時候(哪怕隻是一小步),贊美他;孩子在努力但是還沒有進步的時候,表揚他。盡量少指責,少抱怨孩子。一定要耐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成長,不要給他造成太大的壓力。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又希望孩子改變很大甚至逆襲反超的,個人隻能建議他放寬心态,允許孩子平庸。
這些,隻是家庭給孩子的後勤保障,還遠遠不夠。
以前失守的陣地,必須靠孩子自己去搶回來。父母可以做的,是陪伴,是鼓勵。
時間最好是暑假。平時課業重,放學還有不少家庭作業,基礎差的孩子很難做到學習新知識和彌補舊知識同時進行,并且同時做好。
首選科目建議是數學。數學的連貫性最好,邏輯性最強,同時也是大多數孩子最先失守的陣地。
高年級的孩子先選擇低年級的課本和題目作為主戰場。初中的孩子可以先選擇小學的課本和題目作為主戰場,再過渡到初中階段。
拿五年級孩子舉例。五年級的數學考不好,往往是因為前面三年級、四年級的課程就開始落下了,甚至二年級,一年級。
需要的材料,每個學期的課本,相應習題,期末試卷(最好能與當時考過的試卷一樣)。
我們花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從最基礎的地方開始找回他的信心。
我們先與孩子做好溝通,我們是跟孩子一起在查漏補缺,因為成績不好不止是孩子的問題,也是我們家長沒做好,所以現在我們願意花時間與孩子一起進步。得到孩子的認同,并且承諾以前的内容(現在是五年級)鞏固好了都可以得到相應獎勵,比如一年級上學期的期末卷得到95分以上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獎勵;一年級下相應什麼獎勵;二年級上……依次類推。一定要耐心,不能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要孩子心甘情願地與父母一起完成這個計劃。
晚飯後,孩子溫習一年級上冊的課本,争取把課本的每一頁每一個字都認認真真看完并且去理解它,包括前言、後序、課後小知識、課後習題,随時用紙筆演算。有不懂的地方,讓孩子自己先思考琢磨,實在解決不了再與父母溝通。父母以引導孩子思考為主,不要直接給答案。記得鼓勵表揚,不要去批評他。
此時我們盡量陪在身邊,可以拿孩子一年級下冊課本看。要耐心,我們有多認真,孩子就有多認真。
一般來說孩子看完第一遍,肯定會有收獲,并且有不一樣的感悟。“原來是這樣”,“原來這麼簡單”……此時表揚他比以前有進步。
接下來習題冊。也是給孩子自己看,一道題一道題過下去,需要計算的随時演算。尤其注意以前的錯題,有不會的題目讓他自己先思考,先去課本上找找知識點,實在解決不了我們再引導他。有腦筋急轉彎類的題目或者很奇怪的題目可以跳過,告訴他“這題我也還沒想到,明天我們一起思考一下,看誰先解決”(耐心,鼓勵,引導)。等他想到答案以後,耐心聽他分享,表揚他比你厲害,先想出來答案。
第二天晚上,等孩子白天自己過完一遍或者兩遍、三遍,準備好以後。定下時間,測試(最好是跟以前一模一樣的期末試卷)。我們還是在一旁靜靜的陪伴,最好是拿他的課本仔仔細細地看,不要催促他。他做好以後,在允許時間内要求他仔細檢查兩遍。
批改試卷。一般來說這時候一年級上的卷子拿到95分以上問題都不大,達到目标我們就去兌現我們的承諾,給予他獎勵。隻要比以前高出一分,我們就表揚他比以前進步了。錯的題我們找原因,知識點沒掌握好的我們鼓勵他自己去強化;粗心導緻的錯誤我們适當給予懲罰,告訴他因為他的粗心導緻他想要的某種獎勵(最好是他很想要,足以讓他後悔不夠細心的獎勵)沒有了,問他可不可惜,讓他自己反省,不要過度批評指責。耐心,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抱怨。
接下來,一年級下,二年級上,二年級下……五年級上。一個學期的内容從溫習到測試控制在2到3天,後面随着難度的增加适當延長。後期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我們自己有什麼工作需要完成,不能再全程陪伴,對他表示足夠的信任,不再全程陪伴。
整個過程随時通過孩子的動作表情關注孩子的心态變化,并随時做好引導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一年級上冊内容測試成績遠遠達不到理想狀态。
我們需要找到真實原因并及時解決。是不是與孩子溝通好的獎勵他不滿意,在用行動抗議?是不是對陪伴的家長有抵觸,在示威?是不是沒有靜下心來去溫習課本?是不是家長以前陪伴的時間少,他用這種行為進一步引起家長的關注?95分的目标實在是太高(脫離實際)了?……
找到原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以後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學習。給孩子時間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
這個過程,相對比較繁瑣。家長需要足夠耐心,隻要孩子跟以前比是有進步的,就可以繼續下去。
當然,這個過程我們不是要幫孩子去解題,最主要的是給孩子心理暗示:
1.我們相信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進步。事實上他也确實可以。
2.很多時候,他比家長優秀。同時他也不比其他任何人(包括同學)差。
3.他每一天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進步,有收獲的。哪怕每天一點點就夠了。
4.學習真的會有收獲。他因為學習,得到表揚,得到獎勵了。以後也可以得到其他收獲,比如同學也會羨慕他,老師也會表揚他。
5.學習不需要秘籍,他隻要靠努力和重複就可以進步。
6遇到任何難題都不可怕,他可以通過自己思考,查找資料嘗試解決。
是的,信心和興趣就是這樣來的。
一個人不需要太高的天賦,隻要他知道,他的付出,真的有回報,哪怕慢一點,多花點時間,他始終是在進步的,他的信心和興趣就開始出現了。當他因此得到掌聲和贊美以後,他的信心更強烈了,興趣也更濃了。當他通過努力,比别人更強的時候,信心和興趣就轉變成優秀的成績。好的成績又會讓他更自信,對此更有興趣。實現良性循環。
某一個科目得到好的結果以後,不能放松。需要以點及面,把孩子對其他學科的信心激發起來。
當孩子回歸學校以後,我們需要适當跟老師溝通。比如讓老師幫忙批評孩子假期的粗心,表揚他的努力和進步。平時随時通過老師交流孩子的現狀和問題,有機會也可以适當與孩子的同學交流了解他的真實現狀。出現問題及時引導解決。這個過程一樣需要鼓勵、表揚、引導為主,少批評、少抱怨。
不得不說,培養一個孩子對于家長來說,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這是一件藝術品,很多家長用了極緻的細心去勾勒它的輪廓,還要用極緻的感情去描繪細節,再用極緻的耐心一遍一遍打磨,要它精美卻又不失堅韌,要它細膩又不失大氣……
世事總是很難盡如人意,藝術品也很難十全十美。
我們必須抓住重點。幫孩子解決再多問題,不如帶着他找到信心。隻要打不垮,有信心,孩子自己會嘗試各種方法去面對,去解決。
我們以前有一句話,學生永遠是對的,問題都在老師。
也希望為人父母能記住一句話,孩子永遠是對的,問題都在家長。
學習的問題不在孩子,而在家庭,在老師,在學校。
三方溝通,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在于能不能讓孩子得到自信,能不能從中培養出興趣。
能決定戰争勝負的往往不在戰場,而是在場下,在民心,在補給,在平時的訓練,裝備的供給,在時勢,在準備。
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也不止是在課堂,而是在平時,在心态,在方法,在于他信不信,在他想不想。
讓孩子相信他可以做到(自信),讓他有想要做到的欲望(興趣),這才是重中之重。
其他的,相信孩子,相信他能給我們驚喜!
小結:
1成績好的孩子和成績一般的孩子,最大的差别是,前者有強烈的自信能比别人學的更好,而後者往往沒有。
2孩子成績差的原因更多在父母,在老師的言傳身教。家庭更重要,希望孩子有什麼樣的品質,父母自己先在孩子面前做什麼樣的人。
3孩子成績差的家長可以嘗試通過強化孩子的基礎知識,強化孩子的内心,激發孩子的自信,培養他對學習的興趣。這個過程極需耐心,多鼓勵,多贊美,少批評,少抱怨,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4家長多與老師溝通交流,強化孩子的信心和興趣,時刻了解孩子動态,出現問題及時引導。
5給孩子發揮的空間,家長隻要在孩子的學習自信和興趣上對孩子進行引導,其他學習方面的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找方法解決。相信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