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不但是傳統飲食文化,同時,由于茶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與抗氧化營養素,對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養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兩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茶葉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對于清油解膩,增強神經興奮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合适的茶用合适的茶具會也是會事半功倍。那麼,以下這些紫砂泥料最适合泡什麼茶呢?
01
段泥
段泥也叫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
礦産地:黃龍山,原礦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黃色。
段泥含鐵量低,一般在2%左右。如果高于2%,則顔色偏黃偏深。
段泥氧化氣氛中燒成色澤由淺黃色向紅黃色、深黃色、黃褐色變化。
▲黃金段泥 三足壺
特點:适泡之茶較為寬廣,一般而言,透氣率均佳;茶湯順和平适,操作沖茗技巧要求不高,甚适生手使用。
▲段泥 孟臣虛扁壺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02
紫泥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是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
礦産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紫泥系。
泥性:穩定性佳,易掌控;緊密結實,可塑大型塑像,成型較易,作家最喜愛使用之泥料。
▲紫泥 玉葡萄壺
特點: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呈棕紫色調,能安定心靈,親和力甚佳。
沖茗特性:使透氣性佳,親茶性頗符中庸之道,易掌控沖泡時間,養成後更顯高貴迷人,雅俗共賞之泡茶利器也!
▲紫泥 蓮韻壺
沖泡建議: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等。
03
朱泥
朱泥的色澤朱紅微嫣具綿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溫潤度中等。
礦産地:江蘇宜興趙莊山、黃龍山。
泥性:須以偏高窯溫攻之,收縮比特高。
▲朱泥 西施壺
難度:較易跳砂、變型、窯裂;泥胚疏鬆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製壺時開口易掉砂,細部處理須高技巧與耐心。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
沖茗特性:熱淋變色率高,養後愈顯紅潤,易現包漿之美;親茶性高,沖茗醇厚甘甜,易掌時間,茶湯厚實醇和,香飄氣揚,甘韻悠長,為茗壺收藏家的最愛。
▲朱泥 仿古如意壺
沖泡建議:鐵觀音,台灣高山茶,普洱生茶,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龍井等。
04
紅泥
紅泥礦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紅泥原礦堅硬似石,較适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礦産地:江蘇宜興黃龍山系、台西。
泥性:燒成溫度偏低,收縮比稍大,乾、濕度控制較難,石英、雲母含量較豐
▲紅泥 大彬六方壺
難度:窯溫敏感,窯溫不足,呈枯黃橙色水色不彰;稍高,則收縮大、變型、塌陷、鐵質溶點較易産生;燒足,呈光潔明亮紅中略見橙色。
特點:熱淋變色率較大,愈用愈紅;泡養一段時日,令人刮目相看,判若二物,呈現“包漿”之美。
沖茗特性:逼熱高,迅速果決毫無矯飾;泡茶老手之最愛;茶湯明快大方,善惡分明。
▲紅泥 小文旦壺
沖泡建議:最适合烏龍、鐵觀音、岩茶、普洱等
05
綠泥
本山綠泥,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米黃色),位紫泥上層與岩闆間,故本山綠泥又有泥中泥之稱,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燒結溫度相對較低、燒制成功率相對較低。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高嶺石,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
礦産地:江蘇宜興黃龍山
▲4号井本山綠泥 石瓢壺
難度:粘土含量較多,燒結溫度相對較低、燒制成功率相對較低。
▲本山綠泥 文心壺
沖泡建議:普洱茶系列,鐵觀音及半發酵類茶,重發酵茶類(黑茶類),烏龍茶生茶(輕焙火系列),綠茶,龍井,紅茶等。
喝茶是一種意境,一壺侍一茶,需要慢慢去品。選擇一套合适的茶具,其實就等于選擇了一種體驗方式和一種結果。
你有給你的好茶配上合适紫砂壺具嗎?(收藏國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