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簡愛中人物性格描寫的看法

簡愛中人物性格描寫的看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3:53:40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長篇半自傳小說《簡•愛》給19世紀的英國文學史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權主義意識和思想影響這一直到現在的讀者。她成功地在作品裡面塑造了一位經曆坎坷但卻又勇于與命運抗争的極富個性的新女性形象——簡•愛。簡•愛憑借其獨立自主、提倡平等自由的新女性形象在文學史上閃耀着獨特的光輝與魅力。本文将從著作創作的背景談起,一步一步地揭開作者任務形象的塑造與表現手法。

關鍵詞:簡•愛;夏洛蒂•勃朗特;人物刻畫表現手法

簡愛中人物性格描寫的看法(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現手法)1

夏洛蒂·勃朗特

一、夏洛蒂•勃朗特不平凡的一生(一)夏洛蒂•勃朗特

1816年,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英國北方的一個牧師家庭。父親收入微薄,全家過着既艱苦又凄涼的生活。但夏洛蒂的父親是畢業與名牌學校,知識淵博,他經常會教育子女讀書,讓他們讀書籍報紙雜志,偶爾還給她們姊妹講故事聽。這樣的家庭環境給夏洛蒂姊妹們帶來最初的環境影響,使她們從小就對文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在夏洛蒂•勃朗特5歲那年,母親便罹患癌症去世。由于母親早逝,八歲的夏洛蒂就被送進豪渥斯附近的柯文橋一所寄宿學校去讀書,當時,隻有窮人的子女才進這種學校。那裡的條件極差,校規卻非常嚴厲,孩子們終年無飽食之日,又要受體罰,每逢周日,還得冒着嚴寒或者酷暑步行幾英裡去教堂做禮拜。由于條件惡劣,第二年學校裡就流行傷寒,夏洛蒂的兩個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後沒幾天都痛苦地死了。于是父親便趕緊把夏洛蒂和她的弟弟妹妹們接回家。之後,夏洛蒂便在荒涼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1]。

在夏洛蒂15歲時,她進了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由于生活所迫,她必須賺錢供弟弟妹妹讀書,幾年後便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又曾作家庭教師,但是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家庭教師這一職業并未得到世人的尊重。因不能忍受貴婦人、闊小姐對家庭教師的歧視和刻薄,她又放棄了家庭教師的謀生之路。她也曾打算自辦學校,為此她在姨母的資助下與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進修法語和德語。然而由于沒有人來就讀,學校沒能辦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學習的經曆激發了她表現自我的強烈願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學創作的道路[1]。

(二)作品《簡•愛》

夏洛蒂熱愛寫作,早在14歲時已寫了許多小說、詩歌和劇本,據她自己開列的書單,她共寫了11卷之多,每卷60到100頁。她曾鼓起勇氣給當時的桂冠詩人RobertSouthey寄去了自己的詩作[2],渴望得到他的指點,然而卻受到了Southey的訓斥。夏洛蒂沒有因此灰心,繼續寫作。她用了将近一年的時間寫了第一部小說《教師》,妹妹Emily和Annie則分别寫了長篇小說《呼嘯山莊》和《艾格尼斯•格雷》。她們把三部小說一起寄給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複她們說,《呼嘯山莊》和《艾格尼斯•格雷》已被接受印刷,但夏洛蒂的《教師》将被退回。她依然沒有洩氣,反而一鼓作氣,開始寫第二部長篇小說——《簡•愛》。

皇天不負有心人,小說于1847年秋以柯勒•貝爾的筆名發表,随即在次年又相繼兩次再版。從此,夏洛蒂•勃朗特便如一顆燦爛的明星躍上英國文壇,光華四射。

在拜金主義嚴重污染的英國,金錢關系統治着人們的靈魂。而夏洛蒂的《簡•愛》卻一反當時的人情世态,高聲唱出了人生的贊歌,重視人的價值,提示了人的靈魂美。這部小說自1847年10月問世以來,一直為不同國度、不同膚色、不同時代和不同階層的人們争相傳閱,視為傑作。

二、自我投射——《簡•愛》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小說中作者把描寫的角度集中在第一人稱“我”的身上,通篇的情節、對話、環境及行為描寫,都是“我”的所感、所思、所見、所聞。按時間順序展開故事,刻意塑造了孤女簡•愛這一典型形象。她身材矮小、姿色平常、性格倔強、敏感多才、富于幻想、感情奔放,猶如一塊棱角分明的金剛石,所經之處碰擊出一串耀眼的火花,這些火花使作品發出迷人的光彩,也照出了陰暗中的醜惡和虛假,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痛快淋漓地鞭撻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世俗頹風。然而這麼一個形象作者是如何構思出來的呢? 在我們了解了夏洛蒂· 勃朗特的一生後, 便會得到答案— 《簡· 愛》實際上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 簡· 愛的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 是作者一生的寫照。

(一)幼年

夏洛蒂·勃朗特出身于1816 年英國約克郡索恩托鎮的牧師家庭, 在她五歲時母親去世。而簡· 愛的父親也是位牧師, 母親是蓋茨赫德府的小姐。不過她自幼父母雙亡, 被姑媽收養。

(二)少年

夏洛蒂· 勃朗特有兩次截然不同的寄宿生活經曆。第一次是:1824年, 她和她的姐弟被送進了當地慈善機構創辦的寄宿學校。這裡的生活非常艱苦, 夏洛蒂· 勃朗特的兩個姐姐被傳染上了肺病而早早的離開了人世。第二次是:1831年, 夏洛蒂· 勃朗特的父親把她送進了羅赫德寄宿學校。寄宿學校的老師和藹可親, 在這裡夏洛蒂· 勃朗特生活得十分愉快。而簡· 愛同樣也有一段寄宿生活的經曆:簡· 愛十歲時被姑媽送進了羅沃德寄宿學校。她在這裡的生活同樣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她剛進羅沃德寄宿學校, 這裡生活條件艱苦, 她在肉體上和心靈上都受盡了摧殘。第二階段是:簡· 愛逐步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理解, 在這裡愉快的生活, 并且留在這所學校做老師。由此可見, 簡· 愛在羅沃德寄宿學校第一階段的生活是夏洛蒂· 勃朗特在第一所寄宿學校生活的寫照;而簡· 愛在羅沃德寄宿學校第二階段的生活是夏洛蒂·勃朗特在羅赫德寄宿學校生活的寫照[3]。

(三)青年

夏洛蒂· 勃朗特在1838 -1842 年與妹妹們輾轉各地, 以當家庭教師為生。而簡· 愛同樣也有一段做家庭教師的經曆, 也正是由于這段經曆才使她認識了小說中的男主人翁—羅切斯特。簡·愛在報上登了做家庭教師的廣告, 得到了費爾法斯太太的回信。于是她便到桑菲爾德做家庭教師。

夏洛蒂拒絕好友的哥哥的求婚給好友的信中寫到:我對他沒有, 也不能有願為他犧牲性命的強烈愛戀;假如我要結婚的話, 必須用這樣崇敬的眼光看待我的丈夫。她曾對她的姐妹說:我要使你們看看, 一個像我自己一樣矮小不美的女主角, 同你們所寫的任何一個女主角一樣引人人勝。她所寫的簡· 愛就是如此。不過她說, 簡· 愛并不是她自己[4]。但簡· 愛對愛情的态度明顯體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初到桑菲爾德莊園, 簡· 愛不因出身低微、相貌平平而自慚形穢, 乞求憐憫。而是敏銳、自尊、倔強,像捍衛生命一樣地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富有、傲慢的人面前沒有一絲媚态, 始終不卑不亢, 落落大方。當主人羅切斯特命令簡· 愛跟他多說話以博得他高興時, 她堅定地回絕了。簡· 愛以她的勇敢、堅定和忠誠博得羅切斯特的愛, 而這種愛是以完全平等的地位、獨立的人格為基礎。羅切斯特對她平等相待, 尊重她的人格, 滿足她的自由要求時才能接近她, 赢得她的愛。簡· 愛不顧門第觀念, 大膽與羅切斯特相愛。在與聖約翰的交往中,簡·愛也争取自由、平等、獨立, 毅然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簡· 愛極力反對那種庸俗的以貌取人的愛情觀;也反對以金錢地位為标準的功利主義的愛情觀, 表示了她要求主動追求愛情的平等思想, 體現了作者心中追求的美好愛情是平等、互愛, 沒有門第觀念的。作者通過簡· 愛體現了自己心中的婚姻愛情觀[2]。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的物質生活較之從前富足,可是精神生活反而比以前空虛,我們的情感也在慢慢淡卻。過高的離婚率,過多的大齡單身貴族在享受着科技帶來的奢華生活的同時内心卻是一片迷茫。由于無力改變現狀,不得不順其自然,用别的方式排解空虛和寂寞。抽煙、喝酒、看電視、打牌、夜生活、上網……然而越是繁華的都市,越是燈火輝煌的地方,内心就會越空虛!人們對感情也挑剔起來,不但想要得到更好的對象,還要得到更優質的浪漫愛情。于是有了一個不滿足,還想要第二個,或者是換一個。在一次又一次情感的更換以後,人也變得麻木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現代人永遠認為自己付出的比得到的多,于是開始選擇利益最大化。減少付出,增加回報!更有甚者隻予索取,不予回報……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真情将成為最稀有的資源!

在簡愛身上有太多人性的閃光點,而這些卻正是當今社會所缺失的,讓我們一起努力,重新找回這些閃光點,我們的世界将會到處充滿愛和溫暖,閃閃發光……

簡愛中人物性格描寫的看法(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現手法)2

簡·愛(米娅·華希科沃斯卡 Mia Wasikowska 飾)

三、由《簡•愛》人物形象——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1.作者對于人物的刻畫

喬·亨·劉易斯曾以不無欽羨的筆調評價過《簡·愛》的人物:“人物不多,刻畫得常異常精煉。就連那些隻描出一個輪廓的人物如布洛克爾赫斯特先生、譚波爾小姐、菲爾費克斯太太、羅莎蒙德和白蘭奇,都勾勒得栩栩如生,顯示出手法的靈活巧妙……。簡·愛本人更是一個創造。但是這個人物的細緻處理,就暗示出一種非同一般的戲劇天才。……羅切斯特先生也刻畫得很好,來自生活。……歐仁·福薩德[5]也贊譽說:“關于《簡·愛》的人物,我也無可指摘;他們是真實的,特别是簡·愛這個人物;小說中每一場景都于極細微之處賦予他們一種飽含生命的堅實感。”法國評論家愛彌爾·蒙泰居也曾贊歎:“《簡·愛》的偉大價值,……在三個人物性格的塑造。他們是三個不同凡響的創造物,三個在文學中沒有先例的新發明的、新發現的人物。任何一本小說中任何一個主人公,不論老的或新的,都與他們不相象,……他們在文學上沒有親屬,不論近親或遠親。”戴維·塞西爾也承認:“……就連亨利·詹姆斯也做不到象夏洛蒂·勃朗特寫得最成功的時候那樣,把一個人物個性的形象傳達得如此有力。……”諸如此類的評價不計其數,這些評論在今天也依然是評價《簡·愛》人物的權威論斷,充分說明了《簡·愛》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在不同時代所具有的不變魅力[3]。

《簡·愛》第一版的題目是《簡·愛,一部自傳》,正因為如此,作者采用了以女主人公為叙述者的第一人稱叙述方式,于是,每一個讀者都可以親密地與這個人物接觸,甚至可以在想象中把自己和她等同起來,共同感受她的心靈世界和感情世界;于是,簡·愛這個人物的發展也就有了較為清晰的脈絡,她的個性特征也就顯得尤為突出和明顯。

2.作者采用的表現手法

《小說的語言》——英國評論家戴維·洛奇的論文集,裡面有一篇文章專門研究《簡·愛》,但這篇文章比較側重于作品的意象分析。戴維·洛奇指出:“夏洛蒂·勃朗特做到了通過一種體系,把她小說中迥然不同的因素統一起來,這就是‘客觀關聯物’的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是諸元素一一土,水,氣(或譯:風),火。”而這樣的意象描寫并不能證明作者是自覺的蓄意的象征主義小說家,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反映“女主人公動蕩起伏的内心生活”。而在這些元素中,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火是小說中出現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意象。戴維·洛奇統計,《簡·愛》一書中約有85處提到家庭爐火,43處形象地提到性格和情感方面的火,10處實際地提到着火,4處提到地獄之火[6]。

火是光和熱的源泉,從普羅米修斯不惜一切代價盜取火種來到人間的那一天起,火就成了人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它推動着人類文明前進的步伐,也給我們帶來安全和依靠。在《簡·愛》中,火的意象不僅是光明和溫暖的代表,同時也是男女主人公性格和情感的象征,帶有多重的豐富的含義[4]。

夏洛蒂在《簡·愛》中充滿隐喻和象征意味的意象的來源,一直是人們樂于談論的話題,雖然尚無定論,但可能與浪漫主義文學傳統有關,也可能與文藝複興詩歌傳統有關,不過我個人更傾向于認為這是一種文學的自覺,一個天才寫作者的自覺,正是這種似乎無法解釋的自覺才使得作者能創造出如此生動、如此成功的意象體系,給小說增添了詩意,也帶來了無窮的吸引力[7]。

3.作者欲表達的思想感情

1842年2月,夏洛蒂在姨媽的幫助下來到布魯塞爾的一個學校裡學習法語,在此期間夏洛蒂當邊學邊教的學生老師。就在這時候對埃熱先生出現了很微妙的感情,“埃熱先生是她曾經遇到的最令人感興趣的博學之士,他欣賞并且喚起了她潛在的才能。他強有力的奇特的個性,既激發她的幽默感,又引起她的愛慕之心。她對他傾注着一片純潔而熱烈的真情,……她回家後寫給他的那些信,很可以稱作是情書。然而,當他向她暗示他們可能被誤解時,她停止了給他寫信,并且默默地努力抑制自己的情感。……不管他們的關系究應作怎樣解釋,夏洛蒂在布魯塞爾的經曆對她日後的文學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幾乎可以冒昧的說,女作家通過《簡·愛》表現了她自己對愛戀的執著,以彌補她在現實中的缺憾,在羅切斯特身上,作者寄托了她對男性的所有幻想,這其中自然有埃熱先生的影子。由此可見,對羅切斯特的關注和重視也就是對夏洛蒂·勃朗特心靈世界的又一次探尋,因為,如果簡·愛是她的代言人,那麼,羅切斯特就是她的夢想[8]。

盡管羅切斯特的追求方式似乎有些過于理智,對簡·愛也有些殘酷,但這樣的安排卻使小說更有浪漫色彩,更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也使得人們感受到這愛情的來之不易,感受到羅切斯特的用心良苦。得到愛情的羅切斯特壓抑不住心中的狂喜,傾盡一切的為他的愛人安排好一切。熱戀中的他充滿了浪漫的激情,他蔑視社會習俗、慣例(與一個低微的女家庭教師熱戀本身就是對社會習俗的反叛),甚至幻想帶簡·愛到月亮上去,用白的或者粉紅的雲為她做衣服。他愛得不顧一切,愛得驚天動地,同時,也愛得艱辛,愛得戰戰兢兢。整個與簡·愛相處的過程中,他都如履薄冰,生怕自己着力掩蓋的秘密被心愛的人發現,這樣的付出、這樣的呵護令人感動。而當真相終于露出水面,所有美好的一切都遇到了空前強大的敵人的時候,羅切斯特痛苦、絕望,但他從未想到也絲毫沒有強制簡·愛留在他的身邊,他隻是用真情感動她,用柔情挽留她,他的痛苦不是用心理描寫展現的,然而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心靈所遭受到的打擊、他的感情所遭遇的痛苦遠遠超過了簡·愛的眼睛所看到的真相,這痛苦浸入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靈深處,讓人感覺到了一陣陣鑽心的疼痛—令人窒息的痛楚,每一個人都會對他的遭遇寄予無限的同清。愛到極處、痛到極處莫過于此。這一刻,我們仿佛看到,羅切斯特這個人是為愛而生的,簡·愛是他的希望,是他生命的動力,是他愛的全部,沒有了簡·愛,他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5]。

四、《簡愛》人物形象塑造引發的思考(一)作家的情感記憶對小說創作的影響

作者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體裁最熟悉的莫過于自身經曆,作品中往往會把自身融入到某個形象當中,除了簡愛,比如我國的一些作家:陳衡哲在《運河與揚子江對話》中就強烈地表達了女性對待人生的态度,不應該“安命”“怨命”,而應該“造命”,相比逆來順受“成也由人”“毀也由人”像奴隸一樣的運河而言,揚子江經過“心摧肺裂”“筋斷骨折”的奮鬥,用柔弱的身軀把崇山峻嶺“鑿穿了,打平了”,生生闖出屬于自己的一條生路,用血和淚營造一片五彩缤紛的美麗新天地,并從中享受到“奮鬥”和創造的快樂。當然,更多的自我形象塑造是作者“按照自己的親身經曆、體驗,以及自己想做而未做的,或想實現而未能實現的願望或理想,加以藝術加工而塑造成的。因而,無論這一形象帶有多少自傳成分,他并等于作者本人。” 《斷鴻零雁記》作者蘇曼殊以第一人稱寫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悲劇性的愛情。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淩,孤苦伶仃,長大以後又經曆了種種坎柯,最後東渡日本尋找生母,又遭遇了種種愛情的苦惱。全書在一片悲痛的氣氛中結束,籠罩着一種末世的凄涼、窒息,以及對人的心靈的壓抑。主人公三郎本身就帶有作者蘇曼殊的影子。魯迅的《呐喊自序》中作者主要是從自己成長過程中,家庭如何敗落,自己在别人眼中地位的變化,最後不得不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别樣的人們,最後東渡日本,棄醫從文,最終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9]。

作家情感基于對于自我形象的書寫與建構重點建立在兩個意義層面上:一個是家族層面上的意義;第二個是社會層面上的意義。自傳體叙事基本上是基于家族層面的。因為自傳體叙事大多是從作家自我成長和掙紮的痛苦和無奈開始的,現代作家大都深刻體驗到成長過程中的痛苦與煩惱,作家們在對成長苦難的叙事中,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現,開始對家庭、社會和人生進行思考和質疑,因此在對個人的書寫過程中又融入了對社會和時代的書寫。

(二)文學作品中類型化人物形象出現的原因

下面把簡愛和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中林黛玉這一形象做對比分析文學作品中類型化人物形象出現的原因。

簡愛本是一個窮牧師的女兒,因為雙親去世,不得不寄住在舅舅家,而她那勢力的舅母和表兄妹也歧視她,虐待他。她那暴戾的表兄經常無緣無故欺打她。後來簡被送到洛伍德學校;學校的負責人濫用那些“拯救靈魂”的借口在肉體上懲罰孤兒們。八年後,簡畢業于令人窒息的學校,廣告雇傭到桑菲爾德莊園作一名家庭教師。在那時候的英國,婦女沒有平等的權利,家庭教師的地位很低,幾乎與保姆無異。可以說:簡總是過着艱苦的生活,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10]。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綻放的藝術形象,她自曹雪芹的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并一直保持鮮活和她獨特的個性和浪漫的魅力。然而也是寄人籬下的生活環境使她變得傷感郁悶;許多小事情能使她陰郁的情緒無限蔓延。在和寶玉的愛情道路上,她也遭遇了重重的阻礙。這使得她經常面臨着枯萎的花朵,望着月亮,而觸景傷情,感傷于落花繼而背鋤葬花,一邊聽着秋雨的聲一邊書寫下心中所有的愁怨,一一寫成字字泣血的詩歌。

簡愛中人物性格描寫的看法(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現手法)3

簡愛是由夏洛特•勃朗特寫于十九世紀中葉。夏洛特•勃朗特生活在英國,在工業革命興起的繁榮強大的維多利亞時代。這兩部著作分别誕生于這兩個典型時期。紅樓夢由曹雪芹寫于十八世紀晚期,這時的中國正處于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社會看似正經曆在康熙和乾隆的繁榮階段,但封建王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衰弱,經濟凋零,社會制度也存在着嚴重的弊端。 雖然在當時林黛玉的女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但在封建王朝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她仍然受到當時的社會和家庭的束縛。客觀地說,林黛玉雖具有獨特的反叛的精神,但在曆史背景下,小農經濟起主導作用,緻使她性格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軟弱性和妥協性的弱點。相比較而言,工業革命不僅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為當時的英國社會注入了新的血液,作家對自我形象的書寫與建構重點建立在兩個意義層面上:一個是家族層面上的意義;第二個是社會層面上的意義。自傳體叙事基本上是基于家族層面的。因為自傳體叙事大多是從作家自我成長和掙紮的痛苦和無奈開始的,現代作家大都深刻體驗到成長過程中的痛苦與煩惱,作家們在對成長苦難的叙事中,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出現,開始對家庭、社會和人生進行思考和質疑,因此在對個人的書寫過程中又融入了對社會和時代的書寫[11]。

簡愛本是一個窮牧師的女兒,因為雙親去世,不得不寄住在舅舅家,而她那勢力的舅母和表兄妹也歧視她,虐待他。她那暴戾的表兄經常無緣無故欺打她。後來簡被送到洛伍德學校;學校的負責人濫用那些“拯救靈魂”的借口在肉體上懲罰孤兒們。八年後,簡畢業于令人窒息的學校,廣告雇傭到桑菲爾德莊園作一名家庭教師。在那時候的英國,婦女沒有平等的權利,家庭教師的地位很低,幾乎與保姆無異。可以說:簡總是過着艱苦的生活,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林黛玉是一個美麗綻放的藝術形象,她自曹雪芹的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并一直保持鮮活和她獨特的個性和浪漫的魅力。然而也是寄人籬下的生活環境使她變得傷感郁悶;許多小事情能使她陰郁的情緒無限蔓延。在和寶玉的愛情道路上,她也遭遇了重重的阻礙。這使得她經常面臨着枯萎的花朵,望着月亮,而觸景傷情,感傷于落花繼而背鋤葬花,一邊聽着秋雨的聲一邊書寫下心中所有的愁怨,一一寫成字字泣血的詩歌。

簡愛是由夏洛特•勃朗特寫于十九世紀中葉。夏洛特•勃朗特生活在英國,在工業革命興起的繁榮強大的維多利亞時代。這兩部著作分别誕生于這兩個典型時期。紅樓夢由曹雪芹寫于十八世紀晚期,這時的中國正處于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社會看似正經曆在康熙和乾隆的繁榮階段,但封建王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衰弱,經濟凋零,社會制度也存在着嚴重的弊端。 雖然在當時林黛玉的女性意識已經開始覺醒,但在封建王朝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她仍然受到當時的

給予社會和人民新的希望。簡愛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磨難,但她擁有着堅忍不拔的品性,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

簡愛生活在一個殘酷的社會,使她變得自尊自愛。她向偏見與傲慢抗争,受到無數傷害,但仍頑強不屈。她很善良,癡情和堅定,驕傲的同時,她也奔放,熱情;她崇尚平等,相信上帝。總之,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十九年初一個典型的充滿叛逆精神英國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一位傑出的女性。

林黛玉不管是在自己家中還是進入賈府後,都受到了關愛,在這種環境下養成了自尊,任性的個性。但始終沒能反抗封建王朝,她依然孤獨,脆弱,無力與封建禮教進行抗争。

簡愛最終在愛情裡獲得了勝利,擁有了一個幸福的結局。這完全取決于她積極的性格,林黛玉的悲劇也同樣源自于她軟弱的性格。這也再次證明了環境對人的性格起着重要的影響作用,而一個人的性格也決定了她的命運。

五、結束語

《簡・愛》讓平凡的夏洛蒂不再平凡,成為英國文壇一代才女。蕭紅說;“為什麼我的一生如此辛苦,隻因為我是個女人。”夏洛蒂一生都在掙紮,即使騷塞說“文學不能也不應該是女人的終身事業”,即使姐妹三人出版的詩集隻賣了兩本,即使她的《教授》被退稿多次,但她從未言棄,最終憑借《簡・愛》讓世界刮目相看,這種堅韌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我們感到的是一種力量,使一切事物都變得真實的力量,一種動力,不可抗拒的動力。我們被洶湧的水流沖着往前走,屏住呼吸,一直到故事結束。”這就是《簡·愛》的魅力。不管是在一百五十年前還是在今天,它都始終散發着迷人的芬芳,而且将繼續下去,越來越幽遠,越來越濃郁。夏洛蒂·勃朗特女士無疑是成功的,她所塑造的矮小不美的女主人公,不僅迷倒了當時的英國讀者,更迷倒了數百年後幾乎全世界的讀者,還有多少人等待着被吸引,我們無法估計。

綿亘無垠的哈沃斯荒原空曠而貧瘠,夏洛蒂好似生長于荒原之上的石楠,堅強,寂寞。我們仿佛可以看到,那個小小的身影,在風的搖曳中,款款走來。

我的粗淺的探讨即将結束,而夏洛蒂·勃朗特女士和他的《簡·愛》則将繼續她們浩瀚磅礴的旅程,無窮無盡,終将成為文學史上的永恒。

參考文獻

[1]朱春梅. 《簡愛》—一部女性成長史[D].中國海洋大學,2013.

[2]黃興軍. 《簡愛》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說《簡愛》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04:10-13.

[3]孫偉民. 自卑情結造就了簡愛鮮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簡愛》[J].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09,01:48-49 33.

[4]李坤,賈德江. 《簡愛》兩個中譯本的曆時比較[J]. 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148-151.

[5]陳圓圓. 論《簡愛》中的女性意識[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1:137-138.

[6]蘭守亭. 《簡愛》中的瘋女人——另類的複仇者形象[J]. 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120-122.

[7]薛瑞東. 掙紮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女性——簡論簡愛[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5:75-78.

[8]史小平. 論《簡愛》中女權主義反抗意識[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06-107 123.

[9]方圓. 論《簡愛》中的女權主義[J]. 語文學刊,2012,10:46-47.

[10]田傑. 評價理論視角下《簡愛》的情感資源研究[D].鄭州大學,2013.

[11]毛竹生. 簡愛的出走與自我實現[J]. 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06:18-21.


[1] 趙豔麗. 《簡·愛》小說對話的語用分析[D].山東大學,2007.

[2] 平波. 運用合作原則分析小說《簡愛》中的會話含義[D].山西财經大學,2010.

[3] 吳雲雲. 《簡愛》的女權話語研究[D].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10

[4] 劉揚. 《簡愛》小說中男女主人翁話輪轉換對比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11

[5] 王雅晨. 簡·愛的三重人格分析[J]. 雞西大學學報. 2011(06)

[6] 範文彬. 也談《簡·愛》中瘋女人的藝術形象[J]. 外國文學評論. 1990(04)

[7] 李全福. 論簡·愛反抗性格的塑造[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1)

[8] 楊旭. 《簡愛》中的母親形象研究[D].江西财經大學,2012.

[9] 王淑傑. 試論《簡愛》的主題、人物與意象[D].吉林大學,2004.

[10] 夏麗瑩. 《簡愛》、《傲慢與偏見》、《紅樓夢》中女性人物對比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11] 夏麗瑩. 《簡愛》、《傲慢與偏見》、《紅樓夢》中女性人物對比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